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北师大版物理八上第二章第一节《物体的
尺度及其测量》word教案1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明白长度测量的常用工具,会恰当选择和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2、初步了解测量有误差,明白误差与错误不同,明白减少人为因素造成误差的方法。
3、能按照日常体会或物品大致估测物体的长度。 (二)过程与方法:
要明白物体的尺度必须进行测量,测量时必须要有统一的测量标准,恰当的测量工具和正确的测量方法,体验刻度尺使用时的方法,视线的看法,读数的方法,记录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长度的测量过程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
2、通过对测量误差的认识及科学窗等栏目的内容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爱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长度的测量实践探究活动的热情。
3、通过长度的测量,紧密联系实际,渗透物理教学应“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关注科学技术的进展与社会进步的关系。
教学重点
学会正确使用刻度尺。 教学难点
测量实质的明白得,刻度尺的正确使用;专门的测量方法。 教学过程
(一)长度的测量
用错误尝试法使学生把握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
测量长度的工具是刻度尺,请一名同学到讲台前用厚木尺测量一下仪器盒的长度,让其他同学注意观看,讲出这名同学做的好的地点及不足之处,并讲明缘故。
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 1、观看刻度尺
使用刻度尺前必须观看,应观看:
*零刻度线的位置(以及零刻线是否磨损) *刻度尺的量程 *刻度尺的最小分度 2、正确使用刻度尺
放法:放正紧靠:刻度尺的零刻线(或整刻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刻度尺的刻度紧靠被测物体,不要歪斜。
(若零刻线模糊不清呢?)
看法:视线正对:读数时正对被测物体末端所对的刻度线,视线应与尺面垂直。
读法:注意估读:读数时读出准确值后再估量一位,数值包括准确值加估量值
记法:带好单位:记录数值必须注明单位。 多次测量求出平均值。
注意以下几点:不估读;多估读;不带单位。
一人演示,全班观看,共同摸索、讨论,在交流中得到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
讨论
得到以下结论即可;
从刻度尺的不同部位开始测量
进行长度测量的实验
提出实验内容,分组讨论实验方法及细节 进行实验 提出实验内容: 1、测物理书的宽 2、测硬币直径 3、测圆柱体周长 4、测金属丝直径
5、《地理图册》P35页上成都到重庆的公路长 6、物理书上的一页纸的厚度 组织讨论: 如何测量更准确 如何记录数据
3、绘制表格,标出单位 进行实验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并及时给予指导
学习误差、误差与错误的区不及减小误差的方法:
收集物理课本的宽并记录。提咨询;三名同学的操作差不多上正确的,什么缘故结果会不完全一样?
1、介绍误差的概念: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 2、产生误差的缘故: 测量工具不准确; 测量方法不完善。 3、减小误差的方法: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尽量选择精确度高的仪器; 改进测量方法。 误差与错误的区不。 二、体积的测量
任何物体都要占据一定的空间,也确实是具有一定的体积。
体积用符号V表示,在国际制单位中,体积的单位是立方米(m3)。 学会使用量筒量杯,明白它们的度数方式,会使用它们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