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包裹在单个细胞上
在壁上有固定层次
层次薄:微荚膜
松散,未固定在壁上:黏液层 糖被
包裹在细胞群上:菌胶团
18.荚膜含水量很高,炭黑墨水对产荚膜细菌进行负染色(背景染色),光镜下可见,黏液层无此特性
19.糖被的一般成分是多糖,少数是蛋白质或多肽,也有多糖与多肽复合型的 作用:保护/贮藏养料/作为透性屏障和离子交换系统/表面附着作用 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中的应用一,菌种鉴定二,用作药物和生化试剂,代血浆三,工业原料,黄原胶四,污水的生物处理 20.鞭毛:蛋白质附属物,运动器官
判断鞭毛的有无:电子显微镜直接观察 光学显微镜鞭毛染色 半固体穿刺培养法
21.菌毛:黏附作用,与鞭毛相比,细、短、数量多
22.芽孢(不被染色):某些细菌在生长发育后期,细胞内形成的一个圆形或椭圆形、厚壁、含水量低、抗逆性强(抗高温)的休眠构造。芽孢无繁殖功能。芽孢的有无、形态、大小和着生位置是细菌分类和鉴定的重要指标。 罐头食品以杀死肉毒梭状芽胞杆菌为标准 121℃ 20~70min 湿热灭菌以杀死嗜热脂肪芽孢杆菌为标准 121℃ 15~30min 芽孢可能的耐热机制:①含水量极低,结合水比例高
②特殊成分:吡啶—2,6二羧酸钙(DPA—Ca)
③耐热酶
22.伴孢晶体:苏云金芽孢杆菌(简称Bt ) 生物农药,害虫吞食伴胞晶体后,肠内溶解释放毒素,细胞膨胀死亡 细菌的繁殖
1.裂殖:二分裂 三分裂 复分裂 芽殖:芽生细菌 细菌的群体形态
1.菌落:在固体培养基上以母细胞为中心的一堆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构造等特征的子细胞集团。
2.菌苔:把大量分散的纯种细胞密集的接种在固体培养基的较大表面积上,结果长出的大量菌落相互连成一片,就是菌苔
3. 共同特征:湿润、黏稠、易挑取、质地均匀以及菌落各部位颜色一致,臭味 2.大肠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区分:显微观察,大肠无芽孢
3.在液体培养基上的群体形态:多数混浊生长,部分沉淀,表面生长
第二节 放线菌
1.放线菌:一类主要呈菌丝状生长和以孢子繁殖的陆生性较强的原核生物 G+ 链霉菌属于放线菌 大量的种类繁多的抗生素90%由链霉菌产生
放线菌是许多酶、维生素等的产生菌 并且在甾体转化、石油脱蜡和污水处理中有重要应用,绝大多数属有益菌
2.根据功能和形态分类,菌丝分为基内菌丝体(营养菌丝)、气生菌丝、孢子丝 3. 4. 5.
6.自然条件下,多数放线菌借助各种孢子繁殖
分生孢子:最常见 借孢子 孢囊孢子 无鞭毛 放线菌繁殖方式
借菌丝
任何菌丝断裂
4.在固体培养基上:多、干燥、致密、皱、小而不蔓延、不挑起、表面有放射状沟纹 泥腥味 典型(链霉菌、诺卡氏菌)
第三节 蓝细菌
1.蓝细菌:一类进化历史悠久,G-,无鞭毛,含叶绿素a,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核生物,分布广,“先锋生物”,形态多样,光趋避运动,细胞质有气泡,导致漂浮 2.无性繁殖,作用:食用(螺旋菌),固氮,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海洋赤潮和湖泊水华
第四节 支原体、立克次氏体和衣原体
1.支原体、立克次氏体和衣原体是三类同属G-的代谢能力差、主要营细胞内寄生
的小型原核生物。寄生性逐步增强,是介于细菌与病毒间
的一类原核生物
2.支原体:一类天然无细胞壁,介于独立生活和细胞内寄生生活间的最小型原核生物 固体培养基上呈油煎蛋状 对抑制蛋白质生物合成的抗生素(四环素,红霉素)和破坏含甾体的细胞膜结构的抗生素(两性霉素,制霉菌素)敏感 3.立克次氏体:一类专性寄生于真核细胞内的G-原核生物 与支原体区别:有细胞壁,不能独立生活 与衣原体的区别在于其细胞较大、无滤过性和存在产能代谢系统 对四环素,青霉素敏感
4.衣原体:一类在真核细胞内营专性能量寄生的小型G-原核生物
有鞭毛 基内菌丝断裂
具有感染力的细胞称为原体 无感染力的细胞称为实体 对红霉素,氯霉素,四环素敏感
第二章 真核微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
第一节 真核微生物概述
1.真核生物:一大类进化程度高,细胞核具有核膜、能进行有丝分裂、细胞质中存在线粒体和多种细胞器的生物。 主要包括植物界的微藻,动物界的原生动物,菌物界的真菌
2.真菌是最重要的真核微生物:
其特点:无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一般具有发达的菌丝体 细胞壁多数含几丁质(壳多糖) 营养方式为异养吸收型
以产生大量无性和(或)有性孢子的方式进行繁殖 陆生性较强
第二节 酵母菌
1.酵母菌:通俗名称,泛指能发酵糖类的各种单细胞真菌 特点:个体一般以单细胞非菌丝状态存在 多数芽殖 发酵糖类产能 细胞壁常含甘露聚糖和葡聚糖 生活在含糖量较高、酸度较大的水生环境中
2.酵母菌分布很广,主要偏酸含糖环境中,水果蔬菜蜜饯果园土壤 第一种家养微生物,发酵,石油及油品的脱蜡,单细胞蛋白,生化药物,基因工程“工程菌”,少数引起人和动物的疾病
3.酵母菌的细胞直径约为细菌的10倍,是典型的真核微生物,形态有球状、卵圆状、椭圆状、柱状和香肠状等,酿酒酵母S.cerevisiae
4.细胞壁呈“三明治”状,外层为甘露聚糖,内层为葡聚糖,葡聚糖是赋予细胞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