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唐代地名命名分类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28 16:57:24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唐代地名命名分类

政治法律系10历史1班 学号:100305131 姓名:许留娇

摘要:为了更好的了解关于古代地名命名的方法以及对其命名法进行分类研究,对于现代

的地名研究和地理版图的划分提供更好的数据分析,有助于我们可以看到古代历史发生的遗址和今天遗址所属的地理位置。所以对《资治通鉴音注》中关于唐代地名的命名分类。将其按照古代传统的命名方法进行分类。

关键词:唐代 分类 地名命名

说到唐代,人们不禁想到盛唐两个字,既然说是盛唐,唐代的中国版图自然不小,在这广阔的版图里面,地名的命名是一个很大的工程,而在我们现代看来,唐代地名命名的巨大智慧留给我们后世的人无疑是一个很大的挑战。经过历史千年的变迁,原来地名所包含的地理位置会与今天的地名的区域会有很大的差别,但是通过史料留给我们的线索,我们可以按图索骥,特别是古人对于前人著作中地名的音注,根据顾颉刚先生提出的层累的造成的中国历史这一观点我们可以由此及彼,古人对于古史的注释成为了我们最直接的证据。在很多的著作音注中,元初胡三省著《资治通鉴音注》,被认为是历代注释《资治通鉴》最佳者。《资治通鉴》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它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国官修史书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在这记载的1362年的历史中,详近略远,隋唐五代371年,占全书40%,史料价值最高。胡三省不仅对《通鉴》作校勘、考证、解释,对《释文》作辩误,对史事有所评论,特别是还对许多人名、地名、术语一一作注。为读者阅读《通鉴》、了解和研究地名的由来扫除了文字障碍。可见,《资治通鉴音注》对于我们了解唐代地名提供了很重要的信息。

在我国的传统地名学中,地名渊源解释一直都是主流。基本上都是按照一定的命名原则。其中,在《资治通鉴》胡三省音注中,主要分为自然地理地名和人文地理地名。在自然地理地名中,对“因山为名”、“因水为名”的解释是最多的,还有就是以“词义命名”、“方位地名”、“形象地名”等等,而在人文地理地名中,对于“史迹命名”的地理名是最多的。在人文中,还有一些比较特殊的地名命名,例如:以年号命名、为了避讳而命名、取其嘉名等等。下面,就《资治通鉴音注》对于唐代地名的渊源解释进行简单的分类。

一、 因山为名

“因山为名”原则是由南朝宋盛弘之最终归纳完善的,李吉甫《元和志》也继承了“因山为名”的原则。在以山命名的地名已经很普遍唐代,通常一个地方就地取材,取自己附近的山川为自己的地方命名,通俗易懂,例如,《资治通鉴音注》里面提到的容州,即位于今天我们所提到的广西北流市,史书里面记载:容州是汉合浦县地,隋为合浦郡之北流县,唐武德四年,分置铜州;贞观元年改容州,因容山为名。而且,我认为,取其山川为其地命名,对于了解一个地方的地理地势是很有帮助的,在《资治通鉴音注》里面有不少关于“因山为名”的地名。一下列举大部分的因山为名的地名:卷一百八十五商洛:“隋志:商洛县属上洛郡,取商山、洛水以名县也”;卷一百八十六熊州:“武德元年,置熊州,取熊耳山以名州”;卷一百八十七显州:“隋文帝改显州,取界内显望冈为名”;岚州:“以楼烦郡置岚州。宋白曰:因界内岢岚山立名”;介休:“介休,汉古县,因介子推介山而名,时为介州”;卷一百八十八赞皇:“赞皇县属赵州,隋开皇十六年置。刘昫曰:取赞皇山为名”;卷一百八十九黄梅:“隋志:黄梅县旧曰永兴,开皇初改曰新蔡,十八年改曰黄梅,因黄梅山以名县也”;登州:“文登,本汉牟平县地,后齐置文登县,因文登山而名”;卷一百九十恒州:“恒州,汉

