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大附中2017-2018学年上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历史
试卷
本试卷分为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第I卷
一、单项选择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计48分)
1. 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完成大一统,这是在 A. 公元前3世纪早期 B. 公元前2世纪晚期 C. 公元前2世纪早期 D. 公元前3世纪晚期 【答案】D
【解析】依据题干可知秦灭六国统一的时间为公元前221年,,即公元前3世纪晚期,公元前和公元后纪年的说法有所差别,公元前纪年离我们越近,即为一个世纪的早期,比如公元前3世纪为公元前299年到公元前200年,则公元前221年为公元前3世纪晚期,公元3世纪为公元200年到公元299年,则公元221年为公元3世纪早期,故D项正确。 【点晴】试题主要是考查学生的史学素养,解题的基本思路一般为:百位数加一,就是多少世纪,公元后的若十位数较小,就是前期,反之就是后期。但公元钱恰好相反。 2. 确定以下地图所反映的年代顺序
A. ②①③④ B. ④①②③ C. ④①③② D. ②①④③ 【答案】C
【解析】解题的关键是对图片的准确解读与分析,依据已学知识及图片信息分析,据图①中“齐鲁宋周”可判断出应该是西周时期,都城在镐,图②中是战国七雄,图③中周的都城在洛邑,据“韩赵魏”可得出应该战国时期晋国卿大夫中的韩赵魏三家,瓜分晋国,应该是春秋时期,据图④中的“殷”,可判断应该是商超,据此分析正确的先后顺序为④①③②,故C项正确。
3. 关于夏商西周的时代特点,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金石并用,生产力相对落后 B. 是家国一体的部族国家
C. 统治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D. 官学居主导地位,私学出现 【答案】D
【解析】解题时紧扣题干中“夏商西周的时代”等关键信息,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夏商西周时期,生产力有了进步,处于金石并用时代,除了木、石和骨器外,也有少量的青铜工具,到
西周晚期出现了铁器,夏商西周时期使家国同构,另外先秦时期通知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ABC的表述均符合史实,但不合题意;“官学居主导地位,私学出现”中“私学”的创立者是春秋末期的孔子,而活跃更应该是孔子以后的事,而题干要求的是“夏商西周”,故D项排除。
4. 下图文物启卣(yǒu)上的铭文记载,启是周王朝的地方领主,他曾追随周天子南征楚国。此记载反映的制度是
A. 王位世袭制 B. 分封制 C. 宗法制 D. 郡县制 【答案】B
【解析】王位世袭制是最高权力的继承方式,材料未体现,故A项错误;材料“启是周王朝的地方领主,他曾追随周天子南征楚国”符合西周分封制下诸侯有随从周天子作战的义务,故B项正确;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政治制度,材料未体现,故C项错误;郡县制推行于秦朝,故D项错误。 【名师点睛】
抓住关键信息“启是周王朝的地方领主,他曾追随周天子南征楚国”结合分封制的内容分析解答。
5. 在中国古代“家国一体”的社会中,忠孝观念源远流长,其源头是 A. 宗法制 B. 郡县制 C. 君主专制 D. 中央集权制 【答案】A
【解析】古代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它保证贵族的特权地位,有
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有利于凝聚宗族,,把“国”“家”结合起来,强化王权。故答案为A项。其他三项均与忠孝观念无关,排除BCD项。
点睛:宗法制是根据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因此材料中出现祖、宗、家谱等字眼的,即表明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这类试题大多与宗法制有关。 6. 殷墟妇好墓中共出土礼器、乐器、工具、生活用品、武器、马具、艺术品、杂项八大类青铜制品468件。由此可以推论出殷商时期 A. 农业落后,未出现青铜农具 B. 技术进步,青铜器品种多样 C. 战争频繁,武器均用青铜铸造 D. 社会发展,广泛使用青铜制品 【答案】B
【解析】由材料中殷墟可判断应该是商朝,依据已学知识可知青铜农具出现在商周时期,“未出现”的表述不合史实,故A项排除;依据材料中“礼器、乐器、工具、生活用品、武器、马具、艺术品、杂项八大类青铜制品468件”等信息可得出青铜器的品种多样,且技术进步,故B项正确;“战争频繁”与商朝的史实不合,故C项排除;依据已学知识可知青铜器在商朝多于贵族使用,但并不是“广泛使用”,故D项排除。
7. 《周礼·考工记》载:“攻木之工七,攻金之工六,攻皮之工五,设色之工五,刮摩之工五,搏埴之工二。”材料所反映的当时官营手工业生产的显著特点是 A. 工商食官,生产不计成本 B. 产品丰富,生产多样化 C. 分工细致,生产专业化 D. 产量庞大,生产规模化 【答案】C
【解析】依据“攻木之工七,攻金之工六,攻皮之工五,设色之工五,刮摩之工五,搏埴之工二”信息可以得出当时官营手工业有“攻木”“攻金”“攻皮”“设色”“刮摩”“搏埴”六个过程,且都有专业的、固定数量的工人负责,由此可得出当时官营手工业分工细致,生产专业化,故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对生产成本、产品丰富、产量庞大等进行描述,故ABD项排除。 【点晴】解题时紧扣题干中引文及“官营手工业”等信息,然后把备选项内容代入题干,逐项排除,即可获取正确答案。为此可知在解答史料选择题时,“代入排除”方法也是能提高解题的准确率的重要方法之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