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声音合成做铃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混音的概念。
2.会删除声音文件前后两端的部分内容。 3.会将两个文件进行混音。 4.理解插入声音的含义。
5.会在一个声音文件的某个位置插入另一个声音,实现拼接。 【过程与方法】
1.理解声音处理的大致范围。 2.理解声音处理的用途。
3.能解决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最简单的音频处理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精益求精的学习态度。 2.培养不生的合作精神。 3.培养学生探索发现的意识。
4.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1.理解混音的概念。
2.能够将一个声音与另一个声音进行混音。 3.理解插入声音的含义。
4.会在一个声音的某个位置插入另一个声音,实现拼接。 教学难点:
1.理解混音的概念,并进行混音操作。 2.理解插入声音的含义,并进行插入操作。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环教 师 活 动 节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 欣赏音乐 激趣导入 播放经过处理的各种声音文件,如配乐诗朗诵、速度变化的声音、变调的讲话声音等。 认真聆听。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任务一:录音剪辑 演示并布置学习任务:播放上一课录制的声音,将首尾的空白删除。提醒学生可以多次操作,一次少删除一点,不要把有用的声音也删除了,同时要求二 任务驱动 自主学习 学生相互帮助。 教师巡回检查。 任务二:给语音配乐 演示并布置学习任务:打开背景音乐播放,可以发按老师的要求,完成声音的截取工作,学生可以阅读教材和相互帮助。 按老师的要求,将背景音乐的音量降低,并插入声音。 按老师的要求,进行声音的拼学生通过在有限的时间内阅读和理解教材内容,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操作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合作精神。 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也许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反复多次进行,这是对学生耐心和精益求精精神的培养。 现背景音乐的音量较大,接。 因此有必要调低音量。 接着将剪辑好的录音插入背景音乐,与之混音。提醒学生可以将滑块向右移一点,再插入声音。 教师巡回检查。 任务三:拼接声音 教师播放音乐前奏,并将前奏插入混音后的声音文件之前。 三 拓展练习 作品创新 四 汇报成果 评价作品 五 课堂小结 自我评价 1.要求学生结合本课知识,尝试完成“做一做”中的任务。 2.讲解“知识库”中的内容,根据教学时间来决定哪些详讲,哪些略讲。 巩固练习,学生可以 通过练习巩固所发挥自主性, 根据“录音机”学知识,尝试完成新的任软件的功能,对声音进行其他加工。 务,会迁移知识,开拓思路,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1.收集学生当堂完成的欣赏作品。 作品展示,引导学生自评、互评,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和创造的快乐,发现作品不足,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作品,并播放,共同欣赏。 自评、互评作品。 2.让学生对作品进行自评和互评。 3.对学生作品进行点评,以鼓励、表扬为主,评出最佳朗诵作品、最佳创意作品。 老师评价。 1.引导学生对本课知识点进行总结。 2.让学生说一说今天的学习收获。 3.要求学生按照“评一评”的要求对所学情况进行评价。 学生发表学习感言,交流学习收获。对学习的知识进行自我总结、归纳,完成自评。 学生对所学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查验自己对本课知识的掌握情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