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精神分析要点共计五十节课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25 3:54:38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父母过于刻意地培养孩子的独立人格,也是反向形成,其实是害怕孩子离开自己

“我对孩子只有一个要求,就是让他快乐 ”:如果我们被要求快乐,会使快乐变得非常糟糕。父母内心:如果孩子竟然在没有我协助的情况下感觉到快乐,会让我觉得严重地被抛弃,所以要把孩子的快乐和自己的要求绑在一起

父母为孩子包办一切:用过度的爱掩饰对孩子过度的恨,是孩子失去抛弃自己的能力

夫妻间经常吵架,其实是互相很需要对方,但是又害怕过度的亲密导致自我边界丧失,所以要通过吵架来维持自我边界

孩子代表父母:生病、攻击、抑郁??孩子可能是父母潜意识的直接呈现

人本身是自由的,当我们过分强调自由的时候,实际上是自我限定太多,内心不够自由

人格越健全,越能够接受真实的自己,越不需要反向形成

第三十三节 防御机制——投射

投射:把自己身上存在的心理特征推测为其他人也拥有这种心理特征 佛洛依德用单细胞生物的比喻:单细胞生物可以调用它所有的防御体系来对抗外部攻击,但如果攻击是来自于内部的,则会通过幻想,把内部的危险想象成外部的攻击(把危险投射到外界,再折回来攻击自己)

婴儿早年的投射:我舒服了,所以我是好的,妈妈是好的;我不舒服,所以我是坏的,妈妈是坏的

边界不清,主客体分离不好的人,更容易使用投射,把自己的感受加到别人身上

有个人身上有什么,他就会对别人身上的什么敏感

每个人都被自己投射的世界包围,他所感受到的并不是客观现实世界,而是他投射的世界

第三十四节 从人际现象谈投射

人性的深处永远是矛盾的。我们希望拥有自由、独立性被尊重,又有群居倾向,希望跟他人在一起

我们反感一样东西,其实是我们无法言说的喜欢

反感和喜欢的本质是一样的,都能刺激非常丰富的感觉。有多反感,就有多喜欢

父母在纠正孩子行为的时候带有情绪,其实是投射性攻击自己:当自己也有这种行为的时候,会有强烈的厌恶、屈辱感。对孩子的攻击,其实是对自己不可接纳部分的攻击

看书的过程实际上也是投射的过程,把内心已有的知识感情投射到文字里,得到作者的肯定

后内化为自己的

第三十五节 防御机制——认同(年龄、文化认同) 青春期的认同问题:独立与依赖

认同是在寻找确定性,人在不确定的时候会引发焦虑

所有的独立都需要付出一种代价——安全。如果一个人在青春期关于独立和依赖的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成年时期容易患胃溃疡

人活着的最重要的感觉:我可以自己做主

一个人与他人的关系、与职业的关系、与物体的关系,与所有东西的关系,都是由早年关系与父母的决定的。所有心理问题都是关系的问题

第三十六节 文化、权威、性别认同

当我们的情绪跟一个东西融为一体的时候,学这个东西就变得非常容易

中国拥有五千年不中断的文明,这从精神分析角度去看是非常糟糕的。一定是中国文化中有很多无法背叛的施虐性因数,才使我们忠诚。施虐造就忠诚,如果我们被文化滋养的话,就更具有背叛这个文化的能力。

对权威认同的原因

1、恐惧。权威是比我强大的人,对权威认同之后他就不会攻击我了,典型的自我保护。 2、反向形成。投射性地认为对方是权威,并拥有攻击权威的倾向,但是又害怕权威的报复,于是通过认同来掩饰攻击性。

凡是权威都反对,实际上是在内心非常认同权威

女性的认同比男性更曲折: 一开始向母亲认同,为了实现自我功能向父亲认同,青春前期向妈妈认同使自己更像一个女人

男人婴儿期向妈妈认同,然后向爸爸认同

第三十七节 防御机制——自我功能的抑制

很多与能力有关的事情,并不与智力有关,95%都跟人格有关,是他跟这个能力的关系的问题

精神运动性抑制:在愤怒情感的冲击下,人因为害怕自己对别人造成直接的攻击,而使自己浑身无力

这是癔症的心理转换症状:本来是情绪问题,但没有办法通过情绪来表达,只能通过身体出现状况来表达

阅读能力的丧失:阅读的快感让他感觉到性的快感,超我对此进行打压

无法记住别人的名字:记住别人名字能带来关系上的美好,内心觉得不配,所以关闭了这种能力

自我可塑性下降:在新的环境里,还停留在原来的舒适的生活状态,如在国外只呆在华人圈

一个女人认为她只有跟一个随意的场合和时间认识的男人发生性关系才能得到满足。实际上可能是小时候的生活环境太单调,如果循规蹈矩地找一个正常得男人发生关系的话,代表还停留在小时候,没有跟父母分离,只有大尺度地突破规则,才能感到与原生家庭分离的感觉 如果小时候生活在不健康的环境里,长大了可能就会通过做出与这种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完全相反的行为来获得独立性

