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法学
论非婚同居关系解除的财产问题
非婚同居关系的日益化,而法律对于它规范的空白,致使很多学者对于非婚同居关系进行研究。我们不得不承认这些研究有利于非婚同居关系的发展,有利于人们对于非婚同居这一现象的理解,有利于我们国家法制制度的完善。
非婚同居虽然算不上一个新冒出来的名词,但是非婚同居的现象的产生和极速的发展确实超过人们思维的进步,而我国又是一个深受封建婚姻思想影响的一个国家,但是越来越多的非婚同居现象,使得传统婚姻和新形式的婚姻产生激烈的碰撞,人们必须从不可以想象“为什么未婚先同居”的封闭思想来尝试接受这一个现实问题。而许多的学者就是先驱者,自己慢慢的去探索这一个未知的领域,并且通过文字的方式去解释到底什么是非婚同居关系。无数学者努力,其目的就是为了让人们更好的去了解到底什么是非婚同居关系,让大家尝试慢慢的去接受,慢慢地解开思想的禁锢。其效果也是非常显著的。从我们国家法律先前从禁止态度转变为漠视的态度就可以看出人们正在尝试去接受非婚同居关系,人们也正在区别非婚同居和非法同居关系的,能够正确了解非婚同居关系。
其次无数学者对于非婚同居关系的研究,从它的历史角度,从它的起因以及它为什么盛行,彻底的解释非婚同居现象。非婚同居关系给我们带来了新的冲击,也给我们带了新的文化,年轻人崇尚自由,不愿意被婚姻给束缚;喜欢纯真的爱情,不想步入“婚姻的坟墓”,所以越来越多人的选择了同居。但是同时越来越多的非婚同居现象也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非婚同居关系的中人身关系到底应该怎么去认证,财产关系应该如何去分配以及继承权和抚养权。这些都是很现实的问题。学者通过自己的对于非婚同居关系的观察、考察,通过自己的思考,都对非婚同居关系的人身关系,财产的分配制度以及继承权和抚养权都有着自己的想法,并且这些想法都是他们自己心血的结晶,是 非常有价值的,也是我们值得深思的,通过研究非婚同居关系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也就是对于非婚同居关系性质的理解,这样有利于我们更好的规范这一现象,使其有序的发展。
最后,希望国家针对非婚同居关系加快立法,用法律予以规范,这基本是所有学者共同的心声。学者只能够是些做学问,他们终究不能够对于现实的生活有所干涉,但是
他们希望能够通过自己力量来呼吁国家对于这一现实问题加以重视,从来实现自身的价值。非婚同居关系越来越普遍这已经是一种不可以改变的事实,但是我们国家对于非婚同居关系的规定几乎是没有,在2003年12月25日颁布的解释(二)中第一条规定:“当事人起诉请求解除同居关系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我们国家只承认正式的婚姻关系 ,而对于非婚同居关系我国现阶段随便没有采取禁止的态度,但是对于非婚同居关系也并没有承认,在这种情况,非婚同居关系有着法律调整的必要性。而司法机关出台相关政策去调整非婚同居关系也是司法明文的一种进步,也是我国法制建设的进步。 现在各个国家都已经尝试慢慢去接受非婚同居关系了,一些立法先进的国家,比如美国、德国等等国家都已经相继出台了相关的政策来规范非婚同居这一社会现象了,我们国家随便没有出台任何的政策,但是2001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也已经将原先的禁止转变成为了漠视的态度,而这几年的经济的速度发展,带动了人们精神文明的建设以及非婚同居关系的越来越普遍,对于非婚同居关系的规范应该是迟早的事情。
非婚同居关系的确还是存在很多的问题的,开始就提到了中国是一个古国,人们还是很受封建思想的影响的,随便改革开放和经济的发展带动了我们思想文化的建设,但是很多人还是很难以接受未婚而先同居的关系的,这一举动有悖于伦理道德,是连想都不敢想的事情。特别是一些落后的农村,他们一直遵守着祖祖辈辈所遵循的婚礼制度,对于传统道德一点都不敢逾越,所以他们对于这种现象从心底里面排斥。这其实是对于非婚同居现象研究的一大阻碍。思想的疾病是无效可以医治的,人们只能花费更多的力气去研究,才能够在这方面有所突破。
其次,对于非婚同居关系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制度以及继承权和抚养权都还是有很大的分歧的。首先,非婚同居关系的人身关系肯定不能够等同于正式的婚姻配偶之间的人身关系,但是我们也不能够把非婚同居关系的人身关系仅仅定格在同居关系之中,因为他和同居关系是有着本质的区别的,那么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去对待非婚同居关系的人身关系呢?在这一点上也有着很多的观点,但是都没有实质性的将非婚同居关系的人身关系进行标准的定位。而非婚同居关系的财产关系也是非婚同居关系的实质内容,但是对于非婚同居关系解除财产怎么分配还是有点区别,虽然基本原则是个人的归个人的,共同的则一起分配,但是我们开始说了,非婚同居关系也并是简简单单的同居关系,其中肯定包含两个人之间的情感,如果非婚同居关系的解除只是简简单单的把财产这样划分,其实也对于非婚同居关系的一种侮辱,也是对于双方感情付出的一种不承认。对于继承权普遍都是说有权继承的,因为非婚同居关系其实已经像夫妻一样共同的生活着,
1
彼此之间相互的付出,相互的依赖。所以是有继承权的。
最后,在立法模式上存在很大的问题。非婚同居关系是不得不去用法律加以规范,但是法律对它保护会不会使得登记婚姻失去了严肃性,而且可能助长非婚同居的气焰。
参考文献
?1?张静波.《论非婚同居关系解除的财产问题》载《法制与社会》,2010年2月. ?2?杨立新.婚姻法专论?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3). ?3?张渝.博士论文,《试论非婚同居关系》,2009,2.
?4?方霞.《对婚姻自由原则的思考—兼论同居现象的合理制度》载《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第一期.
?5?王素云.《非婚同居财产关系新论》载《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14期. ?6?Eva Bernhardt:“cohabitation or marriage? Preferred living arrangement in Sweden” see.
?7? Anne-Marie Ambert:“cohabitation not equal to marriage ”Vanier study reports oct.24.2005.
?8?李安东.《非婚同居关系的法律问题研究》载《法制与社会》.2009.10(6). ?9?董晓雅.《中国大学生同居现象透视》.
?10?左其洋、周万春.《论非婚同居其法律规制》载《铜山县人民法院报》.2007.11 ?11?江平、米健着,《罗马法基础》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8月1日版. ?12?张民安:《婚姻家庭法》,中山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13?王益峰:《浅析非婚同居关系的法律调整》,载《法律研究》2006年第11期.
?14?陈苇:《澳大利亚儿童权益保护立法评介及其对我国立法的启示》,载《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
?15?张民安.非婚同居在同居配偶间的法律效力[J].中山大学学报,1999,(2):32.
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