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1《猴王出世》教案设计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12 0:32:02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21* 猴王出世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我们应该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本课教学设计即从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角度入手,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领悟阅读方法,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阅读能力。首先,通过小组合作解决生字词的问题,掌握课文大意,明确课文结构,为接下来的分析课文作好准备;然后,借助“阅读小锦囊”引导学生自学;最后教师检测学生的自学情况,并抓住课文的关键语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研读。这将是一个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精致的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1)制作多媒体课件。(2)查阅《西游记》的相关资料。 2.学生准备:(1)朗读课文2~3遍。(2)查阅《西游记》的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多媒体课件出示《猴王出世》视频资料,学生欣赏。

2.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西游记》中“猴王出世”这个有趣的小故事!

设计意图:抓住学生的兴趣点——《西游记》的电视剧或动画片切入本课的学习,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下面学习奠定基础。

二、检查预习,初步感知

1.检查生字词语认读情况(多媒体课件出示)。

(1)指名朗读生词:名曰、石窍、围圆、与狼虫为伴、拱伏无违、抓耳挠腮、力倦神疲、序齿排班、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2)指名朗读句子。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读通并理解)

(3)理解难读难懂和古今异议词句:赶闲无事、耍子去耶、怎见得是个家当、真个是、缠一会儿、再无一个宁时、序齿排班(释义)。

2.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找到自己认为最难读的段落或句子,做好标记。

(2)分别朗读自己认为最难读的段落,其他成员予以帮助。(断句,纠正字音,读出相应的语气,领读段落中难读的词语,等等。)

(3)小组内练习朗读课文,其他成员认真听读,适时鼓励,表扬或提出意见。

3.学生独立朗读全文,概括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课文主要写了花果山上一块仙石孕育了一只石猴,这石猴与群猴玩耍时,因敢于第一个跳进水帘洞,被群猴拜为猴王的故事。)

4.根据自读提示,学生在小组内划分课文段落结构。

(第1自然段写石猴出世;第2自然段写石猴发现水帘洞;第3、4自然段写石猴是如何称王的。)

设计意图:预习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最好方法。课前,已经布置学生进行预习,因本文语言距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有些词语艰涩难懂,需要学生在头脑里先建立疑难字词的表象,然后通过课堂上的交流学习,有效扫清理解障碍。

三、自主阅读,感受形象 (一)研读“石猴出世”。 1.课件出示“阅读小锦囊”:

(1)第1自然段共有几句话?哪几句话写了石猴是怎样出世的? (2)第1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写了什么?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绕“阅读小锦囊”开展自主阅读活动。 3.全班交流,重点语句扫描:

(1)“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内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

①指导学生朗读。

②这句话写出了什么?(这句话写出了石猴的出生过程。)

③谈谈自己知道了石猴的来历后的感受。(可引导学生围绕“神奇”一词展开丰富的联想,但一定要尊重学生独立的见解。)

(2)“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

①从这句话中,你看出石猴都做了哪些事情?(可以看出石猴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日常生活:玩耍、饮食、交友、起居。)

②指导朗读。(石猴出世后,感觉周围的世界都是新奇的,可爱的,自由的,应读出石猴的快乐和自由。)

③品味这句话的语言规律。(句式中采用排比写法,或三个字为一组,或四个字、六个字为一组,描写了石猴的饮食、交友和起居,读起来朗朗上口。)

4.过渡:就是这只活泼可爱的小石猴,他还很聪明、勇敢、有担当呢!快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它是怎样称王的吧!

(二)赏读“石猴称王”。 1.课件出示“阅读小锦囊”:

(1)本文大量运用了动作描写来表现石猴的勇敢、聪明的性格特征,请找到具体的语句,细细品味。

(2)将自己最感兴趣的语句读给同桌听,并说一说感兴趣的原因。 (3)积累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2.小组合作,根据“阅读小锦囊”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 3.全班交流,重点语句扫描:

(1)“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忽睁睛抬头观看,那里边却无水无波,明明朗朗的一架桥梁。”

①指导朗读。(这句话通过动作描写,写出了石猴的勇敢无畏。注意表示动作的词语,朗读时应该稍微加重语气,读出石猴的活泼、灵敏。)

②动作表演,体会石猴的顽皮可爱。

(2)“那些猴有胆大的,都跳进去了;胆小的,一个个伸头缩颈,抓耳挠腮,大声叫喊,缠一会儿,也都进去了。”

①读一读这句话,想象一下他们的动作。

②“伸头缩颈”“抓耳挠腮”“缠一会儿”,从这几个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体会到那几只胆小的猴子非常想进去而又不敢进去的着急模样。)

③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作者这样写,是为了突出石猴的勇敢胆大的个性,为后文的“大闹天宫”等埋下伏笔。)

(3)石猴端坐上面道:“列位呵,‘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①指导朗读。(读出石猴做事争强好胜的语气。)

②“人而无信,不知其可”是什么意思?(人如果不讲信用,不知道他怎么去做人。) ③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石猴的哪些个性特征?(做事有心计、爽朗、坦率、勇于担当重任。)

4.练习讲故事。

(1)以小组为单位,讲一讲“猴王出世”的故事。 (2)全班表演,奖励优胜者。

5.小结:这只来历不凡、接受了日精月华的石猴身上充满了神奇的色彩。他聪明、勇敢、有心计,是《西游记》中的重要人物,使《西游记》成为旷世经典之作。希望大家能阅读这部名著,感受名著的无限魅力。

设计意图:在本环节中巧妙地设计了“阅读小锦囊”,引导学生从析词解句、体会写法、感受形象等方面进行小组合作、探究性自主阅读。学生的自主阅读是一种有章可依、有法可循的活动,而不是盲目的低效的活动。“阅读小锦囊”是一种阅读方法的引领。

四、思维拓展,布置作业

1.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关于《西游记》的资料。 2.搜集《西游记》里的故事读一读,再讲给他人听。

设计意图:课前学生搜集的关于本课的材料,放在这个环节交流,目的是帮助学生提升认识,内化感悟的过程。学生在了解了石猴出世的经过后,再了解相关资料,可以激发学生更广泛更深入地阅读,进而布置作业,实在是一次巧妙的思维延伸。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抓住关键句,深入理解课文。在课堂教学中,以往都是教师讲解体现作者情感或是表达课题内容的关键语句的重任。但现在的学生已经处于第三学段,我们应该学会适当地放手,尤其是在略读课文的教学中。例如,本课教学中,教师就完全放手,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围绕“阅读小锦囊”展开对课文的学习。这当然包括抓住关键语句来理解课文。学生有了丰富的阅读经验,已经能够快速地找到可以体现课文主题的语句,我们要相信学生的思维能力,给他们展现自我的机会。任何一篇课文的学习,都离不开对关键句的精读钻研,所以这是一项必须培养学生具备的能力,我们应该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

搜索更多关于: 21《猴王出世》教案设计 的文档
21《猴王出世》教案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66tt32wz0s9o8y39xxd1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