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通史版2021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部分第3单元第6讲隋唐宋元时期农耕经济的发展与繁荣教学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23 14:59:03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百上千个采用新制盐技术的竹筒井,可以说明民营手工业得到发展,故A项正确。]

练点2:唐朝的自耕农经济

(2017·全国卷Ⅲ)下表为唐代后期敦煌某地土地占有情况统计表。据此可知,当时该地( )

土地规模(亩) 20以下 20~130 131~300 300以上 小计 A.自耕农经济盛行 C.均田制破坏严重

户数 24 103 10 2 139 户数比例 17.3% 74.1% 7.2% 1.4% 100% B.土地集中现象突出 D.农业生产效率提高

A [根据材料中的数据信息来看,从土地规模(亩)、户数和户数比例数据比较分析,户数比例最多的家庭拥有的土地亩数较多,可知自耕农经济盛行,故A项正确;从材料中的数据可以看出拥有较多土地的户数占的比例并不大,不能反映土地集中现象突出,故B项错误;均田制是政府将掌握的无主土地进行分配,材料中的数据无法体现均田制是否遭到破坏,故C项错误;材料中的数据无法体现农业生产效率的情况,故D项错误。]

练点3: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

(2017·全国卷Ⅱ)北朝时,嗜好奶类制品的北方人常常嘲笑南方人的喝茶习俗。唐中期,北方城市中,“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据此可知,唐中期( )

A.国家统一使南茶开始北运 B.南北方饮食习惯趋于一致 C.南方经济文化影响力上升 D.南方经济水平已超越北方

C [北朝时,北方经济发展水平远超南方,所以出现题干中北方人常常嘲笑南方人喝茶习俗的现象;唐中期,随着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南方的经济文化影响力上升,饮茶习俗得到北方人认可,故C项正确;唐中期北方喝茶习俗已经比较普遍,所以此时不可能是“南茶开始北运”,故A项错误;南北方饮食习惯相互影响,但并没有趋于一致,故B项错误;南方经济水平超越北方是在南宋时期,故D项错误。]

题号 练点1 发散思维

命题特点 选取北宋前中期,山谷中采用新制盐技术的竹筒井,考查民营 - 13 -

手工业的发展 练点2 情景新颖 注重史证 历史现场 不是直接考查唐代后期的土地制度,而是隐性考查小农经济 对比不同土地规模和户数的数据,对历史现象作出恰当的阐释 南茶北运所引起的北方社会习俗的变化,暗示了国家统一的时代背景下南北方经济文化的交流 练点3 挖掘历史题源 学科考核目标活学活用

练点4:唐代社会生活新气象

(2019·全国卷Ⅰ)唐代之前,荆楚民间存在一种祈求丰收的“牵钩之戏”,至唐代称作“拔河”,广为流传。唐玄宗《观拔河俗戏》诗云:“壮徒恒贾勇,拔拒抵长河。欲练英雄志,须明胜负多……预期年岁稔,先此乐时和。”据此可知,在唐代( )

A.江南文化成为主流 B.耕战结合观念深入人心 C.阳刚与力量受到推崇 D.诗歌以描写宫廷生活为主

C [拔河比赛本身就是力量的较量,再根据材料“壮徒恒贾勇”“欲练英雄志”“预期年岁稔”等可知,在唐朝人们通过拔河比赛展现力量,故C项正确。]

练点5:宋代土地政策的调整

(2016·全国卷Ⅱ)宋代,有田产的“主户”只占民户总数20%左右,其余大都是四处租种土地的“客户”。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 )

A.经济严重衰退 C.坊市制度崩溃

B.土地政策调整 D.政府管理失控

B [题干材料反映了宋代出现严重的土地兼并现象,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初统治者实行“田制不立”“不抑兼并”的政策,结果导致土地兼并严重,许多人失去了土地,故选B项;宋代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在唐代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特别是商业出现空前繁荣的局面,故A项错误;题干反映的是土地兼并严重,与坊市制度崩溃没有关系,故排除C项;北宋大力加强中央集权,削弱地方权力,使中央和地方的矛盾基本解决,因此政府管理失控不符合宋代史实,故排除D项。]

练点6:宋代东南沿海经济的发展及其影响

(2015·全国卷Ⅰ)宋代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一些民间崇拜,如后来被视为海上保护神的妈祖、被视为妇幼保护神的临水夫人等,这些崇拜得到朝廷认可,后世影响不断扩大。这反映出( )

A.东南沿海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 B.女性地位逐渐得到提高

- 14 -

C.朝廷不断鼓励海洋开发 D.统治思想与民众观念趋向一致

A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材料。材料中的“宋代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一些民间崇拜”“得到朝廷认可”“后世影响不断扩大”等信息,反映了东南沿海经济社会影响力的上升,故A项正确;B项材料中有所反映但不是材料的主旨,C项结论无法从材料中得出,封建社会统治阶级的统治思想不可能与民众观念趋向一致,D项说法错误,故排除B、C、D三项。]

