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18-2019学年山东省德州市夏津县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Word版含解析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24 12:26:16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高一下学期6月份月考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如表:为建国初期粮食产量增长率(1950-1957)统计表(据《中国统计年鉴》1983年)。 年度

据此可知,当时

A. 国民经济结构比例严重失调 B. 工业化推动了农业迅速发展 C. 个体经营方式阻碍农业发展 D. 国家政策直接影响农业发展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50—1952年在广大的新解放区实施了土地改革,极大的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粮食产量的增长;从1953年起,国家实施了以重工业为中心的“一五计划”,农业服务于工业,因此此时农业生产增长率降低,故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国民经济的结构问题,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农业的发展,故B项错误;此时的农业正在进行改造,故C项错误。

2.1956年,一汽总装线装配出第一辆卡车,毛泽东给新车起了个名字叫“解放”;1958年,根据中国的民族特色改制成了一辆高级轿车,吉林省委第一书记吴德给轿车命名为“红旗”,毛泽东欣然题。这反映了 A. 社会建设急于求成倾向 B. 工业化的基础得以巩固 C. 计划经济下的政治色彩 D. 新中国优先发展重工业 【答案】C 【解析】

“解放”“红旗”体现出政治色彩,1956年中国处于计划经济体制下,故C正确;材料无法体现“社会建

1950年 14.34% 1951年 8.05% 1952年 12.34% 1953年 1.74% 1954年 1.59% 1955年 7.84% 1956年 4.57% 1957年 1.2% 设急于求成倾向”,排除A;BD材料无法体现,排除BD。

3.1956年,上海副市长兴奋地宣告:“我国资本主义最集中的城市,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了!”他如此激动是因为上海完成了 A. 全行业公私合营 B. 农业合作化运动 C. 第一个五年计划 D. 大规模土地改革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社会主义建立的标志是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其中对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方式进行公私合营,1956年开始进行全行业公私合营,故A正确;农业合作化运动是对农业的改造,和材料中“我国资本主义最集中的城市”无关,排除B;1953年到1957年实行“一五”计划,主要是进行工业化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无关,故排除C;土地改革指变地主土地私有为农民土地私有,土地仍然是私有制,与材料不符,故排除D。

4.1959年在第二届人大一次会议上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家计划委员会主任李富春报告:“1959年工农业总产值计划为2970亿元,比1958年的2050亿元增长40%,即增加820亿元。其中,工业和手工业产值计划为1650亿元,比1958年的1170亿元增长41%;农业总产值计划为1220亿元,比1958年的880亿元增长39%。”这体现了

A. 党实行工业和农业同时并举的方针 B. 经济发展状况良好 C. 工农业协调发展

D. 我国经济建设受“左”倾思想影响严重 【答案】D 【解析】

根据材料“1959年工农业总产值计划为2970亿元,比1958年的2050亿元增长4O%,即增加820亿元”可知我国经济建设受“左倾”思想影响严重,故D项正确。材料反映我国经济建设受“左倾”思想影响严重,而不是党实行工业和农业同时并举的方针,A项错误。材料并不是反映经济发展状况良好,而是强调我国经济建设受“左倾”思想影响严重,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工农业的比例信息,无法推断出工农业协调发展,C项错误。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对“1959年工农业总产值计划为2970亿元,比1958年的2050亿元增长4O%,即增加820亿元”的分析理解,结合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相关史实分析材料即可知道答案。

5.阅读下表: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变动表。影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变动的主要因素是 年份 1957 1979 1984 1990 1994

A. 身份户口和户籍管理 B. 粮食收购价格和农资价格 C. 国家经济体制和经济政策 D. 城乡居民社会流动程度 【答案】C 【解析】

【详解】表格显示1984年左右城乡差别逐渐拉大,主要是当时实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促使企业自主权扩大,城市经济快速发展,故C正确;身份户口和户籍管理和城乡收入差距无关,故排除A;粮食收购价格和农资价格是计划经济时代产物,1992年我国开始实行社会市场经济体制,故排B;1957年到1979年城乡居民社会流动程度流动小,而后不断加大,与材料中收入差距的变化不符,故排除D。

6.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一家人种几亩田地的土地经营模式,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在国外一个人就能做好的事情,就能种的田地,到了中国却需要几个人,甚至几十个人来完成。这样的低效率自然造成了农民的贫苦。这反映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 符合自给自足的农业传统 B. 造成土地所有权的分散

城乡比(以农村为1) 3.48∶1 2.50∶1 1.71∶1 2.02∶1 2.60∶1 C. 亟需赋予新的时代内涵 D. 忽略了人口众多的国情 【答案】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是强调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造成了人力的浪费,生产的低效率,该制度也是需要根据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是亟需赋予新的时代内涵的,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改革开放的产物,是不符合自给自足的农业传统的,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下土地所有权仍然是国家的,不会造成土地所有权的分散,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正是从人口众多的国情出发的产物,而非忽略了人口众多的国情,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7.传统观点认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计划经济+按劳分配,资本主义=私有制+市场经济+按资分配。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实践中,邓小平同志以伟大的魄力、巨大的勇气突破传统理论的束缚,给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方向。这里的突破主要是指

A. 1978年12月开始实行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时期 B. 1978年12月—1984年12月,主张“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 C. 1984-1992年,主张“建立在公有制为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D. 1992年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开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答案】D 【解析】

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突破指的是突破计划经济的束缚,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改革开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故D正确。1978年的改革开放突破了计划经济体制,但与题意“以伟大的魄力、巨大的勇气突破传统理论的束缚,给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方向”不符,排除A。B项有利于推动经济体制改革发展,但与题意“以伟大的魄力、巨大的勇气突破传统理论的束缚,给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方向”不符,排除。C项有利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但与题意不符,排除。

8.在古代,有“闰七不闰八,闰八用刀杀”“七上八下”的俗语;但改革开放后,由于粤语“八”的发音类似“发”,“八”作为吉利数字的说法很快遍及全国。这反映出 A. 粤语成为时尚潮流的象征 B. 人们价值观的根本转变

2018-2019学年山东省德州市夏津县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Word版含解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66uqj3686a37lyd0yjbf83hrt8bf8q008pg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