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龄/岁 频数
12 5
13 15
14 x
15 10﹣x
对于不同的x,下列关于年龄的统计量不会发生改变的是( ) A.平均数、中位数 C.平均数、方差
B.众数、中位数 D.中位数、方差
【分析】由频数分布表可知后两组的频数和为10,即可得知总人数,结合前两组的频数知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及第14、15个数据的平均数,可得答案.
【解答】解:由表可知,年龄为14岁与年龄为15岁的频数和为x+10﹣x=10, 则总人数为:5+15+10=30,
故该组数据的众数为13岁,中位数为:
岁,
即对于不同的x,关于年龄的统计量不会发生改变的是众数和中位数,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频数分布表及统计量的选择,由表中数据得出数据的总数是根本,熟练掌握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及方差的定义和计算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7.(3分)如图,点A是反比例函数
(x<0)的图象上的一点,过点A作平行四边形
ABCD,使B、C在x轴上,点D在y轴上,则平行四边形ABCD的面积为( )
A.1
B.3
C.6
D.12
平行四边形ABCD
【分析】作AH⊥OB于H,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得AD∥OB,则S
AHOD,再根据反比例函数
=S矩形
y=(k≠0)系数k的几何意义得到S矩形AHOD=6,所以有S
平行四边形ABCD
=6.
【解答】解:作AH⊥OB于H,如图,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BCD, ∴AD∥OB,
∴S平行四边形ABCD=S矩形AHOD,
第9页(共27页)
∵点A是反比例函数∴S矩形AHOD=|﹣6|=6, ∴S平行四边形ABCD=6. 故选:C.
(x<0)的图象上的一点,
【点评】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y=(k≠0)系数k的几何意义:从反比例函数y=kx(k≠0)图象上任意一点向x轴和y轴作垂线,垂线与坐标轴所围成的矩形面积为|k|. 8.(3分)有一个计算器,计算
时只能显示1.41421356237十三位(包括小数点),现在
想知道7后面的数字是什么,可以在这个计算器中计算下面哪一个值( ) A.
B.
C.
D.
【分析】因为计算器只能显示十三位(包括小数点),要想知道7后面的数字是什么,必须想办法让7后面的数字出现,即小数点前面应尽可能得去掉数据,使数位减少,从而让7后面的数据出现. 【解答】解:A.10
=14.1421356237,总的位数还是13位,
所以不可能出现7后面的数字,故A错误; B.10(
﹣1)=14.1421356237﹣10=4.1421356237一共12位,
这样7后面的数字一定会出现,故B正确; C.100
=141.421356237,总的位数还是13位,
所以不可能出现7后面的数字,故C错误; D.
﹣1=1.41421356237﹣1=0.41421356237一共13位,
这样7后面的数字不可能出现,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数的规律,以及计算器的开方性质,得出让7后面的数字出现,只有想办法减少计算器上数位的个数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9.(3分)如图所示,在矩形ABCD中,AB=4,AD=3,矩形内部有一动点P满足S△PAB
第10页(共27页)
=S矩形ABCD,则点P到A,B两点的距离之和PA+PB的最小值为( )
A.5
B.
C.
D.
【分析】首先由S△PAB=S矩形ABCD,得出动点P在与AB平行且与AB的距离是2的直线l上,作A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E,连接AE,连接BE,则BE的长就是所求的最短距离.然后在直角三角形ABE中,由勾股定理求得BE的值,即PA+PB的最小值. 【解答】解:设△ABP中AB边上的高是h. ∵S△PAB=S矩形ABCD, ∴AB?h=AB?AD, ∴h=AD=2,
∴动点P在与AB平行且与AB的距离是2的直线l上,如图,作A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E,连接AE,连接BE,则BE的长就是所求的最短距离.
在Rt△ABE中,∵AB=4,AE=2+2=4, ∴BE=
=
.
=4
,
即PA+PB的最小值为4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轴对称﹣最短路线问题,三角形的面积,矩形的性质,勾股定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性质.得出动点P所在的位置是解题的关键. 10.(3分)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C=90°,AB=BC=2
,E、F分别是AD、
CD的中点,连接BE、BF、EF.若四边形ABCD的面积为6,则△BEF的面积为( )
第11页(共27页)
A.2
B.
C.
D.3
【分析】连接AC,过B作EF的垂线,利用勾股定理可得AC,易得△ABC的面积,可得BG和△ADC的面积,三角形ABC与三角形ACD同底,利用面积比可得它们高的比,而GH又是△ACD以AC为底的高的一半,可得GH,易得BH,由中位线的性质可得EF的长,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可得结果.
【解答】解:连接AC,过B作EF的垂线交AC于点G,交EF于点H, ∵∠ABC=90°,AB=BC=2∴AC=
=
,
=4,
∵△ABC为等腰三角形,BH⊥AC, ∴△ABG,△BCG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AG=BG=2
∵S△ABC=?AB?BC=×2∴S△ADC=2, ∵
=2,
×2
=4,
∵△DEF∽△DAC, ∴GH=BG=, ∴BH=, 又∵EF=AC=2,
∴S△BEF=?EF?BH=×2×=, 故选C.
方法二:S△BEF=S四边形ABCD﹣S△ABE﹣S△BCF﹣S△FED,
第12页(共27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