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感慨的说:“人家是有困难找警察,我们是有困难找农商行。心里总感觉她们就是我们的娘家人,总能在关键的时候给我们及时的帮助。 ” 奇迹在这里发生 ##工作 20 多年,经手放贷超六亿元,无一分钱闪失,创造了##银行业的奇迹。这其中,##也付出了常人难以想像的心血。##年夏天,镇上一家福利企业陷入困境,而 20 万元贷款即将到期。##按惯例提前联系贷款人,可是电话联系后却难找其人。她一个弱女子便利用下班时间,近 20 次骑着单车寻找。那一天,她赶到当事人老家,躲在别人家中,从下午等到晚上 8 点多,她的双腿被蚊子咬肿了, 终于等到当事人,并反复做工作。通过沟通协调,对方十天内还款 10 万。余下的十万及利息,她又去找三个担保人,历尽千辛万苦,并通过行政、法律等手段,如期清收成功,保证国家财产安全。这样的事情,她遇到的真是太多了。 ##常年扎根在一个地方,熟人、朋友不少,在工作与生活的天平上, ##总是坚持原则不放,从不搞私人交易、发放违章贷款。她在办理贷款过程中,严格做到贷前调查、贷时审查、贷后检查,严把贷款发放关。她不唯亲,不唯情,只为实,一切按制度办事。大通村李某是##的本家叔叔,前年冬天,李某找到##要求贷款50000 元,说是准备去买车跑运输。##在调查中发现,这位本家叔叔贷款并非是买车,而是留着非法放高利贷,于是她立即停止办贷。她的叔叔找到她的家说:“叔叔找你办
笔贷款,你睁一眼闭一眼就过去了,何必搞得这样认真?连长辈都不认了?”##耐心解释信贷的有关规定,并且宣传非法放高利贷的危害和严重后果等。李某最后理解她的做法,事后逢人便说“我家侄女##是一个坚持原则,不为私情的人”。 ##作为一名老信贷,手里掌握着几千万元的信贷资金,始终做到“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脚”。 ##在工作中严格执行农商银行的各项规章制度,对不良贷款严格清收,决不手软。县里一个部门的正科级主要领导为一企业担保贷款,不料这家企业出了问题,##找到这位领导要他承担应承担的义务。这位领导一拖再拖,推诿扯皮,对##说:我以前帮过你的忙,这事你帮我糊糊。##笑着说:您帮过我的忙,我不会忘记,但贷款涉及到国家集体利益,不能糊糊。经过她连续一个星期的“死叮”,这位领导终于承担了自己的义务。正因为有着##的这股叮劲, 才有效规避了贷款风险, 20 确保了资金的安全。 余年来,##经手发放的三万多笔、近六亿元的各类贷款,到期收回率达到了 100。作为一名女同志,她或许不是一个好女儿,也不是一个好母亲。但是,她是一名绝对称职的好员工。工作 20 多年,她受到各种表彰40 多次,获得的荣誉证书摞起来有半人高。有人问她,你一个女同志,也 40 多岁了,还这样没日没夜地干工作,到底图什么?她总是笑着说:我一不图升官,二不图发财,只图为父老乡亲再多办点实事,只图我们的农商行事
业更加兴旺发达。对“三农”的真情,对事业的挚爱,溢于言表。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她一定能够凭着这种精神,创造更加灿烂的辉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