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课外古诗词鉴赏(荟萃100首含答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9 3:29:44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吹过,如潺潺的水流淌;“写出寥寥千古意”是侧面描写,通过写琴声给听众的感受来写琴声,此句话的意思是:带给听者悠远寂寥的千古情思。

答案:(1)静 (2)未动宫商意已传 (3)示例:琴声如悲凉的风吹过,潺潺的水流淌,带给听者悠远寂寥的千古情思。 译文:

琴女弹琴前全神贯注,自然界的万物都静了下来不再发出声响。琴女抚弄琴弦,曲调未成情义却早已传出。琴声如悲凉的风吹过,如潺潺的水流淌,带给听者悠远寂寥的千古情思。回去之后彻夜无眠,琴声一直萦绕在耳边。 赏析:

这首写琴词并没有直接写琴的形状,而是通过描写一位弹琴人的神态,动作和其演奏的乐曲的韵味来反映出琴高雅的意趣。弹琴之人雍容平淡,寂静之中,还未下指就已是气韵流淌,此番架势就已震慑听琴之人。听琴之苏子凝神静虑,倾耳以分恬淡之古意,绕梁余音久久不能忘怀。整首词皆可收入画中,令人欲仙。寥寥数语,简洁明快,而无华饰,琴词一体,非东坡不能为之。

这是一首描绘琴女弹琴高雅意趣的词。全词没有描写琴女如何弹琴,而是描写了她的神态,并运用侧面描写写听琴人的反应,来烘托琴女琴艺的高超。

此题考查了学生赏析诗歌的能力。赏析诗歌要注意熟读全诗,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懂得用心去感悟,有时需结合写作背景进行赏析。

1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采桑子 晏殊

时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长恨离亭,泪滴春衫酒易醒。 梧桐昨夜西风急,淡月胧明,好梦频惊,何处高楼雁一声?

(1)这首词从字数上看,属于______;从创作风格上看,属于______派。

(2)“好梦频惊”是全词的点睛之笔,在下阙中,“好梦频惊”的原因有哪些? (3)这首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小令;婉约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小令知识的认知能力.根据小令的知识来解答此题即可.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根据诗歌的内容的理解来分析“好梦频惊”的原因有哪些即可.

(3)本题考查体会作者情感的能力.体会作者的情感要结合诗歌的内容、诗歌的写作背景、作者的生平经历. 答案:

(1)小令 婉约.

(2)西风吹寒、梧桐叶落、淡月胧月、高楼雁鸣. (3)叹流年、悲迟暮、伤离别、苦思恋. 翻译:

人从出生到逝去,都要经历人世间的这段时光.可岁月悠悠,人生易老.时光就那样,它只懂得催人老,不相信世间有多情的人.常常在长亭短亭的离别后而伤感,离别后每次酒后(我)就因思念而泪湿春衫呢.

昨夜西风急,在梧桐锁寒秋的深院里,刮了整整一夜,几次次从梦里把人吹醒,醒来只看到窗外月明,朦朦胧胧,幽幽的,淡淡的.在我这高楼上,突然不知道从何处传来一声雁叫(更添了夜醒人的凄凉和孤寂).

本题考查了诗歌鉴赏的三个方面:1、对小令知识的认知能力;2、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3、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在平时的学习中,要熟知每个要点及每种题型的答题模式.此词上片概述时光之无情,下片写春去秋来,触景生情,相思难禁,写出了富有概括意义的人生感慨,抒发了叹流年、悲迟暮、伤离别的复杂情感.

第9页,共75页

(1)本题考查学生对小令知识的认知能力,根据积累文学常识即可回答.

(2)本题考查了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这种题型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所描述画面的想象.解答这类题目要在读懂诗歌、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概括回答即可,不能偏离诗歌的意境、主题和诗人的情感.

(3)古代诗歌常见的思想感情有:忧国伤时、同情人民的疾苦、建功报国、思乡怀人、生活杂感等.要结合内容细心体会.

