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面的认识》说课稿
普兰店市特殊教育学校 刘月松
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认识钟面》。 一、说教材
本教学内容属于量与计量范畴。本节课取自上海卢湾教材第八册《钟面的认识》一部分,学好这部分内容,便于学生更深刻的感悟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更好的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说学情
启智三班班共有9名学生,其中重度智力障碍1人,中度智力障碍2人,轻度智力障碍6人。学生均能认识时钟实物,经过一个课时的学习后,只有一到两位学生能够区分时针与分针,大部分学生知道钟面的数字由1到12组成,对于数字的位置尚不能准确找到。
三、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我从四个维度设计了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生认识钟面,会区分时针和分针,会看整时。 2、过程与方法:通过摆一摆、拨一拨等环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建立时间观念,从小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4、康复目标: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能与其他同学完成一项任务。
根据培智学校课程设置实施方案的要求,我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实施分层教学,具体学习目标如下: 轻度学生:能够通过观察认识钟面,能够掌握整时的认读方法。 中度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初步认识钟面,初步理解整时认读方法。 重度学生:能够通过观察了解钟面,在老师的帮助下知道整时的认读方法。
学习重点:学生能正确地认读整时,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学习难点:整时钟面指针的规律。 四、说教法、学法
为了顺利达成预定的目标,我所采用的教法是:谈话法、情境表演法、直观演示法、动手操作法、小组合作法、游戏法、练习法等。
学法:独立思考法、合作交流法、操作法、观察法等。 五、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主要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情境导入、探索新知、巩固练习、归纳总结。 第一个环节:情境导入。 依据学生的心理、认知特点,我以带领同学们一起参观钟表王国,让学生欣赏各种各样的钟表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引出课题《钟面的认识》,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融入课堂。
第二个环节:探索新知。 由三个部分组成。 1、初步感知钟表。
先让学生仔细观察班级里的时钟,说一说自己发现了什么,发散学生思维,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让学生找出时钟之间的相同之处,从而总结出“所有的钟表都有钟面,一般情况下上面有一定规律的数字和指针”。既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又引出后面的钟面教学。
2、认识钟面。
首先认识钟面上的数字。让学生通过观察,总结概括出钟面上有1-12个数字;接着通过观察,让学生初步感知钟面上数字的位置,通过用手指着数字读一读,再在时钟模型上分别将数字放在正确的位置,强化对各个数字的位置的印象。
其次是认识指针。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总结出时针的特点:短、粗。接着让每一位同学在时钟模型上指出钟面上的时针,并动手拨一拨,强化记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分针亦是如此。在认识完分针和时针后,给学生们每人一个时针和分针,让他们区分,把知识进行迁移,再一次巩固新知 。
3、认识整时。
在这个环节,我借助多媒体课件展示小明的一天,如刷牙:7:00,上课:8:00,做操:10:00,午饭:12:00,看电视:6:00,睡觉:9:00。再将各时间的钟面汇总在同一张PPT上同时展出,让学生通过观察找出各个整时的相同点,通过课件闪烁强调分针指12,从而引
导学生跟老师一起总结归纳出辨认整时的方法: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
第三个环节:巩固练习。 首先我会让学生说一说自己一天中最喜欢做什么事情,激起学生们的活跃度,再提示学生可能会是什么时间,学生自己尝试在时钟模型上拨出来,让学生感知生活与数学的紧密联系。
此环节主要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掌握整时的表示方法,发展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第四个环节:小结。 老师提问: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让每位学生说一说,这是对本节课的重点及要点知识进行梳理,利于建立起完整的知识网络。
最后进行思想和情感教育:提醒学生养成节约时间、遵守时间的好习惯。
六、说板书设计 我设计如下的板书。 认识钟面
数字:1、2、3、4、5、6、7、8、9、10、11、12 分针:细、长 时针:粗、短
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 七、说课后反思
学生会看钟表认时间,但根据时间拨出相应的钟表就有难度了,所以在操作的过程中学生不是很听老师的指挥,在活动中,学生的合作意识也不够,从动手操作到自主探索到用语言表达出来,一些学生无所适从。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同时还要加强对学生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
2015年6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