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工作量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一预计净残值)÷总工作量 ◢每期折旧额=单位工作量折旧额×固定资产该期实际工作量 注意:工作量法下每年的折旧额会随资产的工作量而不断变化。一般资产在不同年度工作量差别较大的,适于采用工作量法计提折旧。 3.双倍余额递减法
原理:前期折旧时,先不考虑净残值,按双倍直线折旧率计提折旧;最后两年改成直线法。
◢前期每年的折旧额=(原价—累计折旧额)× 2/预计使用年限 ◢最后两年改成直线法后,要考虑预计净残值。
【例题12·计算分析题】某企业2008年12月购入一项固定资产,当月投入使用。固定资产的原价为120万元,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预计净残值率为4%。
要求: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
[答疑编号5666030201:针对该题提问]
『正确答案』
第1年:(2009年):120万×2/5×100%=48(万元) 第2年:(120万—48万)×40%=28.8(万元)
第3年:(120—48—28.8)×40%=17.28(万元) 第4、5年改成平均年限法:
(120—48—28.8—17.28—120×4%)÷2=10.56(万元)
第 21 页
4.年数总和法
原理:折旧基数=原价—净残值;折旧率=尚可使用年限/使用年限的数字之和
特点:折旧基数不变,折旧率在变。
◢年折旧额=(原价—净残值)╳尚可使用年限/使用年限的数字之和 例:承例12,用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
[答疑编号5666030202:针对该题提问]
『正确答案』
第1年:(120万—120万×4%)×5/15=38.4(万元) 第2年:(120万—120万×4%)×4/15=30.72(万元)
第3年:(120万—120万×4%)×3/15=23.04(万元) 第4年:(120万—120万×4%)×2/15=15.36(万元) 第5年:(120万—120万×4%)×1/15=7.68(万元)
注意:
1)两个加速折旧法各自的特点:
◢双倍余额抵减法的特点是,前期不考虑残值,折旧率固定,折旧基数逐渐减少;最后两年改为直线法。
◢年数总和法的特点是,一开始就考虑残值,折旧基数不变;折旧率逐年减少。
第 22 页
2)年数总和法下,折旧自年度中间某个月份开始计提时的处理:基于上例,若2009年5月1日购入固定资产并投入使用,则年数总和法下: ◢2009年折旧:(120—120×4%)×5/15×7/12=22.4(万元) ◢2010年折旧:(120—120×4%)×5/15×5/12+(120—120×4%)×4/15×7/12=16+17.92=33.92(万元) 3)计提折旧的会计处理
借:制造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等 贷:累计折旧
◢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原价-累计折旧-减值准备 (四)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寿命等的复核
企业至少应当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进行复核。
若需要变更,则应调整相应的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 注意:固定资产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的改变应当作为会计估计变更,采用未来适用法,不需追溯调整。
【例题13·单选题】某设备的账面原价为50 000元,预计使用年限为4年,预计净残值率为4%,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该设备在第3年应计提的折旧额为( )元。 A.5 250 B.6 000 C.6 250 D.9 000
第 23 页
[答疑编号5666030203:针对该题提问]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折旧额的计算:
第1年:50 000×2/4=25 000(元);第2年:(50 000-25 000)×2/4=12 500(元);第3年:(50 000-25 000-12 500-50 000×4%)/2=5 250(元)。
【例题14·多选题】下列固定资产中,应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有( A.经营租赁方式租出的固定资产 B.季节性停用的固定资产 C.正在改扩建的固定资产 D.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
[答疑编号5666030204:针对该题提问]
『正确答案』ABD
『答案解析』选项A,经营租赁的固定资产由出租方计提折旧,故选项A 正确;选项B,应计提折旧,一般情况下,
只有两类固定资产不需计提折旧(已提足折旧的或作为固定资产单独入账的土地使用权);选项C,尚未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在建工程项目不提折旧,故选项C错误;选项D,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应计提折旧。
第 24 页
。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