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历史影响
四、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 (一)人文主义教育家
1、弗吉里奥;2、维多里诺;3、伊拉斯谟;4、莫尔;5、蒙田 (二)人文主义教育的特征、影响和贡献
五、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
(一)新教的教育思想与实践 1、马丁·路德的教育实践与思想 2、加尔文的教育实践与思想 (二)天主教教育 1、耶稣会学校
六、欧美主要国家和日本的教育发展 (一)英国教育的发展
公学;贝尔-兰开斯特制;1870年《初等教育法》(福斯特法);《巴尔福教育法》;《哈多报告》;《1944年教育法》;《1988年教育改革法》。
(二)法国教育的发展
启蒙运动时期国民教育设想;《帝国大学令》与大学区制;《费里教育法》;《郎之万一瓦隆教育改革方案》;1959年《教育改革法》。
(三)德国教育的发展
国民教育的兴起;巴西多与泛爱学校;实科中学;柏林大学与现代大学制度的确立;德意志帝国与魏玛共和国时期的教育;《改组和统一公立普通学校教育的总纲计划》。
(四)俄国及苏联教育的发展 彼得一世教育改革;《国民学校章程》;苏联建国初期的教育管理体制改革;(2)《统一劳动学校规程》; 20世纪20年代的学制调整和教学改革实验;20世纪30年代教育的调整、巩固和发展。 (五)美国教育的发展 殖民地普及义务教育;贺拉斯?曼与公立学校运动;《莫雷尔法案》;六三三学制;初级学院运动;《国防教育法》;《中小学教育法》;生计教育;恢复基础运动;《国家在危机中》。
(六)日本教育的发展
明治维新时期教育改革;军国主义教育体制的形成和发展;《教育基本法》和《学校教育法》;20世纪70-80年代的教育改革。
13
七、欧美教育思想的发展 (一)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
论教育的目的和作用;论普及教育、泛智学校、统一学制及其管理实施;论学年制和班级授课制;论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 (二)洛克的教育思想 白板说;绅士教育。 (三)卢梭的教育思想
自然教育理论及其影响;公民教育理论。 (四)裴斯泰洛齐的教育思想
教育实践活动;论教育目的;论教育心理学化;论要素教育;初等学校各科教学法;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五)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
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道德教育理论;课程理论;教学理论;赫尔巴特教育思想的传播。
(六)福禄贝尔的教育思想
教育适应自然原则;幼儿园;恩物;作业。 (七)斯宾塞论教育
生活准备说;知识价值论;科学教育论;课程论 (八)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教育思想 对空想社会主义教育思想的批判继承;论人的全面发展与教育的关系;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重大意义。
(九)19世纪末至20世纪前期的教育思潮和教育实验
新教育运动历程;新教育运动中的著名实验;梅伊曼、拉伊的实验教育学;凯兴斯泰纳的“公民教育”与“劳作学校”理论;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进步教育运动历程;昆西教学法;有机教育学校;葛雷制;道尔顿制;文纳特卡计划;设计教学法。 (十)杜威的教育思想
论教育的本质与目的;论课程与教材;论思维与教学方法;论道德教育;杜威教育思想的影响。 (十一)现代欧美教育思潮
改造主义教育;要素主义;永恒主义;新行为主义教育;结构主义教育;终身教育思潮;现代人文主义教育思潮。 (十二)苏联教育思想
马卡连柯的教育思想;凯洛夫教育学体系;赞科夫的教学理论;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论。
14
主要参考书目: 张斌贤主编,王晨副主编:《外国教育史》,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年。
教育心理学
一、考查目标
1、了解教育心理学发展的简要历程及趋势,理解和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其对学校教育工作与学生学习的启示。 2、运用教育心理学的基本规律和主要理论,说明和解释有关教育与学习现象,解决有关教育教学和学习中的实际问题。
二、考查范围
一、教育心理学概述
(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二)教育心理学的历史发展与趋势 教育心理学的起源、发展过程、研究趋势
二、心理发展与教育 (一)心理发展及其规律
心理发展的内涵;认知发展的一般规律;人格发展的一般规律;心理发展与教育的关系。
(二)认知发展理论与教育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认知发展的实质;影响认知发展的因素;认知发展的阶段;认知发展与教学和学习的关系。
维果斯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心理发展的本质;教学与认知发展的关系。 认知发展理论的教育启示。 (三)道德发展与教育
皮亚杰和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道德发展阶段理论的教育含义。
(四)人格发展理论与教育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人格发展理论的教育含义。 (五)心理发展的差异性与教育
认知差异与教育;人格差异与教育;性别差异与教育。
15
三、学习及其理论
(一)学习的内涵与分类 学习的实质;学习的种类。 (二)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
桑代克的联结说;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说;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说;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及其教育应用。 (三)认知派的学习理论
布鲁纳的认知一发现说:认知学习观;结构教学观;发现学习。 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说:有意义学习的实质和条件;认知同化理论与先行组织策略;接受学习的界定及评价。
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式;学习阶段及教学设计。
(四)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
罗杰斯的自由学习观,学生中心的教学观。 (五)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的思想渊源与理论取向;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知识观、学生观、教学观;认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应用;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应用。
四、学习动机
1、学习动机的实质及作用
学习动机的内涵、学习动机的分类;学习动机的作用。 2、学习动机的主要理论
学习动机的强化理论;学习动机的需要层次理论;学习动机的认知理论:期望一价值理论;成败归因理论;自我效能感理论。 3、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影响学习动机的因素;学习动机的激发策略。 五、知识的学习
(一)知识及知识获得的机制
知识含义及其类型;知识获得的机制:陈述性知识获得的机制;程序性知识获得的机制。 (二)知识学习的策略 学习策略的概念与种类。 (三)知识的迁移
知识迁移的种类与理论;促进知识迁移的措施。
六、问题解决与创造性的培养
16
(一)问题解决的实质与过程
问题解决的内涵;问题解决的心理过程。 (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知识经验、个体的智能与动机、问题情景与表征方式、思维定势与功能固着、原型启发与酝酿效应;有效问题解决者的特征;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措施。
(三)创造力及其培养
创造性的内涵;创造性的心理结构;创造性的培养措施。 七、道德学习
(一)道德学习的含义与特点 道德学习的含义与特点。
(二)品德的形成过程与培养
影响品德形成的因素;道德认知的形成与培养;道德情感的形成与培养;道德行为的形成与培养。 (三)品德不良的矫正
品德不良的含义与类型;品德不良的成因分析;品德不良的纠正与教育。
主要参考书:
1、汪凤炎、燕良轼主编:《教育心理学新编》(修订版),暨南大学教育出版社2007年。 2、张大均主编:《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
【说明:本《大纲》由全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组织专家编写,其中教育学原理部分由华中师范大学涂艳国等教授编写,教育心理学部分由西南大学张大均、郭成教授编写,中国教育史部分由华东师范大学杜成宪教授编写,外国教育史部分由北京师范大学张斌贤教授和王晨副教授编写】
1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