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乐二中高二生物复习学案 编写人:王凤山 胡文娟 刘晓芳 邹英英 审核人: 包科领导: 时间:2013-05-05 NO:08 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及免疫调节
班级 小组 姓名 评价 学习目标:
1.掌握激素的作用及免疫系统的组成,能正确解释免疫调节的过程 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会对比分析血糖、体温及水盐调节的方法。 3.热爱自然,珍爱生命,体会生命活动的神奇。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先通读教材,回顾知识,梳理重点和难点。熟记各激素的生理作用,以及血糖平衡、水盐平衡、体温平衡的调节过程及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免疫调节的机制过程。充分理解体液调节的内容以及与神经调节的关系。然后再完成学案,不明白的问题标记出来,再翻阅课本,解决问题。有些问题需要认真思考和总结,切忌抄课本和资料。
2.A层掌握好学案,构建好知识体系;B层完成学案,能构建知识体系;C层完成学案,学会构建知识体系。
3.本章核心概念:体液调节 反馈调节 分级调节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淋巴因子
自主梳理
一、激素调节
1.明确第一种激素发现历程中的3个经典实验,写出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什么? 2.明确人体主要内分泌腺及其分泌的激素。写出所分泌激素本质为蛋白质的腺体是什么?
3.写出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过程,并分析该过程体现了什么调节机制?
4.对比激素调节的特点和激素本身的特点。
5.仔细阅读P33课本内容,总结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二、免疫调节
1.明确免疫系统的组成并写出常见的免疫活性物质及T细胞、B细胞的成熟场所。
2.写出人体抵御病原体攻击的三道防线是什么?
3.免疫功能失调导致的疾病通常有哪三种?请分别举例说明。
4.免疫系统监控和清除的对象是什么?
【知识体系构建】根据自己的理解,将本节的知识体系构建在下面。
复习自测
1.取正常小鼠,每天饲喂一定量的甲状腺激素,3周后该小鼠( ) A.新陈代谢增强,促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 B.新陈代谢增强,促甲状腺激素含量减少 C.新陈代谢减弱,促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 D.新陈代谢减弱,促甲状腺激素含量减少
2.2008年1月12日我国科考队员登上了南极“冰盖之巅”。他们生理上出现的适应性变化是( ) ①体温下降 ②机体耗氧量降低 ③皮肤血管收缩 ④体温调节中枢兴奋性增强 ⑤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 A.①③④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③④⑤
3.以下免疫过程包含非特异性的是(
A.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B.皮下注射狂犬病疫苗
C.胎儿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得抗体 D 4.接种卡介苗一段时间后,血液中就会出现结核杆菌抗体。这种抗体的基本单位和产生抗体的细胞及细
胞器依次是( )
A.氨基酸、效应T细胞、核糖体 B.葡萄糖、效应T细胞、内质网 C.氨基酸、浆细胞、核糖体 D.核苷酸、浆细胞、核糖体
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血糖调节
用文字和箭头表示刚进食后和进食4小时后血糖的调节过程。
总结: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的作用分别是什么?二者在作用上存在什么关系,与肾上腺素是什么关系? 能力提升
1.若下图中甲、乙均表示人体生命活动调节过程中细胞之间的信息传递方式,细胞1与2及细胞3与4 之间通过某种化学物质直接发生联系。据图所作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3和细胞4之间的信息传递是通过递质来完成的
B.信息从细胞3传递到细胞4的速度比从细胞1传递到细胞2的速度快 C.若细胞1为下丘脑中的分泌细胞,其分泌物能直接作用于细胞2, 则细胞2最可能是甲状腺细胞
D.人体对寒冷的反应与乙调节过程有关,也可能与甲调节过程有关
探究点二:体温调节和水盐调节
1.炎炎烈日,气温越来越高,你的体温却没有变化。用文字和箭头表示炎热环境中体温恒定的调节过程。
2.夏天到了,因为出汗过多会出现口渴,认真研读P32“资料分析”,用文字和箭头表示该情况下水盐平
衡调节的过程。
总结:请你联系神经调节的内容以及体温调节和水盐平衡的调节过程,尝试总结:下丘脑在维持稳态中的
作用。
探究点三:免疫调节
当感冒病毒(抗原)侵入人体时,体液中的病毒被清除的过程,请你用箭头和文字描述所发生的过程。
2.重症肌无力患者由于体内存在某种抗体,该抗体与神经-肌肉突触的受体特异性结合,使该受体失去功能,最终导致( )
A.刺激神经不能引起肌肉收缩 B. 全身出现性过敏反应 C.肌肉对神经递质的反应性提高 D. 机体对病原体的反应能力提高 3.(C层选作)下图为体液免疫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 B.⑤过程主要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 C.浆细胞能特异性识别抗原,并产生抗体 D.切除胸腺的个体无法完成体液免疫过程 4. 下图甲示缩手反射相关结构,图乙是图甲中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
据图回答:
(1)甲图中f表示的结构是 ,
乙图是甲图中 (填字母)的亚 显微结构放大模式图,乙图中的B是下 一个神经元的 。
(2)[③]的名称是_________。为神经兴奋的传导提供能量的细胞器[ ]_________。缩手反射时,
兴奋从A传到B的信号物质是 。
(3)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与神经递质结合,引起B细胞产生 ,使突触后膜的膜电位发生变化。 (4)[①]结构的名称是______。在神经纤维未受刺激时,该处细胞膜膜_______(填内或外)为负电位。 6. (B、C层选作)如图表示人体的特异性免疫过程,请据图作答:
⑴①表示 ,d是 细胞。
⑵与细胞f的功能相适应的细胞器有 。 ⑶图中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 (填字母)。 ⑷人体消灭结核杆菌的免疫方式是图中的 (填编号)。
⑸HIV侵入人体后,主要攻击的细胞是 (填字母),导致的疾病属于 。 ⑹细胞c与细胞f功能上的区别是 ,由细胞c分化为细胞f的过程中,c细胞核内的 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该分子的作用为 的模板。
昌乐二中高二生物复习学案 编写人:王凤山 胡文娟 刘晓芳 邹英英 审核人: 包科领导: 时间:2013-05-05 NO:08 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及免疫调节答案
一、激素调节1.促胰液素 2.下丘脑、垂体、胰岛、胸腺 3.课本P28图2—11,该过程既有分级调节又有反馈调节。
4.激素调节的特点:⑴微量和高效;⑵通过体液运输;⑶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激素特点:⑴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了;⑵激素种类多、量极微,既不组成细胞结构,又不提供能量,也不起催化作用,而是随体液到达靶细胞,使靶细胞原有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 5.一方面,不少内分泌腺本身直接或间接地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另一方面,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 二、免疫调节
1.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核免疫活性物质;
常见的免疫活性物质有: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T细胞成熟场所:胸腺;B细胞成熟场所:骨髓 2.人体的三道防线:
⑴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胃液对病菌的杀灭作用);⑵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⑶第三道防线: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组成(细胞与细胞外毒素结合) 3.过敏反应是指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如花粉过敏。 自身免疫病:由于免疫系统异常敏感、反应过度,“敌我不分”地将自身物质当做外来异物进行攻击而引起的。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4.监控并清除体内已经衰老或因其他因素而被破坏的细胞,以及癌变的细胞。 复习自测 1.B 2.D 3.A 4.C
探究案
一.
总结:胰岛素、胰高血糖素作用参看课本P26页“模型构建”第一段。
二者在作用上是拮抗关系,胰岛素与肾上腺素是拮抗作用,胰高血糖素与肾上腺素是协同作用 二1..
2.参看课本P32“水盐平衡调节图解”下丘脑的作用;①渗透压感受器;②体温、水盐、血糖调节中枢;
③分泌激素; ④与生物节律等的控制有关。 三.
能力提升:1.C 2. A 3. A
4. (1)感受器 d 细胞体膜或树突膜 (2)突触小泡 ②线粒体 神经递质 (3)兴奋或抑制(缺一不给分) (4)轴突 内
5. ⑴吞噬细胞摄取、处理和呈递抗原 效应T ⑵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缺一不可) ⑶b、c、d、e、g(有a、f的答案不正确,缺一不可) ⑷④ ⑸b 免疫缺陷病 ⑹f可以分泌抗体而c不能 mRNA 翻译
NO:08 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及免疫调节答案
一、激素调节1.促胰液素 2.下丘脑、垂体、胰岛、胸腺 3.课本P28图2—11,该过程既有分级调节又有反馈调节。
4.激素调节的特点:⑴微量和高效;⑵通过体液运输;⑶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激素特点:⑴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了;⑵激素种类多、量极微,既不组成细胞结构,又不提供能量,也不起催化作用,而是随体液到达靶细胞,使靶细胞原有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 5.一方面,不少内分泌腺本身直接或间接地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另一方面,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 二、免疫调节
1.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核免疫活性物质;
常见的免疫活性物质有: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T细胞成熟场所:胸腺;B细胞成熟场所:骨髓 2.人体的三道防线:
⑴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胃液对病菌的杀灭作用);⑵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⑶第三道防线: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组成(细胞与细胞外毒素结合) 3.过敏反应是指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如花粉过敏。 自身免疫病:由于免疫系统异常敏感、反应过度,“敌我不分”地将自身物质当做外来异物进行攻击而引起的。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4.监控并清除体内已经衰老或因其他因素而被破坏的细胞,以及癌变的细胞。 复习自测 1.B 2.D 3.A 4.C
探究案
一.
总结:胰岛素、胰高血糖素作用参看课本P26页“模型构建”第一段。
二者在作用上是拮抗关系,胰岛素与肾上腺素是拮抗作用,胰高血糖素与肾上腺素是协同作用 二1..
2.参看课本P32“水盐平衡调节图解”下丘脑的作用;①渗透压感受器;②体温、水盐、血糖调节中枢;
③分泌激素; ④与生物节律等的控制有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