练点7:唐宋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2015·全国卷Ⅱ)唐宋时期,江南经济迅猛发展,南宋时全国经济重心已移至江南。促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动力之一是( )

A.坊市制度瓦解 C.农业技术进步

B.土地集中加剧 D.海外贸易拓展

C [从东汉末年开始,受中原地区战乱等因素的影响,中原人民开始南迁,为南方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南宋时经济重心完全转移到南方,因此农业技术的进步是促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动力之一,故C项符合题意;A、D两项是商业发展的表现和影响,故排除;土地集中加剧是土地私有制发展的结果,与经济重心的南移关联不大,故排除B项。]

题号 练点4 全新视角

命题特点 题干材料描述拔河运动在唐代盛行,引导关注健康与实现人生价值的关系 以唯物史观看待宋代“主户”“客户”的生产状况所反映的生产关系 以妈祖文化融入高考试题,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且表现东南沿海经济发展的影响 直来直去,直接设问经济重心南移的动力 北人南迁,带去了北方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促进了江南地区的经济开发 [新题快递·自我评估] 1.北魏均田制对部曲(家仆)、奴婢均有授田的规定。在唐代的授田对象中,增加了对杂户、官户、工商业者的授田,取消了对部曲、奴婢的授田。这反映出唐代( )

A.门阀士族的衰落 C.人地矛盾的缓解

B.“重农抑商”政策的调适 D.底层民众生存环境恶化

练点5 唯物史观 练点6 人文素养 指向明确 练点7 逆向思维 A [“北魏均田制对部曲(家仆)、奴婢均有授田的规定”这些实质是被门阀士族所控制,而门阀士族在唐代时衰落,所以对门阀士族的下人不再授田,故A项正确;均田制的授田行

- 15 -

为与“重农抑商”政策无关,故B项错误;从“增加了对杂户、官户、工商业者的授田,取消了对部曲、奴婢的授田”无法判断人地矛盾状况,故C项错误;从“增加了对杂户、官户、工商业者的授田,取消了对部曲、奴婢的授田”无法判断底层生活的情况,故D项错误。]

2.(2019·合肥一模)在7世纪的中国,追求各种各样的外来奢侈品和奇珍异宝的风气从宫廷传播开来,广泛地流行于城市居民中。如男子头戴豹皮帽,妇女穿波斯风格的窄袖紧身服,一些贵族甚至在城市里搭起了突厥人的帐篷。这一现象( )

A.得益于开明开放的政策 B.打破了传统的华夷观念 C.不利于社会风气的改善 D.消除了民族之间的隔阂

A [题干中反映在7世纪的中国,无论宫廷还是城市居民,追求外来奢侈商品,说明唐朝政府奉行开明的对外政策,对外贸易频繁,故选A项;传统的华夷观念一直存在于古代中国人思想中,直到近代魏源等人新思潮诞生后才被逐渐打破,故排除B项;唐朝社会风气较为优良,故排除C项;民族之间的隔阂在古代长期存在,且唐朝仍存在,而题干反映的是中外关系,故排除D项。]

3.(2019·厦门一模)抄劄(通“札”)制度是宋代的赈灾户口调查登记制度。有别于税账、丁账等不计妇女的做法,抄劄的对象包含男女老幼,并按家业分等。赈灾时户等越高所获救助越少,中产以上家庭不仅“不系赈救”,且要出粮帮助赈济灾民。材料体现了宋代( )

A.奉行善政养民的执政理念 B.扩大丁税的征收范围 C.固化儒家伦理的尊卑等级 D.建立健全的户籍制度

A [材料“赈灾时户等越高所获救助越少,中产以上家庭不仅‘不系赈救’,且要出粮帮助赈济灾民”表明政府的赈灾是针对低收入家庭,体现政府的执政理念,故A项正确;材料“抄劄(通‘札’)制度是宋代的赈灾户口调查登记制度”表明与丁税无关,故排除B项;材料的内容是介绍宋代的赈灾户口调查登记制度,与儒家伦理尊卑等级无关,故排除C项;材料的内容是介绍宋代的赈灾户口调查登记制度,不是建立健全户籍制度,故排除D项。]

4.唐后期,南方兴建的水利工程数量超过北方,有些水利工程的规模也很大,如练塘、孟渎、仲夏堰等都能灌溉成千上万顷田地以至几个县。而且南方各地开垦了许多湖田、渚田、山田,这使水域、山区的土地也得到利用。这表明( )

A.当时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B.南方呈现可持续发展状态 C.南方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D.人口增加使人地矛盾尖锐

- 16 -

通史版2021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部分第3单元第6讲隋唐宋元时期农耕经济的发展与繁荣教学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69pj11bqps7g2499ip734mu7526k9200fsu_4.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