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道德经》与老子的智慧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11/28 23:19:35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开篇 第一讲 《道德经》与老子的智慧

一、老子与《道德经》 1、《道德经》地位

我们所熟知的老子《道德经》,不仅开创了中国有史料记载以来的古代哲学思想之先河,而且其哲学思想被后人敬尊为道家智慧文化之鼻祖。它的这种哲学思想体系,不仅对我国古代的思想文化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而且还对我国两千多年来的智慧教育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不仅古人认识到了道德五千言存在的重要性,而且其中的本质内涵和精髓要义即使是在经历了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演变之后,也同样可以为今天的人类作贡献。

《道德经》在世界哲学思想史上也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位置。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道德经》是全球发行量第二位的被译成外文的世界名著。

2、老子其人

从《史记》记载看老子其人:“老子者,楚苦(音‘怙’)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

姓李,名耳,字聃。公元前600年~470年左右。楚国苦县(今周口地区鹿邑县)。 周朝的守藏史,相当于现在的国家图书馆馆长一职,工作地在今天的洛阳一带。长期在这一地区生活和工作的人,语言表达的本身也会因当地习俗而形成简洁明了的特征。

不仅文史渊博,而且还是一位继承了上古智慧文明文化之精髓——自然道德观的伟大实践家,是一位见证了宇宙自然的绝对真理——“道”的圣人。

3、书名

老子著述的这部经典在诞生之初并没有名称,据现今可考的史料: 战国末期的韩非子称其为《周书》 秦末《吕氏春秋·注》称其为《至上经》 至汉代才被称为《老子》

而后因其博大精深的智慧思想,被好黄老之道的汉景帝改“子”为“经”,才被尊称为《道德经》。

我国考古工作者于1993年发现了一座战国中期的楚墓,其中就有刻于竹简的《老子》,而且这个楚墓的主人收集了甲、乙、丙多个不同的版本。在长沙马王堆这座西汉墓中,考古工作者也发现了两种不同的帛书版本。通过不同历史时期发现的各种版本可以看出,《老子》在社会上流传的广泛性和深受人们喜欢的程度是不言而喻的。

1

二、版本与源流

《老子》或称《道德经》这部古智慧经典,迄今已诞生了2500多年。期间有180多个版本流行于世,还有1千多种注解,可谓是层出不穷。下面将《道德经》流传过程中的一些重要版本大致作个简单介绍。

其一,郭店楚简(甲、乙、丙)本,亦简称楚简本、简本。

1993年,湖北荆门市郭店一号楚墓出土了一批竹简,其中有《老子》残文,今依竹简不同形制分为甲、乙、丙三组,此三组所载内容绝大部分不重复。

此墓年代当为战国中期,简上文字有战国时期楚国文字的特点。

此简本是现今发现的最早的《老子》传抄本,惜墓穴多次被盗,竹简已经散乱、损坏,残缺不全,现存《老子》三组仅有2046字。

简本《老子》甲、乙、丙三组:

A、竹简形制不同,于不同时期抄传,所宗底本也应是不相同的。

B、内容大体与帛书本等古本及今本相近或相同,但文字有较多差异,文辞风格有战国时期楚地方言的特点。

C、不分道经、德经,不分章,但有点状、钩状等符号似断句隔段之用,顺序与今本多有不同。

其二,马王堆帛书(甲、乙)本,亦简称帛书本。

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帛书中有《老子》两种抄本,现分名甲本、乙本。

马王堆汉墓群是西汉初期长沙国丞相利苍的家族墓地,利苍葬于二号墓,其妻辛追葬于一号墓,三号墓所葬为其子。

帛书《老子》甲本以篆书抄写,无避讳

乙本以隶书抄写,避“邦”字(避汉高祖刘邦讳)

可见二者抄写年代不同,但皆不晚于汉初。

帛书《老子》甲、乙本:

A、甲、乙二本规模与结构相似,以“德篇”与“道篇”分上下二篇,但不分章。 B、乙本虽分两篇,但文句间无间隔符号标注,卷末注“德”3041字,“道”2426字,合计5467字;

甲本标有点状符号,似划分段落的标志,卷末残损,无德篇、道篇字样,但行文结构与乙本相同。

2

甲、乙二本,句型、虚词、古今字、通假字等多有不同,文句内容与顺序亦有不同,然残损处互补,可现大体完整的原文面貌。

如果说《老子》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抄本是简本,那么帛书本则是最早的相对完整的抄本。

