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行测常识判断哲学知识点: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论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24 20:32:00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行测常识判断哲学知识点: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论

首先,我们习惯上说的马哲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简称,马哲是马克思主义的一部分。这里介绍一下考点,也就是马克思主义包括了三部分,即马哲,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然后就是这三部分的来源问题,也是习惯上的一个知识点。马克思是一个德国的哲学博士,所以马哲主要来源就是德国的古典哲学,具体地说,是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其中,黑格尔哲学的辩证法部分、费尔巴哈的唯物论部分被马克思吸收并发展。在考试的时候,我们认为黑格尔的哲学是客观唯心的范畴,但是辩证法的部分属于较为合理的内容,所以这里也有知识点,即,黑格尔哲学的合理内核为——辩证法。马克思把辩证法和唯物论发展为辩证唯物主义。再就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部分,这部分主要是基于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发展而来的,例如,亚当斯密。当时有学说认为商品的价值来源于人的劳动,马克思以此为基础,发展出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体系。最后一个,科学社会主义是来自于曾经欧洲比较流行的空想社会主义。资本主义在早期积累资本的时期,不像今天这般看起来不那么血腥,给予工人较好的社会福利保障,而是尽可能剥削且是残酷剥削当时的工人,这便催生了空想社会主义。马克思有马哲和劳动价值学说作为理论支撑,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消亡的道理,指出了社会主义的必然到来,所以同学们可以理解为马克思的学说是科学的现实的可以实现的。

其次,马克思还有两大发现或者说为两大创立也是可以的,那就是剩余价值学说和唯物史论。先简单介绍剩余价值学说,在马克思看来,简单来说,资本家获取的利润是来自于工人创造的。我们看一个最简化的案例,不考虑较为复杂的情况。假如资本家买了100元的原材料,花费工资100元雇佣工人做成产品,产品的价值为300元。这里,原材料的100元价值在马克思看来是直接转移到产品中去的,马克思认为工人是生产了200元价值的,这200元价值也转移到产品中去了,于是产品值300元。产品按照300元售出,资本家获得100元利润。在马克思看来,100元利润本来是工人创

造的,可是工人工资只有100元。这样,工人创造的价值自己没有全部得到,而是一部分被资本家占有,这部分被占有的100元就是剩余价值了。简言之,剩余价值就是工人创造的被资本无偿占有的那部分价值。然后是唯物史观或者说历史唯物主义,大家只需要记好一点即可,那就是在马克思之前,历史不是唯物的,而是唯心的。 认识,是指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一方面,由于认识的对象是纷繁复杂的客观世界,客观世界又是不断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另一方面,认识的主体是人,人的认识会受到原有的知识储备、主观好恶等影响,这就决定了人们对一个事物的认识不都是正确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为此,不管是初级阶段的感性认识还是高级阶段的理性认识都有正确认识与错误之分。 真理,是指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脑中的正确反映。从内涵中我们能够认识到真理均是正确的,这里就可以得出真理和认识的主要区别——有无正确之分,只有那些正确的认识才是真理。就是因为真理和认识的之间的内在联系,就可以用认识知识来解释真理的相关内容,最为大家所熟知的就是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也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例题:中央对经济的发展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要求,从“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再到可持续发展,反映的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理念一次次转变和创新的过程。体现的哲理是:

A.真理和谬误相伴而行

B.认识是实践与理论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C.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D.人类真理的追求是一个相对短暂的过程

【答案】C。解析:题干讲述的内容是认识随实践的推进在不断往前发展,但这里又有一个隐含的内容,我国不同时期内的国情不同,为此我们的经济发展理念随之变化,C项符合题意。因为不同时期的发展理念都是符合要求的,都是真理不涉及谬误,A选择不

符合题意。B项是错误选项,因为是实践决定认识,理论与实践实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是指正确的认识。D项是错误选项,真理具有相对性,人类对真理的追求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故本题答案为C。

一.经济基础

经济基础是指同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属于社会物质关系。要理解这个,首先,我们得明白什么是生产关系。那什么是生产关系呢?生产关系是在物质生产中所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生产关系表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我们知道,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但是不是所有的生产关系都适应生产的发展呢?答案是否定的。所以,我们可以把生产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部分是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而经济基础就是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那部分的生产关系,当然也是符合统治阶级利益的生产关系。由此看来,生产关系和经济基础的关系就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二.上层建筑

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法律制度、社会意识形态及设施。上层建筑系统可分为两个基本部分,即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政治上层建筑包括政治法律制度,又包括军队、警察、监狱、法庭、政治部门等设施;思想上层建筑即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宗教、哲学、艺术等观点体系。简单来说,上层建筑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就是所以为统治阶级服务的,包括物质层面和意识层面的。

三.做题技巧

在做这类题目的时候,要注意把题目中的话转换成哲学的理论,题目里一旦出现了对上层建筑的任何一项的改变,就要联想到改变的是上层建筑,那为什么要改变上层建筑呢——为了使之更好地与经济基础相适应,比如:简政放权的哲学依据是什么?简政放权,“简”的是政治部门,也就是对政治部门的精简,所以联想到改变的是上层建筑,为的是与经济基础相适应。

四.例题

行测常识判断哲学知识点: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论.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672ij2u4b2570pk9t8239nplx1m54t00and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