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八哥呢?”两个孩子一同高声急叫起来。 “给野猫吃了!”妈的声却非常沉重迟缓。
“给什么野猫吃的呀?”大乖圆睁了眼,气呼呼的却有些不相信。二乖愣眼望着哥哥。
大乖哭出声来,二乖跟着哭得很伤心,他们也不听妈的话,也不听七叔叔的劝慰,爸爸早躲进书房去了。 忽然大乖收了声,跳起来四面找棍子,口里嚷道,“打死那野猫,我要打死那野猫!” 二乖爬在妈的膝头上,呜呜的抽咽。
大乖忽然找到一根拦门的长棍子,提在手里,拉起二乖就跑。妈叫住他, 他嚷道:“报仇去,不报仇不算好汉!” 二乖也学着哥哥喊道,“不报仇不算好看!” 妈听了二乖的话倒有些好笑了。王厨子此时正走过,他说:“少爷们,那野猫黑夜不出来的,明儿早上它来了,我替你们狠狠的打它一顿吧。”
“那野猫好象有了身子,不要太打狠了,吓吓它就算了。”妈低声吩咐厨子。 大乖听见了妈的话,还是气呼呼的说:“谁叫它吃了我们的八哥,打死它,要它偿命。” “打死它才......”二乖想照哥哥的话亦喊一下,无奈不清楚底下说什么 了。他也挽起袖子,露出肥短的胳臂,圆睁着泪还未干的小眼。
第二天太阳还没出,大乖就醒了,想起了打猫的事,就喊弟弟: “快起,快起,二乖,起来打猫去。” 二乖给哥哥着急声调惊醒,急忙坐起来,拿手揉开眼。 然后两个人都提了毛掸子,拉了袍子,嘴里喊着报仇,跳着出去。
这是刚刚天亮了不久,后院地上的草还带着露珠儿,沾湿了这小英雄的鞋袜了。 树枝上小麻雀三三五五的吵闹着飞上飞下的玩,近窗户的一棵丁香满满开了花,香得透鼻子,温和的日光铺在西边的白粉墙上。
二乖跷高脚摘了一枝丁香花,插在右耳朵上,看见地上的小麻雀吱喳叫唤,跳跃着走,很是好玩的样子,他就学它们,嘴里也哼哼着歌唱,毛掸子也掷掉了。二乖一会儿就忘掉为什么事来后院的了。他蹓达到有太阳的墙边,忽然看见装碎纸的破木箱里,有两个白色的小脑袋一高一低动着,接着咪噢咪噢的娇声叫唤,他就赶紧跑近前看去。
原来箱里藏着一堆小猫儿,小得同过年时候妈妈捏的面老鼠一样,小脑袋也是面的一样滚圆得可爱,小红鼻子同叫唤时一张一闭的小扁嘴,太好玩 了。二乖高兴得要叫起来。
“哥哥,你快来看看,这小东西多好玩!”二乖忽然想起来叫道,一回头哥哥正跑进后院来了。
哥哥赶紧过去同弟弟在木箱子前面看,同二乖一样用手摸那小猫,学它们叫唤,看大猫喂小猫奶吃,眼睛转也不转一下。
“它们多么可怜,连褥子都没有,躺在破纸的上面,一定很冷吧。”大乖说,接着出主意道,“我们一会儿跟妈妈要些棉花同它们垫一个窝儿,把饭厅的盛酒箱子弄出来,同它做两间房子,让大猫住一间,小猫在一间,像妈妈同我们一样。” “哥哥,你瞧它跟它妈一个样子。这小脑袋多好玩!”弟弟说着,又伸
5
出方才收了的手抱起那只小黑猫。 (有删改)
13、小哥儿俩是在什么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的?请简要分析。(6分) 14、分析小说划线部分的景物描写对情节发展的作用。(4分) 15、二乖的天真可爱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4分 )
16、小说叙述了小哥儿俩的日常故事,请探究作者在其中所寄寓的情感态度。(6分)
六、现代文阅读(二)(18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7-19题。 中国建筑的希望 梁思成
建筑之始,本无所谓一定形式,更无所谓派别。所谓某系或某派建筑,其先盖完全由于当时彼地的人情风俗、政治情况之情形,气候及物产材料之供给和匠人对于力学知识,技术巧拙之了解等复杂情况总影响所产生。一系建筑之个性,犹如一个人格,莫不是同时受父母先天的遗传和朋友师长的教益而形成的。