帛书本与今本相比,二者总体差异要较简本与今本之间的差异小,但帛书德篇在前,今本道篇所对应的内容却在前;帛书甲本中以点标示段落的划分与今本所划章节亦有差异,且帛书虚词较多,古今字、异体字、通假字等亦多有与今本不同者。

帛书甲、乙本所抄年代不同,各自所宗底本亦不一。《帛书老子校注》的编著者高明于《序》中说:“在当时只不过是一般的学习读本,皆非善本。书中不仅有衍文脱字、误字误句,而且使用假借字也极不慎重。”

其三,严遵《老子指归》(又称《道德真经指归》、《道德指归》),简称严本。 严遵,汉成帝时人,著有《老子指归》、《老子注》,不是像简本、帛书本那样仅是对《老子》原文的抄录,而是《老子》的注解本。

《老子注》亡佚,《老子指归》分“论德篇”和“论道篇”,其中“论道篇”亡佚,如今所见为后人辑录所成。

A、严遵分《老子》为七十二章,以每章首数字为章名 B、注解多引《周易》语,其中误解处不少。

C、自清初始,人多疑其为伪作。《汉书·艺文志》未录其书,但是班固于《汉书·王贡两龚鲍传》中记载其人其事,称其确有注解《老子》之作。

其四,河上公《老子道德经》(《老子河上公章句》),简称河上公本、河上本。 皇甫谧(fǔ mì)《高士传》:“河上丈人,不知何国人,自隐姓名,居河之湄,著老子章句,号河上丈人,亦称河上公。”

河上公,亦称河上丈人,居齐地琅琊一带,不知名姓,不知所注《老子》何时而成,后人一说为两汉时期之作,一说晚于王弼本,取前说者多。

河上本与王弼本,是流传最广、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两个版本。

河上本初载于《隋书·经籍志》,敦煌发现的六朝唐写本(简称敦煌本)《老子河上公章句》已有分章。然其几经抄传,已非原貌,章节当为后人所划分,二字章名为后人所加,文句亦被改动。

3

现今《道德经》最普遍的八十一章的划分方法,即源于改动后的河上本。 河上本文句简古,后人多认为景龙碑本、遂州碑本等乃宗河上一脉;其注简明清晰,然解注偏于养生家言,多修身炼气之说。

严遵本与河上本经文大体相近,然严遵本所传不广。

其五,王弼《老子注》(又称《道德真经注》),简称王弼本。

王弼,三国曹魏山阳郡人,经学家、魏晋玄学家。王弼本初载于《隋书·经籍志》,是诸多《老子》古注中最著名的一个。无论是其所录的《老子》原文,还是注释,都对后世影响巨大。

然今所见王弼本,因几经抄传与后人加工,已非原初面貌。

A、宋代晁(cháo)说之跋:“不析乎道、德而上、下之。”言其无道经、德经之分; B、明末时,朱得之所见王弼本还未分章 C、到了清末,魏源所见王弼本有七十八章者。

D、而今所见八十一章,是依流传的河上本八十一章的模式调整过的。

在抄传过程中,王弼本并非仅篇章划分为后人加工,文字内容也必然有所改变,早非原本。

王弼本文笔晓畅,与河上本内容差异不多,然王弼本多虚词,其注有魏晋玄谈之风,后人多认为苏辙、陆希声、吴澄诸本皆宗王弼本一脉。

现今所言《老子》通行本,即以王弼本、河上本为底本。

其六,傅奕《道德经古本篇》,简称傅奕本。

傅奕,唐初学者,得一《老子》传世古本,据说此本是北齐时人开项羽妾塚所得,当为汉初古本。

但是傅奕以其他几个版本与此古本合校,颇多改动,亦多讹误,且喜添“矣”、“也”等助词;后人传抄过程中又多添误处,今已无法得见此古本原貌。

傅奕本经文大体与王弼本相近。

其七,景龙碑本。

唐景龙二年(公元708年)易州龙兴观所立《道德经》碑,也简称景龙碑本、景龙本、碑本、易州本。

此碑高五尺四寸,宽二尺五寸,额题:“大唐景龙二年正月易州龙兴观为国敬造道德经五千文”;经文分道经、德经二卷,分刻碑之两面,阳面第一行首书“老子道经”

4

搜索更多关于: 《道德经》与老子的智慧 的文档
《道德经》与老子的智慧.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6828t4bfrp47le14lleq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