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课题研究)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策略的研究
英语教研组 余明朝
一、问题的提出
英语写作能力是目前高中英语教学强调的一个核心技能,是听、说、读、四项语言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语言技能的重要表现形式, 它能够体现英语学习者的英语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能够比较客观地反映他们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而写作能力也是四项基本技能中最难的一个环节。然而,在目前的英语教学中,写作训练相对薄弱,存在着“学生说到写作心烦,教师见到学生的习作头痛”的现象。从学生的写作实践来看,问题主要表现在写作内容贫乏、用汉语思维方式造句、谋篇布局与衔接能力薄弱以及语法错误多等方面。自2007年始新教材的全面推广使用,从客观上加强了英语写作教学,广大英语教师也在进行空前的辛勤耕耘,而学生的写作水平却仍在低谷徘徊,这说明了什么?是近几年中学英语教学没有什么进步?还是新课程标准规定的“写作能力”要求过高?为此,笔者对目前高中学生英语书面写作能力的现状进行了多方面的调查和分析。
1.写作实例调查与分析
笔者对本校2011届学生进入高一第二学期时进行了书面表达能力的测试调查,进行现状分析,以更清楚地了解学生书面表达能力以便进行有的放矢的写作教学。在完成高中新课程英语外研版必修4模块4 Great Scientists教学后,笔者让学生写了一篇题为Marie Curie的人物介绍的文章。答卷时间和评分标准类同新课标,阅卷后对两个班的116篇习作文章进行了逐个的错误登记、归类,并进行了统计分析。根据表中所反映的情况,学生的错误可归纳如下:
(1)语法基础薄弱。统计结果显示,介词冠词的出错率最高,谓语形式错误出错率其次。平均每篇习作错误数量,时态语态错误0.74个,句法错误0.58个,主谓不一致0.35。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学生的语言基础差,这是阻碍学生写作能力发展的最主要的因素。
(2)词汇拼写易出差错。统计中学共出现生习作中24处单词拼写错误,平均每篇习作错2.31个。统计结果显示,学生英语词汇的熟练程度不够,有些很
1
常用的单词,在书面表达中错误率很高,说明学生的词汇记忆还有待加强。
(3)遣词造句能力低下。 统计显示平均每篇习作错误数量,词性误用为0.46,措词毛病达0.66,介词冠词0.87,中文式表达0.55,累赘0.33。这说明学生对英语中一些固定搭配、惯用法和常用词等掌握不够,词性概念缺乏。学生在写作时缺乏表达思维的词汇,产生用词不当或用词错误,严重存在汉英逐词翻译的现象。这种语言表达手段的贫瘠和错误反映学生所掌握的常用词汇量太少。
2.写作习惯调查与分析
笔者还同时对两个班共116位学生做了学生英语书面表达习惯的问卷调查,结果如下:
问题
肯定回答人数
1.我有意识的把刚学的单词,短语和句型用于书面表达。
2.我经常模仿课文中的表达方法。 3.平时很注意自己在写作中的错误,并以此提醒自己不要重犯。
4.碰到不会表达的词,我一般不用文曲星查汉英对应的字词,而是换个途径表达。
5.在写作时,碰到以前写过的类似的文体或话题,我会去翻阅以前抄下的样文,进行模仿。
6.拿到书面表达题时,我总是先审题,把提纲和关键词列出来,而不是马上落笔写。
7.我对提高我的英语写作水平有明确目标。
8.我总是先打草稿,检查后再抄到本子或试卷上去。
9.写完后,我总是要检查有否语法或拼写错误。
55
47.4
45
39.1
42
36.0
54
46.3
64
55.3
78
67.0
38 56
32.9 48.4
45
占总人数的百分比(%)
39.1
2
10.我经常看教师批过的作文并订正错误。 37 31.9
