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耳墨斯和雕像者》教学案
重庆市涪陵第十五中学校 潘中全
教学目标
1、了解寓言、伊索和《伊索寓言》的有关知识;复述故事,体会寓意。 2、理解故事情节,体会文章精巧的构思。
3、理解寓言所揭示的道理,培养学生的美好品德。 教学重点 复述故事,体会寓意。 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精巧的构思。 课时安排 一节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明确目标
在文学宝库里,有一种诙谐幽默的文章——寓言。其实同学们对寓言并不陌生,大家从幼儿园到小学,家长、老师经常用寓言故事对我们进行教育。谁能说说寓言这类文章的特点?——用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特点:篇幅短小、蕴涵道理、教育作用。
今天就来学习一篇选自《伊索寓言》里的一则寓言——《赫耳墨斯和雕像者》。明确学习目标(见学生导学案学习目标)。
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 弄清人物关系
宙斯:是古希腊神话里神的首领,众神之王,至高无上的主神天神。
赫拉:古希腊神话中的天后,主神宙斯的妻子,掌管婚姻和生育,是妇女的保护神。 赫尔墨斯:古希腊神话里掌管旅行和商业的神,是宙斯的儿子。 2、复述故事 概括文章内容
——神使赫尔墨斯到雕像者的商店,询问雕像价钱的经过。 三、研读课文 合作探究
赫耳墨斯与雕像者的对话,先后谈了宙斯、赫拉和赫耳墨斯雕像的价格,都是一问一答,基本格式大体一致,但写得略有变化,试作详细分析。
1、赫耳墨斯三次发问的提示语有什么变化?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他看见宙斯的雕像,问道: 赫耳墨斯又笑着问道:
后来,赫耳墨斯看见自己的雕像,心想他身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对他会更尊重些,于是问道:
——第一次发问的提示语比较平静,写出了他试探的心理。 ——第二次发问的提示语着意写了他的表情?笑着?,赫耳墨斯为什么?笑?呢?因为他听到宙斯的雕像才值一个银元,那赫拉的雕像更等而下之了,自己肯定能超过这个价格,似乎满有把握,写出了他骄傲、得意的特点。
——第三次发问的提示语着意刻画他的心理活动,写出了他自以为他的雕像比宙斯和赫拉都要高的狂妄心理。
2、赫耳墨斯三次发问的内容有什么异同?
值多少钱 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 这个值多少钱
——?值多少钱?四个字用反复,而主语有的省略,有的写明,有的用代词。 3、雕像者的回答有什么区别?
1
一个银元 还要贵一些
假如你买了那两个,这个算添头,白送
——第一次用确数,第二次比较而言,只说概数,第三次不用数词,贬低得一分不值。
四、再读课文 深入体会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明白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读第二段,用自己的话把寓意表述明白。
《伊索寓言》就是通过一个个形象生动的故事得出道理的,在寓言的最后往往用一句精练的话点名寓意。《伊索寓言》的译者白山先生在这本书的序言中说:?有些寓言后面的‘教训’,现在看来则显得牵强,我们在阅读说不妨只从寓言故事出发,而不必用这些‘教训’来理解故事。?请同学们多角度从故事中总结道理。例如:
1、人要有自知之明,清楚地认识自己。 2、在一个岗位要尽到自己的责任。
3、人的价值不是通过地位的高低决定的,而是看一个人为社会做了多少贡献。 4、不被人重视的人不等于没有价值。 ……
五、拓展延伸 联系实际
1、当赫尔墨斯听说自己的雕像只能算?饶头?,白送后,内心是怎么想的?他会说些什么?又会做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发挥想象,为这则寓言续写一个结尾。
2、本文短小精悍,构思精巧,三问三答,略有变化,耐人寻味,故事告诉我们爱慕虚荣、自以为了不起的人最没有价值,那么究竟怎样做才能受人尊重呢?
——谦虚、有真才实学等。
六、达标检测 当堂过关
1、给带点的字注音。 赫耳墨斯 庇护 寓言 饶头 那两个 ......2、解释词语。
庇护: 饶头:
3、赫耳墨斯化作凡人来到雕像者店里的目的是( ) A.他想知道自己在人间受不受尊重。 B.他想知道人对神是否尊重。
C.他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
D.他想知道自己在人间是否受到极大的尊重。 4、本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 七、布臵作业 巩固提升
课后阅读《伊索寓言》
板书设计
故事 三问三答 略有变化
寓意 爱慕虚荣 一文不值
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