最佳答案油画的流派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以客观的再现为主的创造性作品;第二类是以 主观表现为主的创造性作品。
在第一类中如文艺复兴后出现的巴洛克、洛克克、古典主义、学院主义、浪漫主义、 现实主义、 写
实主义、照像写实主义、印象主义都是以再现自然为基础,表现画家不同的思 想与目的。
巴洛克派——巴洛克流行于 17 世纪至 18 世纪。“巴洛克”一词原意有不整齐、扭动、怪诞 的意思。推崇运动的扭曲,形体的丰腴与量感,其艺术语言强烈、夸张、骚动、浮华,这是 巴洛克派绘画的特点,其代表人物为鲁本斯。
洛克克派——“洛克克”原意是指贝壳的形状,其艺术风格为繁琐、精巧、纤细、甜腻、流 行于18世纪,其代表画家有华多和弗朗索?布欧等。
古典主义与学院主义——古典主义是以尊重古希腊、罗马的审美原则,构图上对称、均衡, 气势上庄严、辉煌、崇高向上,技法精湛,刻画深入。这也是学院主义的奉行的原则。正如 学院派奠基者法契诺所讲 “美是所有艺术品的最高目标, 它是事物的一种客观性质, 由秩序、 和谐、比例、规矩所组成” 。其代表作家有拉斐尔、安格尔等等。
浪漫主义——浪漫主义起源于法国 19 世纪初期, 其代表作是籍里柯的 《梅杜萨之筏》 ,在此 作品中的构图、光线、色彩、动态、表情都表现了艺术家丰富的想象力,它打破了古典主义 的构图中的水平与垂直, 光线的柔和与均匀, 使画面产生了一种激情。 这也是浪漫主义绘画 的重要元素,注重感情的渲泄与表达。 现实主义——现实主义绘画指 19 世纪中叶,以米勒为首的画家主张用忠实于对象的手法去 表现正常的视觉形象,反映生活的本质。其代表作有米勒的《拾穗》等。 写实主义和照像写实主义——写实主义就如它的创始人库尔贝在
1885 年所讲的:“象我所见
到的那样, 如实地表现我这个时代的风俗,思想和它的面貌。 一句话, 创造艺术就是我的目 的。” 照像写实主义是对生活以一种照片式的形式搬上画面,如克洛斯的《约翰像》
。它绘制作品
要先拍成照片或幻灯片, 再把它以比真人大十倍的比例精细地放大到布上, 更细腻、 更逼真 地表现出对象的细节,如脸上的每一丝肌理和每根汗毛等。
印象主义——印象主义是 19 世纪的画家们走出了自己的画室,去探索自然界中光与色的瞬 间变化,打破了传统观念上固有色的概念,如树是兰绿色、阴影是黑色,它把周围的环境色 对固有色的影响进行了客观的绘制。其代表画家有莫奈、修拉、塞尚、雷诺阿等。
如果说以上提到的画派还是画家在忠实的再现自然, 只是对其进行了发挥添加, 强调
和发展的话,下面所介绍的第二大类,即后印象主义、野兽派、立体主义、未来主义、抽象 主义、 超现实主义等, 它们不再是对客观对象的真实描绘, 由创作,它们大多出现在 20 世纪以后。
后印象主义——后印象主义画家强调表现自我感受, 注重色彩的对比和事物的内在结构, 其 代表画家有凡高、高更等。这个画派对现代西方绘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而是根据画家的主观意图进行自
野兽派——野兽派以夸张的造型、 强烈的色彩、 粗犷的线条表达内在激情, 马蒂斯是这一画 派的创始人。
立体主义——立体主义画派, 画面的视点已不再是一个方位, 而是对事物进行全方位的表现, 使物体还原成几何形体。其创始人是西班牙画家毕加索和法国画家布拉克。
未来主义——未来主义画家以抽象的形式, 运用色彩、 线条表现运动速度、 力量及其组合与 分隔。 抽象主义——抽象主义是依靠线条、块、面、色彩,进行无具象的抽象进行组合,其代表画 家为荷兰画家蒙
德尔安。
超现实主义——超现实主义画派受柏格森的直觉主义及弗洛伊德的潜意识学说的影响,
油画教程 :油画介绍、油画常识 油画欧洲绘画史 坦培拉绘画 油画发明者 架上油画 作油作品署名 油画创作 1.油画产生之前欧洲绘画经历了几个阶段?
