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秋学期期中考试大专语文试卷
命题人: 考试时间: 90分钟 试卷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2分×10=20分)
1. 散文之“散”就在于它的无所不能,它可以写景,可以叙事,可以抒情,也可以 。
A.描写 B. 论证 C. 议论 D. 说明 2. 《春末闲谈》一文选自《 》第一卷,本文最初发表于1925年4月24日北京《莽原》周刊第一期。
A.《鲁迅选集》 B. 《鲁迅全集》 C. 《鲁迅语录》 D. 《鲁迅家书》
3.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文的作者是 ,她的作品有《我的一生》、《我的天地》等。
A.海伦·凯勒 B. 莫泊桑 C. 梭罗 D. 达尔文
4. 美国《连线》杂志对 有一个定义:“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
A.媒体 B. 传媒 C. 微博 D. 新媒体 5. 《八声甘州》的作者是宋朝的 。
A.辛弃疾 B. 范仲淹 C. 柳永 D. 陆游 6. 《琵琶行》中的“行”,又叫“ ”,是乐府歌辞的一种体裁。 A.歌行 B. 曲调 C. 行歌 D. 曲子词 7. 《青玉案· 》这首词中描写的节日是农历正月十五之
夜,也称元宵节、灯节。
A.七夕 B.立春 C.春分 D.元夕
8.朗诵时,我们要根据语境,借助 、表情、手势来表情达意。 A.语言 B. 语音 C. 语气 D. 语速 9. 铁凝,1957年生于北京,中国现代作家,作品有《 》、《笨花》。
A.《我的精神家园》 B.《玫瑰园》 C.《公园》 D.《花园》
10. 达尔文(1809~1882),英国博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著有《 》、《人类起源及性的选择》等。 A.《生命起源》 B.《生物起源》 C.《物种起源》 D.《宇宙起源》
二、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分×10=10分) 1. “唯辟作福,唯辟作威,唯辟玉食”语见《孟子·洪范》。( ) 2. “礼失而求诸野”是孔子的话,意思是说,朝廷上的礼乐制度失传了,只好到民间去寻求。( )
3. 辩论是一种综合性口语交际活动,如果双方对某一问题的看法与见解是对立的,可互相协商,取得共识。( )
4.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出自陶渊明诗《读山海经》第十首。( )
5. 议论散文是一种用来表现作者思维成果、显示理趣与哲思的散文,它基于作者对世态人生的洞察,是作者对生活与人生的深层感悟。( )
6. 王维,字诘摩,太原祁州人。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与孟浩
1
然齐名,并称“王孟”。( )
7.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指全诗共有616句。( )
8. “误几回,天际识归舟”意为多少回错把远处驶来的船只当作爱人的归舟。( )
9. 朗读和朗诵,都是把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的一种创造性活动。( )
10.《南州六月荔枝丹》选自《生物学碎锦》。( ) 三、默写(10分)
1. 千呼万唤始出来, 。 2. 别有幽愁暗恨生, 。 3. ,苒苒物华休。
4. ,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5. ,清泉石上流。 四、阅读理解(4分×5=20分)
归园田居五首(其一)
陶潜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呜桑树巅。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1.下列关于《归园田居五首(其一)》和《山居秋暝》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A.《归园田居五首(其一)》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讲归园田居的原因,第二层讲园田之美,第三层间接抒情,讲归园田居的好处。 B.《归园田居五首(其一)》中诗人悔恨自己“误落尘网',成了“羁鸟”“池鱼”。“恋旧林”“思故渊”则形象地表达了诗人渴望自由,渴求摆脱束缚,向往回归自然的急迫心境。
C.《山居秋暝》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
D.东晋时,门阀世族把持特权,社会黑暗,官场腐败。“性本爱丘山”“质性自然”的诗人显然是与其格格不入的。
2.《山居秋暝》描绘出一幅雨后山村秋日晚景图,于诗情画意中寄托诗人的高洁情怀和对理想的追求。下列说法中,对原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2
A. 首联写山居秋日薄暮之景,山雨初霁,幽静闲适,清新宜人。 B.颔联写皓月当空,青松如盖,山泉清冽,流于石上,清幽明净的自然美景。
C.颈联写听到竹林喧声,看到莲叶分披,发现了浣女、渔舟。 D.尾联寄慨言志,写此景美好,是王孙们洁身自好的所在,含蕴丰定,耐人寻味。
3.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王孙”实是诗人自况,反映了诗人想过安静淳朴生活的理想,同时也从侧面反衬出他对污浊官场的厌恶。诗人情不自禁地想留在山中归隐。
B.“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运用了暗比,表面看诗人是在遗责自己走错了路,实际是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对社会黑暗的批判。 C. 陶渊明本质上不是一个只喜欢游山玩水而不关心时事的纯隐士,尤其是年轻时有“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的豪气,“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说的似乎并不是实话。
D.“风格即入”,平常的乡村生活中在两位诗人的笔下显得美,源于诗人高洁脱俗、热爱自然的品格。
4.《山居秋暝》中表现诗人所追求的理想境界的诗句是( ) A.首联 B. 颔联 C. 尾联 D.颔联与颈联
5.下列与《归园田居五首(其一)中“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一项具有共同意旨的一句是 ( ) A. 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B.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3 号 试 考 C.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D.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五、小作文(10分)
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有感。 1. 题目自拟 2. 体裁不限 3. 300字左右 4. 有真情实感 5. 字迹工整 六、大作文(30分)
少不更事的我们,在经历了一些人和事,读完一本书,听完一首歌,看完一部电影后,常有一种长大的感觉。请以“长大了”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1. 题目自拟。 2. 体裁不限。 3. 600字左右。 4. 有真情实感。
5. 叙事、议论、抒情相结合。 6. 字迹工整
建湖中专2015年春学期高职部期中考试
2013级联院大专语文试卷答题纸
命题人:李中达 考试时间: 90分钟 试卷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2分×10=2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二、判断题(1分×10=1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三、默写(10分)
1. 2. 3.
4. , 5. 四、阅读理解(4分×5=20分) 题号 1 2 3 4 5 答案 五、小作文(10分)
题目:
六、大作文(30分)
题目: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