常山郡,唐置恒州,因恒山为名”;卷一百九十一眉州:“眉州,通义郡,本汉犍为郡南安县地,西魏置湄州,因峨眉山而名”;兰州:“兰州,金城郡,汉金城郡之枝阳县地,以皋兰山名州”;卷一百九十八茂州:“贞观八年,改会州汶山郡曰茂州,取界内茂滋山为名”;卷一百九十九象州:“象州,汉潭中中溜县之地,隋为始安郡桂林县,唐武德四年,置象州桂郡,以象山名州”;卷二百二苏州:“苏州,古吴国,东汉为吴郡;隋置苏州,因姑苏山而名”;岳州:“岳州,汉下隽县地。吴置巴陵县,晋置建昌郡,梁置巴州。隋改曰岳州,因天岳山以名州”;卷二百四栝苍:“隋分松阳之东界,置栝苍县,带栝州,以栝苍山名县”;卷二百五珍州:“珍州,汉夜郎郡地。贞观十六年开山洞,以旧播州城置珍州及夜郎县,以县界有隆珍山,因名”;卷二百五十七三泉:“宋白曰:三泉县本汉葭萌县地,后魏正始中,分置三泉县,以界内三泉山为名”;卷二百三十陇州:“未白曰:后魏分泾、岐之地、置东秦州,大统十七年改为陇州,因陇州,因陇山为名“;卷二百三十五无极:“无极,汉古县,因无极山为名,唐属定州”;卷二百四十磁丘:“县属唐州,隋分比阳县置,取县界慈丘山为名”;卷二百四十一台州:“台州,汉回浦县地,唐武德四年置海州,五年改台州,因天台山为名”;卷二百四十四壁州:“唐武德八年立壁州,以县西一里壁山为名”;卷二百五十罗浮山:“罗浮山在循州博罗县西北三十里。汉志曰:浮山自会稽浮来,博于罗山,故曰博罗山,亦曰罗浮山”。

二、 因水为名

“因水为名”的思想虽然由来已久,但是最终明确地将它归纳为一般普通意义上“因水

为名”原则的,则是唐朝的事。杜佑《通典》卷一八三费州:“后周始置为费州,因水为名。”李吉甫《元和郡县志》卷三泾州:“后魏太武神 三年于此置泾州,因水为名”;卷二九永州:“隋文帝开皇九年 平陈,置永州,因水为名”等等。总之,据华林甫先生统计,“因水为名”在《后汉书》李贤注、《通典》;里各出现了一次、在《元和郡县志》中出现了六次①,可见到唐朝中期此原则已得到最终完善并被熟练运用了。 地名 渊源解释 所在的卷数、页码 地名 渊源解释 所在的卷数、页码 泾州 复以安定郡为泾州。后魏置泾州,治高平,因泾水为名 卷一百泽州 八十五2371页 卷一百瀼州 八十五2375页 卷二百地。隋改泽州;大业废州为长三平郡,唐复曰泽州。宋白曰:2632取濩泽为名 页 泽州,汉高都、端氏、泫氏之贞观十二年,李弘节遣钦州首领宁师古寻刘方故道,行达交趾,开拓夷、獠,置瀼州,取瀼水以名州也 瀛州 宋白曰:瀛州,汉为河间国,后汉为乐成国;后魏于乐成县立瀛州,取瀛海为名 卷二百四2638页 谷州 卷一百简州 州废,又废新安入东垣;大业八十六初,改名新安县,义宁二年,2386页 开皇十六年置谷州,仁寿四年破段达,置新安郡;武德元年,改谷州,取谷水为名 卷二百隋仁寿三年,分益州之阳安、二十五平泉,资州之资阳,置简州,2954州有赖简池,因名 页 宋白曰:简州,汉牛鞞县地。泸州、汉江阳县,梁置泸州,取泸水为名 淮州 宋白曰:潍州取界内潍水为名 卷一百泸州 八十七2395页 ①