本世纪30年代巴金先生与朱光潜先生曾就达?芬奇《最后的晚餐》是不是油画在报刊 上进行过激烈的交锋。朱光潜先生认为是油画,而巴金先生说: “那时根本就没有现代的油 画颜料”。由于欧洲绘画传入中国时已发展到近代油画阶段,因此,不少人常有一个误解, 认为西方绘画都是油画。
在西方特别是在古代欧洲, 油画不是从来就有的。 真正的油画产生, 至今不过 500 年的 历史,而此前欧洲曾经历了古代胶彩画、蜡彩画、镶嵌画、湿壁画、干壁画、坦培拉绘画以 及坦培拉与油画混合技法的漫长历史变迁。 16 世纪以后现代意义的油画逐步发展成熟。自 古以来欧洲绘画多采用动物胶和植物胶。 鸡蛋作为一种蛋白胶, 在古希腊、 古罗马时代被广 泛应用。 最初的蛋彩是通过在蛋黄中掺入糖、 蜜或无花果汁增加粘性。 古代的蜡画主要是用 火将蜂蜡熔化、 调入颜料趁热画到墙壁或木板上的,可多层重叠, 凝固后亦能刮磨修改,最 后还可以打磨抛光。 镶嵌画盛行于东罗马的拜占庭帝国, 是用有色石子、陶片、珐琅片和玻 璃拼装而成的, 多用于装饰教堂。 湿壁画是预先用石灰混沙准备出一块一次可以画完的墙面, 趁灰层未干着色,颜料渗入石灰中,干燥后形成坚固的碳酸钙表面,利于色彩的长久附着。 干壁画则是在干透的灰泥底上着色,公元 4世纪到 13世纪即中世纪,留存的壁画基本上是 干壁画。《最后的晚餐》既非油画,也非干壁画、湿壁画。达?芬奇使用一种加了油的乳液 胶调和颜料,其技法属于 13 世纪始盛行于意大利的坦培拉技法体系。坦培拉在西方绘画史 上是一个特殊而影响广泛的画种。后来虽然出现了油画,但仍以坦培拉材料作为底层塑造, 再以油画透明法罩染。
坦培拉是英语 Tempera 的音译,来源于古意大利语,意为“调和” “搅拌”,后泛指一 切由水溶性、胶性颜料及结合剂组成的绘画,也常单用于鸡蛋等乳性胶结合剂组成的绘画。 中国有“蛋培拉” “丹培拉”等多种译音。也有根据使用媒介译作“蛋清胶粉画” “蛋清画” “蛋白画”“蛋彩画”等。坦培拉并非只使用蛋液,也使
通常人们以画家使用的颜料来鉴别各类画种, 以颜料中所含的粘合剂 (媒介) 来为颜料 命名, 即色粉与油结合是油画颜料; 色粉与阿拉伯胶结合是水彩颜料; 色粉与植物胶或骨胶 结合是中国画颜料; 色粉与蜡结合是蜡笔或彩色铅笔; 色粉与鸡蛋等乳液结合就是坦培拉颜 料。
坦培拉的特殊性质在于它是一种乳液结合剂,乳液是一种多水而不透明的乳状混合物, 含有油和水两种成分, 多使用蛋黄或全蛋为乳化剂, 然后打入适量的亚麻仁油和树脂油。 在 乳液中, 油分子稳定地分散于水中, 两者结合可以得到一种强有力的乳浊液, 将这种乳浊液 调和色粉加水稀释描绘于画面, 数秒钟后就能变干,随着时间的推移结膜、 变硬, 坚韧牢固 不再为水所溶。 欧洲古代画家发现并运用了乳液的亲油亲水性, 发明了坦培拉绘画。 除鸡蛋 坦培拉外,还有水胶坦培垃、干酪素坦培拉等。
坦培拉颜料多水时薄如水彩,透明流畅; 少水时则饱满沉稳, 适于精细描绘。 坦培拉绘 画有绸缎般的悦目光泽, 自然、 柔和是其特色。由于颜料能速干, 等待,画家们在绘制过程中无须 可连续作画,缺点是不能像水彩那样晕染产生“水味和湿气” 固,最能保持