从表中可以看出,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书面表达写作习惯。问题1、2、5选“是”的学生相对较少。这说明学生虽然认识到写作的重要性,但是一些好的写作方面的方法却没有能够很好地为学生所采用。例如问题2,只有1/3的学生回答能经常模仿课文中的表达方法。就元认知策略的问题7、9、10,选“是”的学生相对较少,尤其是问题9、10,说明学生的写作习惯真的存在问题,对教师布置的写作任务只是应付而已。这些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分析现状,研究学生产生不良写作习惯的主要根源可能是:其一:教师对写作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受课时和教材编排因素的影响,绝大多数课时都被用于讲授语言点和语法等内容,写作练习常常在下课前被一带而过,或布置为课后作业,而且也很少有学生在课后认真地按要求完成。久而久之,导致学生对写作的不重视,养成了敷衍了事的不良习惯;其二,写作批改不规范、反馈不及时。一方面,由于批阅写作题费时较多,因此,即使学生写了,教师也难以每次都全批、全改,即使能全批、全改,许多时候教师对学生习作的批改也很不规范,有时只粗略地划出错误,打上分数,对学生是否去订正并不太关注。另一方面,由于许多学生写作只是完成任务,写的时候就不很用心,再加上教师批该完作文后向学生反馈间隔时间过长,学生的兴趣点早就过了,因此,学生不愿意看教师批过的作文并订正错误。如此循环,师生都淡化了写作这个本该重视的题型。
3.非智力因素调查与分析
笔者在和中下程度学生个别面对面的交谈讨论中,发现学生的英语写作还受到心理因素的干扰。不少学生认为英语写作难。一方面,提高写作费时多,见效慢;另一方面,学生在写作中时常因缺少词汇和基本写作技能而感到困惑。相当部分学生出现畏难情绪,产生信心不足的心态,常把它看成是死板的任务。他们不积极主动地去配合老师搞好写作训练,甚至产生逆反心理。因此,这种消极态度严重影响了练习写作的动力。
综上所述,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只能全面落实新课程教学理念,把写作能力的培养视作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通过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学习方法和练习方法,创造机会让学生多写、多练、多领会,培养良好的英语写作习惯,在实
3
践中解决难题,提高写作技能。
二、教学策略
下面以高中新课程英语外研版必修4模块4 Great Scientists写作练习为例。 【写作任务】Use the information you have to write a biography of Marie Curie.(写一篇关于Marie Curie 的人物传记)
一、激活灵感──兴趣策略。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根据写作任务,寻找趣味点,激活灵感,激发兴趣和写作欲望。当然,写作话题和材料应与同学们的水平相当,贴近自己的生活,话题具体,目的明确,且本身具有趣味性和真实性。
第一步:Work in pairs and say what you know about these scientists.(结对练习,说一说你了解的下列科学家情况)
Isaac Newton Charles Darwin Cai Lun Samuel C.C.Ting David Ho Marie Curie Alexander Fleming
Now match them with their inventions or discoveries.(把这些科学家与他们的发明或发现连接起来)
penicillin paper X-rays gravity theory of evolution AIDS the J-particle
解读:本步是导入,让同学们热身。该写作任务是人物传记的写作,所列人物都是著名的科学家,也许大家了解他们,比如丁肇中(Samuel C.C.Ting)、何大一(David Ho)等,也许大家也了解所列的发现或发明,比如J-粒子(the J-particle)、青霉素(penicillin)等。通过结对讨论,把这些科学家与他们的发明或发现连接起来。可能同学们还想了解更多的科学家和他们对人类的贡献。就这样,好奇心一下子被激发出来了。
参考答案:Isaac Newton── gravity ;Charles Darwin── theory of evolution; Cai Lun── paper;Samuel C.C.Ting── the J-particle; David Ho── AIDS ; Marie Curie── X-rays; Alexander Fleming── penicillin
二、搜集素材──资源策略。通过报刊、英特网、图书馆等各种途径获取更多与写作任务密切相关的资料,其中包括文字材料和视听材料,难度应与自己水平相当。通过阅读或视听,摘取有用的资料并恰当运用于写作之中。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