卷二百二十五2954 华林甫 《中国古代地名学理论的初步探讨》

页 易州 卷一百捤口 城县所理英雄城,移南营州,八十七居燕之候台,仍改名易州,取2397页 易州,上谷郡,隋初,自今遂州南易水为名 卷二百西,又南与捤水合。捤水出中二十八庐县西南,东流至邙县北界,3004东入汉水,谓之捤口 页 汉水自襄阳东流,径黎丘故城汉水又南过宜城东,夷水出自房陵县,东流注之;桓温以其父名彝,改曰蛮水 清流 卷一百蛮水 谯州,居桑根山之朝阳,宋白八十七曰:清流县因县东清流水为名 2400页 清流县,汉全椒县地,梁置南后魏恭帝改梁之东巴州为集州,以东北集川水为名 卷二百二十八3004页 集州 卷一百密州 八十七2402页 卷二百夷之地,春秋时为莒、鲁之地。二十八汉为高密国,晋立东莞郡,后3006魏立胶州;隋改曰密州,取境页 中密水为名 宋白曰:密州居海,得禹贡嵎清苑县,汉之乐乡县,属信都国。隋为清苑县,属瀛州;唐景云元年,属冀州;至宋,以清苑县为保州治所,隋改为清苑县,因满城县界清苑河为名 汴州 卷一百清苑 都,汉为陈留郡,东魏为梁州,八十八后周改汴州,以城临汴水,因2403页 汴州,古大梁地,战国时为魏以为名 卷二百二十九3019页 卷二百三十3039页 三十三3072页 卷二百三十八3132页 卷二百四十九3291页 漳南 隋开皇六年,分枣强、清平二县地,复置东阳县于东阳古城,十八年,改为漳南。宋白曰:取地居漳水之南为名 卷一百永济 八十八2404页 永济县,本汉贝丘县地,隋已后临清县地,大历七年,田承嗣奏分临清置永济县,属贝州,以县西临永济渠为名 废帝改为长渊县,以县洛水、长渊为名,唐改长水 梓州,汉郪县地,刘禅置东广汉郡。梁武陵王纪置新州,隋为梓州。旧志:梓州至京师二千九十里。宋白曰:梓州,取梓潼江为名 洋州 卷一百长水 西乡,汉成固县,蜀立西乡县,九十后魏于此置洋州,以水为名 2449页 〔洋州,洋川郡,治西乡县。费州涪川郡,隋黔安郡之涪川县地,是年分思州之涪川、扶阳并开南蛮置。宋白曰:费州因州界费水为名 唐志:长水县,属洛州河南府。卷二百费州 卷一百梓州 九十三2492页 沂州 沂州,汉琅邪国,后魏置北徐州;后周改沂州,以沂水名 卷二百二2625页 漳州 垂拱元年,分福州西南境置漳州,以南有漳水为名 翼州 卷二百西,有蚕陵山;隋为翼斜县,三2630唐武德元年,置翼州。隋县名,页 翼州本汉蚕陵县地,故城在州唐州,取州南翼水为名。〕 滴河 卷二百都尉许商凿此通海,故以商河四十一为名,后人加水焉。宋白曰:3184县南有滴河,因以为名。〕 页 九域志:在州西南八十里。汉三、以具体地理实体为名的原则 地理实体既有自然属性的也有人文属性的,前面的因山为名、因水为名都是属于自然地理为

名的典型,除此之外,以地理事物命名的地名还有很多例子。比如,某个地方因盛产某种矿

物或者因出产的动植物来命名。以所出物产名地,亦古已有之。卷二十《丹水注》:“黄水北有墨山,山石悉墨,缋彩奋发,黝焉若墨,故谓之墨山,今河南新安县有石墨山,斯其类

也”。在《资治通鉴音注》中,胡三省对于这种物产地名也做出了不少的注释,我将其分为自然地理物产还有人文地理物产,一下就是其中的主要例子: 地名 渊源解释 所在的卷数、页码 地名 渊源解释 所在的卷数、页码 窦州 ,汉端溪县地。隋为泷州怀德县,武德四年置南扶州,贞观六年更名窦州,卷一百盐城 九十三2496页 自然地理物而名 取州界有罗窦洞为名 卷二地,后周置定莋镇,武德百一二年改置昆明县,以其地十四接昆明故也。县有盐有铁,2788筑城以卫之,故又有盐城 页 昆明县属蚕州,汉定莋县蕲州,后汉为蕲春侯国,吴置蕲春郡,北齐置齐昌郡及罗州,后周改蕲州。州北有蕲水,南入于江。地名解云:蕲春,以隈多蕲菜,因名 磁州 武德元年,以相州之滏阳、卷一百临水、成安置磁州,以其地产磁石名州 靳州 九十一2465页 卷二百二十八3018页 卷一百九十2445页 卷二百二十三2920页 卷二百一2599页 卷二百三十三3071页 百五十九蠡州 武德五年,以瀛州之博野、卷一百冈州 隋以新会郡置冈州,以地有金冈,故名 九十州,因汉蠡吾亭以名州也 2439页 清苑,定州之义丰,置蠡剑州 剑州,汉广汉之梓潼县,梁置安州,西魏为始州;唐先天二年,改为剑州,取剑阁为名 卷二百宝鸡 二十五2954页 至德二载,改陈仓县为宝鸡县,以其地有秦时宝鸡祠故也,时属凤翔府 人文地理物为名堂邑 卷二百姚州 郡,本汉清、发千二县地;二十五隋开皇十六年于此置堂邑2860页 宋白曰:堂邑县,属博平县,因县,因县西北有堂邑故城为名 武德四年,安抚大使李英以此州人多姓姚,故置姚州 ①

华林甫 《中国地名学源流》

慈州 汉为北屈县,隋为汾州,大业为文城郡;唐贞观为慈州;以州城内旧有慈乌戌,因名 卷二百二2616页 银州 旧有人收骢马于此谷,虏语骢马为乞银,故名 温州 温州永嘉郡,汉会稽邵之东境,唐武德六年置嘉东州,贞观元年癈州,以县卷二百洪洞 五十五3395页 洪洞,汉杨县,义宁元年,二改曰洪洞,取县北洪洞岭为名

搜索更多关于: 唐代地名命名分类 的文档
唐代地名命名分类.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698zb8fdm844p5c1brl3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