。坦培拉绘画稳定、牢
颜料的鲜艳度,寿命比其它画种(包括油画)长。
用鸡蛋调色作画可追溯到古希腊和中世纪,属坦培拉的雏形。据说 13 世纪佛罗伦萨画 家契马布埃首创坦培拉技法, 其弟子乔托加以完善, 后来此技法盛行于意大利、 尼德兰和法 兰德斯等国家和地区。 油画的形成发展, 使它一度受到冷落, 当代艺术家在研究古典绘画作 品时重新发现了它的艺术价值,而且开始探索坦培拉绘画更广泛的表现空间。
2.油画的发明者是谁? 古代欧洲的画家们在谙熟和热衷于坦培拉绘画技法的同时, 渐渐发现了它的缺陷与不足, 比如: 颜色之间难以融合晕接, 色彩不够柔和光艳,小笔多次排线过于费力,以及在潮湿的 气候条件下易发霉和低度抗碰撞能力。 鉴于此, 画家们发明了用透明漆上光以保护画面的办 法。而后又有人在坦培拉底层画面上做多层透明色罩染, 后称之为上光术或釉染法, 这便形 成了混合技法,一种非坦培拉绘画亦非油画的技法。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就是油性坦 培拉绘画。达?芬奇对油性颜料进行过多次研究运用,但技术不够成熟,致使许多作品没能 留存下来。
那么,油画的发明者是谁?
单纯用油做绘画媒剂, 在拜占庭时代就有人试验过。 据记载, 这种画放在烈日下曝晒数 月仍不会干燥。1200年,僧侣西奥费尔?鲁济罗斯写了有关油画的论文《多样化的艺术形 式》,在这篇论文中,他介绍了亚麻仁油和阿拉伯树脂的使用方法。
13 世纪末在英伦三岛出
现过类似油画的绘画。14世纪末,尼德兰的两位画家凡?爱克兄弟(杨?凡?爱克及其兄 胡伯特?凡?爱克)找到了一种简便的用油溶化颜料作画的方法,创作了纯粹的油画。美术 史家虽不能断定凡?爱克兄弟是油画的发明者,但至少他们是在前人试验的基础上找到了一 种理想的以油脂为主的绘画媒剂配方。 不少专家认为他们最大的功绩是在油脂中加入了天然 树脂,使行笔流畅、媒齐燧干。杨?凡?爱克的《阿尔诺芬尼的婚礼》一画和他最著名的作 品《根特祭坛画》(现藏于比利时根特城的圣?巴冯教堂,由 23幅画组成。)被认为是欧洲
油画发展史上的重要作品。凡?爱克兄弟发明的调油技术,据说是用一种“白布鲁日光油” 和亚麻仁油混合在一起作画,用它们调和他在坦培拉绘画中使用过的颜料,发现效果很好。
(一些研究者认为,“白布鲁日光油”是精馏松节油, 现在我们仍使用松节油稀释油画颜料。 ) 意大利最早研究并掌握油画技法的画家安东奈洛?达?梅西纳(
An to nu euo De Mess ina
1430-1479)据说是在去尼德兰了解到凡?爱克兄弟的油画技法之后,回到威尼斯传授油画 颜料使用方法的, 自此油画作为一个独立的画种在欧洲大陆流行开来。 几百年来, 经过各代 画家的继承和创造,油画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与完善。
3.架上油画是如何产生的以及它的优越性是什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