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数学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10/27 23:40:10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数学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作者:杨庆伟

来源:《新校园·上旬刊》2014年第05期

摘 要:新课改带来了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倡导学生能动参与,在教学中尊重学生,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所以在数学课堂上,教师要积极创设情境,让学生充分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让学生在宽松、自然、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展现生命的活力。 关键词:数学课堂;学生;主体作用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和研究性学习的兴起,很多教师已经意识到:主体性是人的本质属性,是现代人素质的重要特征。学生是受教育的主体,一切教育活动都要服务和服从于学生主体。因此,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活力,教师由教学的操作者、主宰者变为引导者、激发者、组织者,让学生由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化为主动、愉快地学习成为当今教育的必然趋势。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在学习数学中主体作用发挥的情况,直接影响并最终决定了数学课堂教学的效果。数学教师如何利用课堂教学的有限时间,按预定的教学目标发挥影响力,将学生置于主体位置上使其主动、积极而有效地学习数学呢?在这里笔者谈几点看法。 一、设悬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发挥主体作用与学生能否把数学教育要求转化为学习的愿望、动机、兴趣有关。因此,在导入新授课的内容的时候,要设置一定悬念,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摄取外部数学信息并进行能动的思考加工,接受新的知识内容。

例如在讲“锐角三角形函数”时,在复习了直角三角形的角与角关系(两锐角和等于90°)和三边关系(勾股定理)之后,设置一个悬念“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与两锐角之间有没有联系”,这样,学生带着悬念主动探索,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推理论证。又如在讲“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时,先让学生解三个方程:(1)2x2+11x-6=0(x1=x2=-6);(2)x2-10x+25=0(x1=x2=5);(3)8x2-5x+1=0(无实数解)。等学生演算出结果后,问:“为什么有的方程有两个不相同的实数根,有的方程两个根都相同,有的方程没有实数根呢?”此悬念的设问,引发学生兴趣,使学生主动思考分析由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用配方法变形而来的方程:(x+b/2a)2=(b2-4ac)/4a2的根的情况与b2-4ac的关系。

通过这样的悬念导入新课,可以有效地把学生的兴趣激发起来,把他们的注意力都转移到本堂课的教学上来。

二、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搜索更多关于: 数学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的文档
数学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69e694nap477t6l14cjs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