中国的建筑,在中国整个环境总影响之下,虽各个时代有时代的特征,其基本的方法及原则,却始终一贯。数千年来的匠师们,在他们自己的潮流内顺流而下,如同欧洲中世纪的匠师们一样,对于他们自己及他们的作品都没有一种自觉。 十九世纪末叶及二十世纪初年,中国文化屡次屈辱于西方坚船利炮之下以后,中国却忽然到了“凡是西方的都是好的”的段落,又因其先已有帝王骄奢好奇的游戏,如郎世宁辈在圆明园建造西洋楼等事为先驱,于是“洋式楼房”,“洋式门面”,如雨后春笋,酝酿出光宣以来建筑界的大混乱。正在这个时期,有少数真正或略受过建筑训练的外国建筑家,在香港上海天津……乃至许多内地都邑里,将他们的希腊罗马高忒等式样,似是而非的移植过来外,同时还有早期的留学生,惊佩西洋城市间的高楼霄汉,帮助他们移植这种艺术。这可说是中国建筑术由匠人手里升到“士大夫”手里之始;但是这几位先辈留学建筑师,多数却对于中国式建筑根本鄙视。近来虽渐有人对于中国建筑有相当兴趣,但也不过取种神秘态度,或含糊的骄傲的用些抽象字句来对外人颂扬它;至于其结构上的美德及真正的艺术上成功,则仍非常缺乏了解。现在中国各处“洋化”过的中国旧房子,竟有许多将洋式的短处,来替代中国式的长处,成了兼二者之短的“低能儿”,这些亦正可以表示出它们对于中国建筑的不了解态度了。
欧洲大战以后,艺潮汹涌,近来风行欧美的“国际式”新建筑,承认机械及新材料在我们生活中已占据了主要的地位。这些 “国际式”建筑,名目虽然笼统,其精神观念,却是极诚实的。这种建筑现在已传到中国各通商口岸,许多建筑师又全在抄袭或模仿那种形式。但是对于新建筑有真正认识的人,都应知道现代最新的构架法与中国固有建筑的构架法,所用材料虽不同,基本原则却一样——都是先立骨架,次加墙壁的。这并不是他们故意抄袭我们的形式,乃因结构使然。我们若是回顾到我们古代遗物,它们的每个部分莫不是内部结构坦率的表现,正合乎今日建筑设计
6
人所崇尚的途径。这样两种不同时代不同文化的艺术,竟融洽相类似,在文化史中确是有趣的现象。
我们这个时期,正该是中国建筑因新科学、材料、结构而又强旺更生的时期,也是中国新建筑师产生的时期。他们自己在文化上的地位是他们自己所知道的;他们对于他们的工作是依其意向而计划的;他们并不像古代的匠师,盲目的在海中漂泊,他们自己把定了舵,向着一定的目标走。我认为,他们是最有希望的。 (有删改)
17、分析文中“兼两者之短的低能儿”出现的原因。(6分) 18、文中“国际式新建筑”的内涵是什么?(6分)
19、中国建筑的希望体现在哪些方面?请联系全文,简要概述。(6分) 七、作文(70分)
20、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花解语,鸟自鸣,生活中处处有语言。
不同的语言打开不同的世界,音乐、雕塑、程序、基因……莫不如此。 语言丰富生活,语言演绎生命,语言传承文明。
语文答案:一、语言文字运用 1、C 2、B 3、D 4、D 5、A 二、文言文阅读 6、B 7、C
8、(1)天快亮的时候,行驶了六十里,吕峄亭在十字桥迎接,两人(见面)十分欣喜,便驱车一同前往。
(2)伯夷、柳下惠那样的高风,百代之后的人听到,也能奋发,更何况亲受熏陶的人呢?
9、为官当勤政爱民,百姓会怀念他;为人当感恩重义,后代会仿效他。 三、古诗鉴赏
10、表现:把酒当春,绕道送客,常去赏花。原因:长期得不到升迁,怀才不遇;喜欢自然山水。
11、对刘禹锡诗歌艺术的钦佩之情;对刘禹锡目前境况的同情之感;对自己能感知对方心意的知音之许。
7
四、(1)载笑载言(2)无以至千里(3)秋月春风等闲度(4)高低冥迷 (5)锦鳞游泳(6)五十弦翻塞外声(7)风乎舞雩(8)铁肩担道义 五、现代文阅读(一)
13、经济状况良好:家有厨子和花园等;文化氛围浓厚;家有书房,经常看戏,注重教育等;
人际关系和谐:尊重孩子,兄弟友爱,主仆融洽等。
14、鸟语花香与温暖 的阳光,营造了充满生机 的氛围,为人物的兴趣转移和情绪变化做铺垫;“日光”“西边的白粉墙”等描写,为二乖在墙边发现小猫埋下伏笔。 15、外貌憨态可掬;言行稚拙,爱模仿;情感表达率真;注意力易转移;喜爱小动物,好奇心强。
16、对童真童趣的欣赏;对儿童成长的关注;对母爱的颂扬;对和谐家庭氛围的赞许;对善良人性的礼赞。 六、现代文阅读(二)
17、社会上有崇洋媚外的风气;一部分建筑师对中国建筑存在鄙视;一部分建筑师虽对中国建筑 感兴趣,但缺乏真正的了解。 18、承认机械及新材料的主要地位;有极诚实的精神观念;其构架法的基本原则是先立骨架、次加墙壁。
19、数千年来中国建筑取得了真正的艺术成就,有其一贯的基本方法及原则;中国建筑因新科学、材料、结构正赶上强旺更生的时期;拥有文化自信和自觉艺术追求的新建筑师群体正在产生。 七、作文 20、略
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