本题考查了诗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和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做这类试题的关键在于对诗歌内容正确的理解,理解到位,才能做对.理解诗歌要看题目、看作者、看诗句、看注释.做题可用比较法、排除法等.

13. 咏 路

[宋]邹浩①

赤路②如龙蛇,不知几千丈。

出没山水间,一下复一上。伊予独何为,与之同俯仰?

【注释】:①邹浩,宋代学者、诗人。诤臣,敢直谏。遭佞臣诋毁屡被贬谪而无愧悔。本诗便写于被朝廷逐放岭南期间。②赤路:炎荒之路。③伊:句首语气助词。 (1)诗中所咏之“路”具有什么特征和含义? (2)本诗最后的问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解析:

(1)“赤路如龙蛇,不知几千丈”的意思是:赤色的道路如像龙蛇,蜿蜒曲折不知有几千丈。其中“赤路”指的是炎荒之路,写出了路荒凉的特点。“如龙蛇”的意思是路像龙和蛇一样蜿蜒,写出路蜿蜒曲折的特点。“不知几千丈”的意思是不知道有几千丈,写出路漫长的特点。“出没山水间,一下复一上”的意思是出没在山水之间,一会儿向下一会儿又朝上。写出了路曲折,时隐时现的特点。诗人所说的路实际指的是自己的人生之路困难重重,漫长而又迷茫。

(2)首先是问,究竟做了什么才会踏上这条贬谪远荒的道路?有痛愤自己无罪遭忌见放的言外之意在,因此这一问是对朝中权奸和谗人的责问。其次,“独何为”又含有“何苦来”的感叹。走上这条迁谪之路是他一生追求功名的结局,不肯随俗俯仰,便要随贬谪之路上下俯仰。道路的一下一上,不能不令他联想到仕途的上下、命运的起伏,因此这一问又是他对自己所走的人生道路的疑问。尽管如北,联系邹浩在其他诗中一再表白的“俯仰无愧作”、“俯仰不愧何缤纷”来看,可知他即使是在迁谪流离、屡濒于死的境遇中,也仍是以诤诤直骨、俯仰无愧而自豪的。 答案:

(1)特征:曲折漫长、荒凉险恶、隐现俯仰。含义:实指诗人远谪行走的路,寓指诗人的仕途之路(或人生之路、进谏之路等)。

(2)①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忠直遭忌、无罪被贬的痛楚、愤恨之情;②表达了诗人面对仕途俯仰、人生起伏而无悔无愧的感情。 译文:

赤色的道路如像龙蛇,蜿蜒曲折不知有几千丈。出没在山水之间,一会儿向下一会儿又朝上。我到底是为了什么,跟这险恶的道路时俯时仰?

【解析】这是一首五言古诗,是作者在贬谪岭南的途中所作。这首咏物诗,借路的思索表现了对人生之路的多种联想,意蕴深广。首句点题写出了赤路的曲折蜿蜒也让人想到沿途环境的险恶。次句写赤路漫长。三四句写路的曲折和起伏。末两句发问为什么偏偏要随着这条龙蛇般的赤路俯仰上下,这一问既是对朝中权奸和谗人的责问,又是作者对人生道路的疑问,还让人结合自己的际遇拷问人生之路,真可谓言浅而意深。做题时要读懂诗文,仔细体会诗中的佳句妙语,理解作者的情绪情感。

(1)本题考查对诗歌主题的把握,解答时要结合具体诗句来回答。 (2)此题考查了句意理解及作者的情感,作答时要结合全诗加以理解。

第10页,共75页

做好本题要根据注释了解诗作的写作背景,阅读全诗理解诗歌内容,从路的象征意义方面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读懂诗歌。

14. 野步

周密

麦垄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 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

从格律上看,这首诗的体裁是__________,所押的韵是______。 历来诗评家认为第三句中“羡”字用得好,请作分析。 这首诗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小题1】 七言绝句 ɑ 【小题2】

