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开展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11/22 11:13:04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一、规则与自由

区域活动的开展

谈到规则与自由,就不得不提到蒙台梭利。她关于“自由与纪律”的论述会带给我们很多启发。蒙台梭利认为纪律是一种积极的状态,是建立在自由的基础之上的。她认为,儿童在活动室里自愿地、有目的地活动,每个人都忙于自己的“工作”,安静地走来走去,有秩序地取放物品,并不会造成混乱。因为对儿童来讲,安静和秩序是必要的,而且他们也知道哪些行为是被禁止的。儿童在这种环境中逐渐成长,自然会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长此以往,就能够养成遵守纪律的好习惯。因此,在蒙台梭利的活动室内,允许儿童自由地活动、交谈、交换位置,甚至允许儿童可以按自己的意愿移动桌椅。

蒙台梭利说,一个人如果像哑巴那样安静,像瘫痪的人那样不动,不能算是有纪律的。积极的纪律包括了自由,它和因强制而产生的“不动”是不同的,因此,她指出,纪律的培养既不能靠强制,也不能靠宣传和说教。在自由的活动中使儿童理解纪律,在理解的基础上接受和遵守集体的规则,这样儿童才会是主动的,在需要他们守规则时才能控制自己。

她特别强调:自由和纪律是同一事物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应让幼儿学会辨别是非,知道什么是不应当的行为。诸如任性、无理取闹、暴力,不守秩序及妨碍团体等的活动,都要收到严厉的禁止。

由此,我们应该明确:

1.规则与自由不是对立的,它们是同一事物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2.幼儿规则意识的形成,或者说真正意义上的纪律的形成必须建立在不受压抑的自由活动的基础之上,因为没有自由或自由空间过小,最终会导致规则被自由打破。

3.区域活动必须有规则。用规则标识界限,建立秩序,保障自由,这是形成真正的纪律的前提,是幼儿能够自发地、主动地完善自己人格的前提,这也是区域活动有别于集体教学活动的价值所在。

4.区域规则的制定是为了保障全体幼儿的自由而不是限制自由。

二、区域规则从哪里来

区域活动的规则不是教师为了维护自身的权威而一厢情愿提出的“要求”,也不是为了控制幼儿的行为而划定的“条条框框”,它是整个区域活动顺利开展的一种内在需求,是所有幼儿能够自由开展活动的保障。因此,要制定区域活动的规则,首先要明确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应该享有哪些自由。

蒙台梭利教室中儿童自由的五种表现或许能够作为我们的参考:

·儿童拥有从环境中选择吸引自己的事物的自由,即对什么有兴趣,可以自由的选择;

·儿童拥有行动上的自由; ·儿童拥有安静不受打扰的自由;

·儿童拥有自己发现问题,相处办法和计策,并自己选择答案的自由; ·儿童拥有凭自己意志将他的发现与他人交换及分享的自由。

区域活动中应该保障孩子的哪些自由呢?主要有选择的自由、不被打扰的自由,探索的自由、表达的自由。。。教师应该在明确幼儿享有的自由权利的前提下,围绕对这些权利的保障来制定规则,在制定规则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共同制定

规则是一个群体中所有人都必须共同遵守的,因此在制定规则时应该让幼儿参与进来,师幼共同商讨、制定和调整规则。只有幼儿自己认同和接纳规则,他们才有可能更好地遵守规则。

1.讨论协商达成共识,明确活动的基本规则

区域活动的一些基本规则应该在区域活动正式开展以前就制定并明确下来,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混乱而影响区域活动的顺利开展。

前面曾谈到制定规则的目的是保障幼儿的自由,因此,在讨论基本规则前,教师不妨与幼儿一起聊一聊在区域活动中他们可以做什么,然后一起讨论,怎样才能保证大家都做好、玩好。比如,在区域活动中,幼儿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喜欢的活动,并享有不被打扰的权利。教师就可以针对这个内容和孩子讨论:“如果一个小朋友正在玩他喜欢的娃娃,另一个小朋友也想玩,跑过来就抢,这样做对吗?那应该怎么做呢?”孩子们自然会参与讨论,并理解这样做不可以,遇到这种情况,应该先去选择其他玩具,或者耐心等待,或者与小朋友协商一起玩。对于“物归原位、不破坏玩具、不影响环境、不干扰他人以及听到区域活动结束的音乐要自觉收拾材料停止活动”等基本规则,教师都可以通过这种讨论的方式制定下来,这样既明确了要求,与幼儿达成了共识,同时又加深幼儿对规则的理解,有利于幼儿更好的遵守规则。

2.实践试误,针对具体规则进行讨论,逐步调整规则

师生共同制定好的规则不一定全都完美无缺,尤其是各区域的一些具体规则在执行过程中可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针对在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可以与幼儿有针对性地展开讨论,逐步调整完善规则。

