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郑州市2019-2020学年中考第一次质量检测物理试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30分)
1.甲物体静止在水平地面上时,对地面的压强为6×105Pa.现将甲物体用细绳挂在轻质杠杆的A端,杠105Pa,已知:乙杆的B端悬挂乙物体,如图所示,当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甲物体对地面的压强为2×
物体的质量为2kg,AO:AB=1:4,g取10N/kg.要使甲物体恰好被细绳拉离地面,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甲物体的底面积应小于2?10?5m2 B.甲物体对地面的压力只需减少10N C.杠杆B端所挂物体的质量至少增加2kg D.可以移动支点O的位置,使OA:OB=2:9 D 【解析】 【分析】 【详解】
10N/kg=20N;根据杠杆平衡条件FAlOA=G乙lOB,细绳对A端的拉力:乙物体的重力G乙=m乙g=2kg×FA=GBlOB4?1=20N×=60N,绳子拉力处处相等,细绳对甲的拉力也为60N,甲对地面的压力△F减少lOA1105Pa?S-2×105Pa?S,解得:S=1.5×10-4m2,则甲的重力了60N,△F=F1-F2=p1S-p2S,数据代入:60N=6×
G甲=F1=p1S=6×105Pa×1.5×10-4m2=90N;甲物体恰好被细绳拉离地面时,甲对地面的压力为0,A端受到的拉力等于甲的重力:
A、增大或减小受力面积只能改变压强,不能改变物体甲对地面的压力,故A不符合题意;
B、甲对地面的压力为F甲=G甲-△F=90N-60N=30N,甲物体恰好被细绳拉离地面,压力还要减小30N,故B不符合题意;
C、根据杠杆平衡条件:G甲lOA=G乙lOB,G乙=
''G甲l0A1=90N×=30N,杠杆B端所挂物体的质量至少增加l0B3nG乙30N?20N△m===1kg,故C不符合题意;
g10N/kg'lOAG乙20N2??,D符合题意. D、根据杠杆平衡条件:Gl=Gl,则'?lOBG甲90N9'甲OA'乙OB2.为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选取质量和初温均相同的不同物质A和B,用相同的酒精灯同时加热相
同的时间,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图象可判断,A的吸热能力大 B.加热相同时间,A吸收的热量多 C.A、B升高相同的温度,B吸收的热量多 D.A、B升高相同的温度,A吸收的热量多 C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由图象可以看出,当升高的温度相同时,B的加热时间更长,说明B的吸热能力大,故A错误; B两种质量相等、初始温度也相同的不同物质,分别用两只完全相同的酒精灯加热,相同的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等,故B错误;
CD.由图象可以看出,当升高的温度相同时,B的加热时间更长,说明B吸收的热量多,故C正确,D错误.
3.下列有关热学知识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的温度升高,一定是从外界吸收了热量 B.0℃的冰块,内部分子间相互作用力消失
C.“钻木取火”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了物体的内能 D.晶体熔化吸热,温度保持不变,内能不变 C 【解析】 【分析】 【详解】
A.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是做功和热传递,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加,可能是从外界吸收了热量,也可能是物体对它做了功,故A错误;
B.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0℃的冰块也具有内能,故内部分子间仍有相互作用力,故B错误; C.“钻木取火”属于摩擦生热现象,是通过克服摩擦做功的方法改变物体内能的,故C正确; D.物体吸收热量,内能一定增加,晶体熔化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内能不断增加,故D错误.
