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3 离子反应
一、选择题
1.(2016·海南高考·3)下列反应可用离子方程式“H++OH-H2O”表示的是
( )
A.NaHSO4溶液与Ba(OH)2溶液混合 B.NH4Cl溶液与Ca(OH)2溶液混合 C.HNO3溶液与KOH溶液混合 D.Na2HPO4溶液与NaOH溶液混合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注意以下两点: (1)掌握离子反应的实质。
(2)书写离子反应方程式时,弱酸的酸式酸根不能拆开。
【试题解析】选C。NaHSO4溶液与Ba(OH)2溶液混合,生成H2O和BaSO4沉淀,A错误;NH4Cl溶液与Ca(OH)2溶液混合有NH3·H2O生成,B错误;HNO3溶液与KOH溶液混合后离子方程式为“H++OH-H2O”,C正确;Na2HPO4溶液与NaOH溶液混
?合,Na2HPO4只拆成Na+、HPO24,D错误。
【误区提醒】离子方程式“H++OH-H2O”可表示强酸与强碱生成可溶性盐的一
类反应,同时NaHSO4溶液与NaOH溶液混合也可以用此离子方程式表示。 2.(2016·江苏高考·5)下列指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
?A.将铜丝插入稀硝酸中:Cu+4H++2NO3Cu2++2NO2↑+H2O
2Fe2+
Al(OH)3↓+3NH?4
B.向Fe2(SO4)3溶液中加入过量铁粉:Fe3++Fe
C.向Al2(SO4)3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Al3++3NH3·H2OD.向Na2SiO3溶液中滴加稀盐酸:Na2SiO3+2H+
H2SiO3↓+2Na+
【试题解析】选C。Cu与稀硝酸反应生成NO,A项错误;B项不符合电荷守恒,错
误;Al(OH)3不溶于氨水,C项正确;Na2SiO3为可溶性盐,应拆成离子形式,D项错误。
3.(2016·江苏高考·12)制备(NH4)2Fe(SO4)2·6H2O的实验中,需对过滤出产品的母液(pH<1)进行处理。室温下,分别取母液并向其中加入指定物质,反应后的溶液中主要存在的一组离子正确的是 ( )
-2?SOA.通入过量Cl2:Fe2+、H+、NH?、Cl、44
2++-2?SOB.加入少量NaClO溶液: NH?、Fe、H、、ClO 44-2?SOC.加入过量NaOH溶液:Na+、Fe2+、NH?、、OH 44---?D.加入过量NaClO和NaOH的混合溶液:Na+、SO24、Cl、ClO、OH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时应注意以下两点:
(1)通入的物质是否与(NH4)2Fe(SO4)2·6H2O中的粒子发生反应。
(2)运用离子间不可共存的原则以及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分析得出反应后溶液中存在的粒子。
【试题解析】选D。Cl2会氧化Fe2+,A项错误;ClO-会氧化Fe2+,且H+会与ClO-结合成弱电解质HClO,B项错误;OH-会与Fe2+反应生成Fe(OH)2沉淀,OH-也会与NH?4反应生成NH3·H2O,C项错误;加入过量的ClO-会氧化Fe2+生成Fe3+,过量的OH-会
+---22?SO除去Fe3+和NH?,最终溶液中会留下Na和,ClO和OH均是过量的,ClO与Fe44+
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后会生成Cl-,D项正确。
4.(2016·天津高考·4)下列实验的反应原理用离子方程式表示正确的是
( )
A.室温下,测得氯化铵溶液pH<7,证明一水合氨是弱碱: NH?4+2H2O+H3O+
B.用氢氧化钠溶液除去镁粉中的杂质铝: 2Al+2OH-+2H2O
2AlO?2+3H2↑
NH3·H2O
C.用碳酸氢钠溶液检验水杨酸中的羧基:
- 2 -
?+2HCO3+2H2O+2CO2↑
2Mn2++10CO2↑+
+?D.用高锰酸钾标准溶液滴定草酸:2MnO? +16H+5C2O2448H2O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时应注意以下三点: (1)铝具有两性。
(2)强酸置换弱酸,而弱酸一般不能置换强酸。
?(3)酸性:碳酸>苯酚>HCO3。
【试题解析】选B。NH?4水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应用可逆符号,A错误;铝粉能与氢氧化钠反应,镁粉不与氢氧化钠反应,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氢气,B正确;苯酚不能与碳酸氢钠反应,所以在水杨酸中加入碳酸氢钠溶液,只有羧基能与碳酸氢钠反应,酚羟基不反应,C错误;草酸是弱酸,不能拆成离子形式,D错误。
【误区提醒】离子方程式书写的误区
(1)主观臆断,不符合客观事实:如本题的C项。
(2)对三种状态(难溶解、弱电解质、难电离)的物质错判或遗漏,将不该拆的弱电解质或难溶物写成了离子符号,而该拆的可溶性强电解质未拆写成离子符号。 5.(2016·四川高考·3)下列关于离子共存或离子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某无色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H+、Cl-、MnO?4
2?B.pH=2的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Na+、NH?4、SiO3
C.Fe2+与H2O2在酸性溶液中的反应:2Fe2++H2O2+2H+
2+?D.稀硫酸和Ba(OH)2溶液的反应:H++SO2+OH-4+Ba
2Fe3++2H2O BaSO4↓+H2O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时应注意以下两点:
(1)判断离子共存时,要注意看是否存在限制条件:如是无色溶液还是有色溶液,是能够大量共存还是不能大量共存或是可能大量共存,溶液是酸性还是碱性或
- 3 -
中性等。
(2)正确的离子方程式必须同时满足元素守恒、得失电子守恒、电荷守恒及离子配比正确等。
+2?SiO【试题解析】选C。MnO?是紫色,故A错误; 和H反应生成硅酸沉淀,故B34?错误;C中反应满足元素守恒、得失电子守恒和电荷守恒,故C正确;H+和SO24比
2+?例应为2∶1,Ba2+和OH-比例应为1∶2,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2H++SO2+Ba+42OH-
BaSO4↓+2H2O,故D错误。
6.(2016·北京高考·11)在两份相同的Ba(OH)2溶液中,分别滴入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H2SO4、NaHSO4溶液,其导电能力随滴入溶液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①代表滴加H2SO4溶液的变化曲线 B.b点,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是Na+、OH- C.c点,两溶液中含有相同量的OH- D.a、d两点对应的溶液均显中性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时应明确以下3点: (1)要分析滴加过程中所发生的反应。
(2)导电能力降低是因为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减小。 (3)图象上的拐点表示反应结束。
【试题解析】选C。在Ba(OH)2溶液中滴入H2SO4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a2++2OH-?+2H++SO24?OH-+H++SO24BaSO4↓+2H2O;在Ba(OH)2溶液中滴入NaHSO4时首先发生Ba2++BaSO4↓+H2O,当溶液中Ba2+反应完时,发生的反应是OH-+H+
- 4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