娃娃家是孩子们都非常喜欢的区域,常常人满为患。教师和幼儿共同制定的规则是:每次只能有3个人进入娃娃家(爸爸、妈妈和宝宝),用门口的小脚印来控制人数,

3个小脚印都放上鞋子了,别人就不能进了。在活动开展过程中,有个小朋友很想玩娃娃家,却苦于没有“空余的脚印”,于是想出各种办法:扮作客人来娃娃家做客,当修理工来给娃娃家修理电器、来娃娃家当钟点工。。。但娃娃家的主人总是以“没有空余的脚印了”为由坚决拒绝,让这个小朋友非常沮丧。教师观察到这一情况,认识到这个小朋友屡次尝试中所闪现出来的“智慧的火花”,同时也意识到先前的规则限制了孩子的思维,也限制了活动更深入的开展。于是活动结束后,教师组织幼儿针对这一问题展开了讨论:

小朋友家里有没有客人来做客? 客人来了,主人该怎么办? 不让客人还会有哪些人到家里来? 娃娃家的规则怎样调整会更好玩? 。。。。。。

在讨论的过程中,幼儿也都意识到客人来了不让进门太不礼貌了,而且有了客人、修理工、钟点工的参与,游戏会更好玩。在娃娃家扮演爸爸的小朋友提出一个小问题:“大家都来做客,娃娃家太挤了怎么办?”教师把这个问题再抛给幼儿,鼓励幼儿热烈得讨论,积极地出主意想办法。最终决定,每次只能有两个客人来做客。于是,教师又为娃娃家增加了两双客人用的小拖鞋,并修改了规则。

对娃娃家规则的讨论和调整,不仅解决了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而且拓展了游戏广度和深度。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样讨论与调整,幼儿逐渐学会了解问题的方法,同时,更深刻地理解了规则的意义。

(二)规则不宜太多

开展区域活动的目的是为幼儿提供一个更加宽松、自由的活动空间,让幼儿自主地选择活动内容与同伴,按照自己的方式进行主动的探索与学习,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建构与完善自己。因此,区域活动的规则不宜太多,否则会限制幼儿的自由,束缚幼儿的思维,与区域活动开展的目标背道而驰。

在这里,我们可以借鉴孙瑞雪教育机构的儿童行为规则。他们的规则只有7条: ·粗野、粗俗的行为不可以;

·别人的东西不可以拿,自己的东西归自己所有,并有权利自由支配; ·从哪里拿的东西请归位到哪里; ·谁先拿到的谁先使用,后来者请稍等; ·不可以打扰别人;

·做错事要道歉,并且学会要求他人道歉; ·学会拒绝别人,学会说“不”。

其实,过多的规则不利于幼儿的理解和遵守,因为过多的限制与幼儿喜欢自由的天性相冲突,会导致幼儿频繁地、无意识地“违规”,从而影响幼儿规则意识的形成。 (三)规则是动态变化的

区域活动中的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应该随着区域材料、活动内容以及幼儿发展水平的变化而呈现动态变化的特点。

在刚开展区域活动时,为了避免幼儿频繁换区,帮助他们养成专注活动的习惯,教师和幼儿共同制定了这样的规则:每名幼儿在选区后要在本区域活动,不能随便换区、串区。随着区域活动的深入开展,幼儿的良好习惯逐渐养成。教师发现幼儿都能比较专注地在本区域活动,看起来井然有序、却缺少了区域间的互动和交流。教师与幼儿共同讨论后,把规则调整为:选区后要在本区内专心活动,如果有需要可以到其他区交流,如果不想在这个区活动了,可以收整好玩具材料,重新选择其他区域。 规则调整后,班里的区域活动变得更加灵活多样、充满生机:泥工区刚做好的“饼干”、“糕点”被源源不断地送到了食品店;表演区的“演员”来到美工区定制表演用的花纸伞;建构区的“工人”累了到休闲吧喝杯果汁;娃娃家的一家人会锁上门到“4S店”选购汽车...除了区域间的互动增加了,幼儿在某个区域操作尽兴后,都可以再去选择其他喜欢的区域。规则的变化让区域活动“活”起来,也让幼儿在区域活动中有了更多的体验和收获。

总之,规则是区域活动顺利开展的保障,它的目的不是限制和控制幼儿的自由,而是确保全体幼儿能够顺利地开展区域活动,并获得自由、自主的发展。认识到这一点,教师就会明确区域活动的规则是区域活动顺利开展的内在需求、是幼儿自由活动的内在需求、是幼儿不断发展的内在需求,不应变成空洞的、死板的、一成不变的“框框”。

三、区域规则有哪些

区域规则一般包括区域活动的基本规则和各区域的具体规则。 (一)区域活动的基本规则

区域活动的基本规则,是指保证区域活动顺利开展的、适用于各个区域的、最基本的规则、一般包括:选区进去规则、区域活动开展过程中的规则以及区域活动结束后收拾整理的规则。

1.选区进区规则

选区进区的规则可以保障全体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与发展需求自主选择区域、进入区域游戏。

通常选区进区的规则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时间。每个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时间不一定,一般每次区域活动时间应在40~60

搜索更多关于: 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开展 的文档
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开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67i962r2b376vac3m08o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