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新版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单元备课和
教案
(1)出示例6,并让学生思考:要知道杯子能不能装下这袋牛奶,得先知道什么? (2)学生尝试完成例6。 (3)集体订正。 ① 杯子的底面积:3.14×(8÷2)2 =3.14×42 =3.14×16 =50.24(cm2) ② 杯子的容积:50.24×10=502.4(cm3)=502.4(ml) 答:因为502.4大于498,所以杯子能装下这袋牛奶。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第26页的“做一做”习题。 2、完成练习五的第1——3题。 四、作业 教学反思: 鱼岳镇第三小学电子教案 执教: 第5课时 时间: 教学课题:圆柱的体积练习课。 教学内容:练习五的第4---9题。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圆柱的体积和容积。 2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会用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渗透转化思想,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灵活应用圆柱的体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出示课题 1、复习圆柱体积的推导过程 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柱的底面积,长方体的高就是圆柱的高。 9 / 16
个人调整意见 2015新版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单元备课和
教案
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所以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即V=Sh。 2、复习长方体的体积公式后,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五第6题,并指名板演。 二、解决实际问题 1、练习五第4题。 (1)指导学生变换公式:因为V=Sh,所以h=V÷S。也可以列方程解答。 (2)学生选择喜爱的方法解答这道题目。 学生思考:要求粮囤所能装的玉米的重量,需先知道什么?然后独立完成。 2、练习五第5题。 3、练习五第7题。 (1)学生读题后,指名说说对题意的理解:求减少的土方石就是求月亮门所占的空间,而月亮门所占的空间是一个底面直径为2米,高为0.25米的圆柱。 (2)在充分理解题意后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4、练习五第8。 (1)学生独立审题。 (2)评讲第9题:要怎样才能判断出800ml的果汁够倒三杯吗?必须先求出什么?怎么求?(需先求出圆柱形玻璃杯的容积,用公式V=Sh) 三、作业 教学反思: 鱼岳镇第三小学电子教案 执教: 第6课时 时间: 教学课题: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教材第27页例7、“做一做”,练习五的第10---15题。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计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合作探究,掌握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计算方10 / 16
2015新版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单元备课和
教案
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观察、概括的能力,利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逐步参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比较,掌握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利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逐步参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入 1、提出问题 师:在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时,我们遇到过求不规则的物体的体积的问题,你们还记得是怎样解决的吗? 2、揭示课题:解决问题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7 出示例7, (1)读题,理解题意: 条件:瓶子内直径是8厘米,瓶内水高7厘米,瓶子倒置后无水部分的高18厘米的圆柱。 问题:这个瓶子的容积是多少? (2)质疑。 这个瓶子是圆柱吗?怎样求出它的容积? (3)实物演示。 用两个相同的酒瓶,内装同样多的水进行演示。 (4)尝试解决。 3.14×(8÷2)2×7+3.14×(8÷2)2×18 =3.14×16×(7+18) =1256(cm3) =1256(ml) 答:这个瓶子的容积是1256ml。 2、引导归纳。 求不规则的物体的体积的方法:可以利用体积不变的特性,把不规则图形转化成规则的图形再求容积。 三、巩固练习 11 / 16
个人调整意见 2015新版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单元备课和
教案
1、完成教材第27页的“做一做”习题。 2、完成练习五的第10---15题。 四、分享收获: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知识? 五、作业 教学反思: 鱼岳镇第三小学电子教案 执教: 第7课时 时间: 教学课题:圆锥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材第31页、第32页例1及“做一做”,练习六的第4—7题。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圆锥,圆锥的高和侧面,掌握圆锥的特征,会看圆锥的平面图,会正确测量圆锥的高,能根据实验材料正确制作圆锥。 2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制作圆锥和测量圆锥的高,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意识,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教学重点:掌握圆锥的特征。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圆锥的组成。 教具准备:圆锥体模型、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1、展示教材第31页的主题图,让学生观察。 2、揭示课题:圆锥的认识。 二、探究新知 1、初步感知。 让学生在生活中找圆锥形物体。 2、教学例1,圆锥的认识。 (1)让学生拿着圆锥模型观察后,说一说圆锥有哪些特征? (2)讨论交流。 (3)认识圆锥的高。 让学生看着教具,指出: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叫做12 / 16
个人调整意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