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0)=[159.5 162.6 223.8 257 291.6 365.9]
图:开发商投资 可得2009年,预测的开发商投资额为520.4698亿元。
(三),利用模型来分析,在模型中做如下赋值来预测2009年的实际销售额; x(0)=[122.17 122.6 225.3 264.8 392.8 328.3]
可得2009年,预测的际销售额为564.8237亿元。
(四),利用模型来分析,在模型中做如下赋值来预测2009年的实际销售量; x(0)=[421.5 446.4 650 660.6 769.6 689.7]
图:房屋销售量
可得2009年,预测的际销售量为906.6699万平方米。
17
结论:由此可以预测,在2009年房地产较2008年稳定增长,再不发生意外变故的情况下,房屋销售量可达906.6699万平方米,预计销售额可达564.8237亿元,预计开发商投资额为520.4698亿元。次预测接结果基本符合前几年(2003--2008)年的统计规律。如下图(1---房屋销售量),(2—开发商投资情况),(3—房屋产值增量)
九、问题二的求解
对于该问题的解答,正是对我们模型的检验。我们的解答方法:首先列出影响城市房价的主要因素,紧接着用我们搜集的资料证明我们的结果。 (一)影响城市房价的主要因素:
(1).成本(地价、建安造价和各种税费)
1、税费率。04年4月,存款准备金率上调7%至7.5%,05年3月,最低首付
款由20%提高到30%,取消住房贷款优惠利率。06年4月,央行上调各档次贷款利率,由6.12%上调至6.39%,07年央行先后6次上调存款利率,1月开始征收土地增值税。08年4月,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8年10月,下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等等。可见税率的调整会很大程度上影响房地产业发展。
2、地价。04年10月,国家出台政策,严禁压低地价招商,05年4月27日,
“新八条”打击炒房,炒地。07年,土地增值税开征。可见,地价是一个影响因素。
3、建安造价。地价的上涨和新建住宅品质的提升有关。譬如,建筑材料价格
上涨,房价必会有所提高;新建住宅品质(建筑材料品质,户型及配套设施,小区环境的优化等)提升亦会导致房价的上涨。
(2)供求变化
从本质上看,一般商品的价值是价格的货币表现,一般商品的价格波动反映市场供需平衡,既是市场机制作用的起点,又是市场机制作用的结果,价格总是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在正常的市场条件下,价格上涨、供给增大,投资者预期价格下降。目前,房地产市场上存在着供求不平衡现象,中低价位商品住房供应量下降,使得中低价房供不应求,高档商品住房供应量增加,导致了商品房平均价格上涨。
(二)对于政府来说应该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调控。
1.强化土地资源管理
通过土地资源供应量的调整,控制商品房价格的不合理上涨。要根据住房市场的需求,保持土地的合理供应量和各类用地的供应比例,实行土地出让公开招投标制度,控制一些城市过高的地价。要坚决制止高档住宅的盲目开发和大规模建设,防止出现新的积压。对于发生在房地产领域违法犯纪行为要严厉惩处,严惩无正当理由闲置土地的“圈地人”以及房地产领域的违法活动。 2.明租、正税、清费,降低房地产开发成本
针对房地产开发成本中存在不合理的因素,明租主要是推行土地年租制,由于土地缴纳的只是一年的租金,土地中蕴含的价值并不大,开发商依靠土地抵押贷款开发项目的盈利模式将彻底消除;正税主要是征收物业税,保有环节的税收将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过渡的投资;清费主要是清除不合理的费用,本着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清晰产权,合理地降低房地产开发成本。
18
3.优化与改善供应结构
房价的上涨的原因之一就是:中低价位商品住房供应量下降,使得中低价房供不应求,高档商品住房供应量增加,导致了商品房平均价格上涨。所以要加大中低价房供应以平抑房价。
4.建立全国统一的房地产市场运行预警预报制度,加强和完善宏观监测体系。对
全国房地产市场通过信息的及时归集、整理和分析,就市场运行情况做出评价和预测,定期发布市场分析报告,合理引导市场,为政府宏观决策做好参谋。近年来,我国房地产业持续以较快的速度增长,吸引了大量的企业进行房地产投资,应当引起注意,要加快建立和完善房地产业的宏观监测体系,通过土地供应、税收和改善预售管理等手段及时进行必要的干预和调控,有效地防止房地产业“泡沫”的产生。
十、问题三的求解
我们利用模型一(灰色理论)模型来求解问题三。处理下数据: 年份 2003 2004 24.22 2005 25.01 2006 25.75 2007 23.7 2008 26.8 年末城区人 均住宅使用19.4 面积(平方米)
建立Gm(1,1)模型的白化方程,预测2015年的人均住房面积。
()()()()()()()
X0={X0(1), X0(2), X0(3), X0(4), X0(5), X0(6)} =(19.4,24.22,25.01,25.75,23.7,26.8) 于是:
X(1)(k)= {X(1)(1), X(2)(2), X(3)(3), X(4)(4), X(5)(5), X(6)(6)} =(19.4,43.62,68.63,94.38,118.08,144.88
图:03—08年人均住房面积统计图
19
图: X(1)
(k的分布图
对X(1)作紧邻均值生成,令
Z(1)(k)?0.5x(1)(k)?0.5x(1)(k?1)
Z(1)??z(1)(1),z(1)(2),z(1)(3),z(1)(4),z(1)(5),z(6)(6)? ={19.4,31.51,56.125,81.505,106,23,131,48}
于是
?1???1??x(0)(2)???z(1)(2)1?31.51??24.22???z(1)(3)????56.1251?????B=??25.011? =??x(0)(3)??81.5051? Y=?x(0)(4)????z(1)(4)1?????106.231???=?25.75??? ??x(0)????z(1)(5)?1?????131.481???(5)??23.7??z(1)(6)?x(0)(6)???26.8????31.51?BTB????31.51?56.125?81.505?106.23?131.48???56.125??11111????81.505?????106.23???131.48?BTB??1??0.00010.0102???0.01020.9895??
BTY???9806.7???122.5? ?
20
1?1??1?1??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