4.一根没有绝缘皮的铜线电阻为R,要使这根接入电路的导线电阻变小,可采用的方法是 A.增大导线两端的电压 C.将导线对折后接入电路 C 【解析】
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有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与导体两端的电压、通过的电流无关;材料和温度不变时,导线越短、横截面积越大电阻越小.故选C.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增大导线中的电流 D.将导线拉长后接入电路
A.如图所示是家用电热水壶的三角插头,其中A接的是水壶的金属外壳 B.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原因是因为绝缘体内没有电荷
C.为了安全,使用测电笔时不能将测电笔的任何部位接触人体 D.用电高峰时小明家电表转盘转动加快,说明消耗的电能增多 A 【解析】 【详解】
A、电热水壶既属于大功率用电器,同时也是有金属外壳的用电器,因此,应使用三脚插头,而A脚接地线,接的是水壶的金属外壳,当一旦出现漏电时,电流可通过A脚导入三孔插座的第三孔,再导入大地,防止触电事故的发生,故A正确;
B、绝缘体不容易导电,不是因为绝缘体内没有电荷,而是因为绝缘体内几乎没有能够自由移动的电荷,故B错误;
C、使用试电笔时,手指要接触笔尾金属体,笔尖接触电线,可辨别火线与零线,故C错误;
D、用电高峰时小明家电表转盘转动加快,说明用电器总功率变大,消耗的电能变快;但工作时间未知,由公式W=Pt可知,不能说明消耗的电能增多,故D错误.
6.我们学过的许多成语包含了声现象,如:①隔墙有耳、②掩耳盗铃、③低声细语、④悦耳动听、⑤震耳欲聋.这些成语中描述同一声音特征的是 A.①② D 【解析】 【详解】
①隔墙有耳说明固体可以传播声音;
B.②⑤
C.③④
D.③⑤
②掩耳盗铃指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③低声细语指声音的响度小; ④悦耳动听指声音的音色好; ⑤震耳欲聋指声音的响度大. 故D符合题意.
7.下列情景中,处于平衡状态的是( )
A.绕地球匀速运行的卫星
B.加速追赶猎物的猎豹
C.下落的苹果
D.匀速下降的跳伞运动员
D 【解析】 【详解】
物体受到平衡力作用时能保持平衡状态,即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A.绕地球匀速运动的卫星,速度大小不变,运动方向不断变化,不是平衡状态,故A不符合题意。 B.加速追赶猎物的猎豹,速度增大,方向不断变化,不是平衡状态,故B不符合题意。 C.下落的苹果,向下做加速运动,不是平衡状态,故C不符合题意。
D.匀速下降的跳伞运动员,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和运动方向不变,处于平衡状态,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睛】
本题考查对平衡状态的理解和掌握。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处于平衡状态。物体不受力或受平衡力时,处于平衡状态。 8.下列实例中,有力对物体做功的是 A.跳水运动员从跳台跳下
B.小球在光滑水平面上滚动 C.背着书包在水平路面上前进 D.举重运动员举起杠铃停在空中 A 【解析】 【分析】
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二者缺一不可,据此分析判断. 【详解】
A.跳水运动员从跳台跳下,受重力的作用,并且在重力的方向移动了距离,重力对人做功,故A符合题意.
B.小球在光滑水平面上滚动,依靠的是小球的惯性,小球水平方向上虽然移动了距离,但是水平方向上没有力的作用,没有力做功,故B不符合题意.
C.背着书包在水平路面上前进,人给书包一个向上的力,书包向上没有移动距离,该力对书包没有做功,故C不符合题意.
D.举重运动员举起杠铃停在空中,有力作用在物体上,但是没有移动距离,该力对杠铃没有做功,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9.斜面是一种简单机械,生活中经常用到它,小媛和小秋分别用如图所示的甲、乙两种方法,将同样的物体拉到斜面顶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甲方法可以省力,但不能省功 B.甲方法可以省力,也能省功 C.乙方法不可以省力,但能省功 D.乙方法可以省力,也能省功 A 【解析】
由图示可知,两种情况下,将同一物体拉的高度是相等的,所以对物体做的功也是相等,而甲所通过的路程长,所以甲用的力较小,乙通过和路程较短,所以乙所用的力较大,故正确的应选 A.
10.如图甲所示,闭合开关,两灯泡均正常发光,且两个完全相同的电流表指针偏转均如图乙所示,通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