“羡”字领起了后两句,对(“无事”“烂醉”)的蝴蝶的羡慕,表现了诗人向往悠闲自在、被大自然美景陶醉的心情,移情于物,景中含情。 【小题3】

表达出诗人悠然自得、惬意喜悦的心境,抒发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体裁及韵律的掌握能力。解答时,一定要熟悉古代诗歌的文体常识,按照题目要求,结合诗歌来分析。这首诗一共四句,每句诗有七个字,从格律上看,这首诗的体裁是七言绝句。判断诗歌所押的韵,可根据诗歌偶数句的最后一个字来看。二、四句末字是“蛙、花”,由此可知这首诗押的韵是a。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关键字的分析理解能力。品析炼字类题目一般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该字的字义+语境义;该字使用的表达技巧+表达效果;该字所传递的作者的情感、态度。解答时,需要反复诵读诗歌,整体感知诗意,揣摩字词在诗中的意思,体会该字词在诗中创设的意境,联系整首诗歌,结合具体语境,分析该字词所传达的情感。这首诗第三句中“羡”领起了后两句,对(“无事”“烂醉”)的蝴蝶的羡慕,表现了诗人向往悠闲自在、被大自然美景陶醉的心情,移情于物,景中含情。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人思想感情把握的能力。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要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作者所处的时代及诗歌的具体内容来理解、分析,同时,要联系诗中的景、物、意象来体会。古典诗词表达思想感情大多采用较为含蓄的手法。诗人往往将感情融入景、物、人、事的描写中。一切景语皆情语,这首诗通过描写田园美景,表达出诗人悠然自得、惬意喜悦的心境,抒发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

15. 村 晚

第11页,共75页

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①,山衔落日浸寒漪②。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③信口吹。 【注释】①陂(bēī):水岸。②漪:水波纹。 ③腔:曲调。

( 1)诗中的“衔”“横”两字富有表现力,请选择其中一字作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融情于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

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衔”字运用拟人手法,写活了山,写出落日将沉未沉的情态。“横”字表明牧童不是规矩地骑,而是随意横坐在牛背上,表现了牧童的调皮可爱(天真活泼、淳朴无邪等)。

(2)抒发了诗人对乡村晚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或:表达了诗人对悠然宁静的乡村生活的向往之情。)

【解析】(1)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重点词句的含义和作用的理解能力。揣摩诗中的词句,领会它在诗歌中的作用。词语的赏析可以从动词、形容词、色彩词等入手;句子的赏析可以从句中描述的画面、意境及蕴含的情感、哲理入手。具体技巧有:抓关键词;分析遣词造句;描述画面;体会意境;把握情感;领悟哲理;赏析写作手法等。诗中形象(意象)倾注了诗人的思想,包孕着诗人的情感。“山衔落日浸寒漪”中“衔”字运用拟人手法,写活了山,写出落日将沉未沉的情态。“牧童归去横牛背”中“横”字表明牧童不是规矩地骑,而是随意横坐在牛背上,表现了牧童的调皮可爱(天真活泼、淳朴无邪等)。

(2)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中诗人思想感情的把握。把握诗中诗人的思想感情,要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作者所处的时代及诗歌的具体内容来理解、分析作者的感情基调,同时,要联系诗中的景、物、意象来体会。古典诗词表达思想感情大多采用较为含蓄的手法。诗人往往将感情融入景、物、人、事的描写中。结合作者的生活背景,窥测诗词的情感。这首诗融情于景,抒发了诗人对乡村晚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或:表达了诗人对悠然宁静的乡村生活的向往之情。

16. 吴门道中二首(其一)

孙觌

数间茅屋水边村,杨柳依依绿映门。 渡口唤船人独立,一蓑烟雨湿黄昏。

阅读上面的一首诗,回答问题

(1)“一蓑烟雨湿黄昏”中“湿”字用得精妙,请简要分析。

第12页,共75页

搜索更多关于: 课外古诗词鉴赏(荟萃100首含答案) 的文档
课外古诗词鉴赏(荟萃100首含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68bvi77f6y86wqu5roq73pebe0io3700lpo_3.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