当把一个内心的天然动力变成来自外界的强加,他很可能就会极度厌恶这个事情

第三十八节 防御机制——退行与升华

退行:心理发展到比较高的俄狄浦斯阶段,但是遇到某种创伤后退回到口欲期或肛欲期 口欲期:用口腔满足欲望和与外界联系,对人有过度的依赖 肛欲期:对人有过度控制

过度退行:无法以成年人的方式与人相处,如过度撒娇

让病人恰当地退行,治疗师应尽可能地给病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氛围,保持节制、中立、匿名

沉迷网络游戏,也是一种退行,在游戏中有一种无所不能的控制感,可以弥补他在现实生活中的无力感 沉迷网络游戏,可能包括多钟防御机制的综合,包括:退行、攻击性的转移、对现实的否认、对爱恨情仇的隔离等

升华:把原始的攻击性或力比多上升到更高的水平,自我完美地解决了本文和超我之间的矛盾,并能跟社会和谐共处

一切艺术形式都是力比多的升华 现代教育体系让孩子过早或过少升华

如果一个社会能让人通过升华的方式来满足攻击性和力比多,这就是文明的社会

第三十九节 防御机制——父母对孩子的恨

第四十节 防御机制——替换、合理化等

替换:感到跟某人亲近,却因为无法承受如此大的愉快感,转而与另一个人亲近

过度象征化:赋予一些心理功能以不合理的意义。如迷信

搪塞:为了某个目的撒谎

如果一个孩子经常性撒谎,说明他生活在一个必须撒谎才能好好活下去的场景里

依赖:力比多的压抑

对一个人在精神上和行为上依赖,是在回避跟他有性方面的联想或需要

固执:力比多的压抑,失去灵活性,远离亲密关系

优秀自律的父母却有堕落的孩子,实际上是父母压抑的攻击性被孩子敏锐地觉察到并表达出来,是对父母认同的表现。

潜意识里没解决的冲突,很可能在最亲密的人那里呈现出来

形态学压抑(睡觉),向幻想认同,向攻击者认同(孝顺),向受害者认同,内射物认同(暂时的超我),诱惑攻击者(色诱、拍马屁),合理化,穷思竭虑(过度分析),逆恐行为,理智化

第四十一节 防御机制——幽默、社会化与疏离等 幽默:对现实生活的痛苦的回避

反认同:刻意地表现得跟父母不一样,实际上是认同的特殊形式 禁欲:快乐会带来内疚感/回避与人交往

同性客体选择:通过跟同性有适量的交往,来回避同性恋 一种情感对抗另一种情感

社会化与疏离:用社会化的合理化解释来逃避生活的痛苦 由被动到主动:经常被父亲打,而学会诱导父亲打自己 躯体化:养生

冲动化:通过大吃大喝购物来缓解内心冲突 假性独立:青春期孩子为了寻求独立而假装强大

病理性利他:把自己内心虚弱的状态投射到对方社会,实施帮助,体验自己被自己滋养的感觉

第四十二节 投射性认同

投射性认同,来源克莱因的客体关系理论

投射性认同是发生在两个关系和近的人中,如果其中一个人的人格发展不是很好,他可能会以种种方式来诱导对方,以自己期望的方式作出反应。如果对方认同了,两人就捆绑在一起,发展处没有分化的不成熟的亲密关系。投射性认同属于肛欲期,人格层面的问题。

投射性认同的发生过程:(控制和反控制)

A把自己分裂出来的一部分投射到B上——>诱导B以特定的方式作出反应——>B作出该反应

投射性认同的种类

类型元信息诱导反应依赖没有你,我活不下去照顾权力没有我,你活不下去无能色情我能让

搜索更多关于: 精神分析要点共计五十节课 的文档
精神分析要点共计五十节课.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694qf7usiy3bj0x6hwyi_4.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