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集训
基础达标
1.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决定于原子的( )
A.核电荷数 B.质子数
C.中子数 D.核外电子数,特别是最外层电子数
解析:从原子结构上看,核外电子数及其排布,最外层有多少电子,决定了元素得失电子的能力(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即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 答案:D
2.下列关于元素周期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元素周期表是元素按原子序数大小排列而成的 B.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等于其所在周期的周期序数 C.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其所在族的族序数 D.元素周期表中共有18列,18个族
解析:明确周期表的结构,对主族元素,其族系数等于最外层电子数,但副族则不是;18个列构成16个族,其中第Ⅷ族包含3个列。 答案:CD
3.主族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取决于元素原子的( )
A.相对原子质量和核外电子数 B.电子层数和最外层电子数 C.相对原子质量和最外层电子数 D.电子层数和次外层电子数 解析:对主族元素,周期代表电子层数,族序数代表最外层电子数。 答案:B
4.下列各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表中数字表示的原子序数与其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相符的是( )
解析:A项列应以1、3、11、19为序;B项中4和5,12和13间有10个空列为副族和Ⅷ族;C项中列为6、14、32,行为14、15、16;D项中列为9、17、35,行为16、17、18。 答案:CD
5.在周期表中,第三、四、五、六周期元素的数目分别是( ) A.8、18、32、32 B.8、18、18、32 C.8、18、18、18 D.8、8、18、18
解析:周期表中的镧系和锕系分别在第六、七周期,是59—74号元素,89—103号元素,比第四、五增加14种元素,所以应是8、18、18、32。 答案:B
6.13C-NMR(核磁共振)、15N-NMR可用于测定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空间结构,Kurt Wü thrich等人为此获得2002年诺贝尔化学奖。下面有关13C、15N叙述正确的是( ) A.13C与15N有相同的中子数 B.13C与C60互为同素异形体
C.15N与14N互为同位素 D.15N的核外电子数与中子数相同
解析:13C和15N的中子数分别为7、8,A选项错;13C是一种原子,C60是一种单质,B选项错;15N中核外电子为7,中子数为8,D选项错;15N和14N是氮的两种核素,互为同位素。故C正确。 答案:C
7.科学家最近制造出112号新元素,其原子的质量数为277,这是迄今已知元素中最重的原子。关于该新元素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其原子核内中子数和质子数都是112 B.其原子核内中子数为165,核外电子数为112 C.其原子质量是12C原子质量的277倍 D.其原子质量与12C原子质量比为277∶12
解析:因为原子的质量数等于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112号元素质子数为112,则中子数为277-112=165,核外电子数为112,故A项错误,B项正确。同位素相对原子质量是以该同位素的一个原子的质量与12C原子质量的1/12作比较而得的相对比值,故C项错误,D项正确。 答案:BD 综合运用
8.设某元素某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为m,中子数为n,则下述论断正确的是( ) A.不能由此确定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B.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m+n
C.若碳原子质量为w g,此原子的质量为(m+n)w g D.核内中子的总质量小于质子的质量
解析:题目将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和元素的近似原子质量混淆,B选项错;一个中子比一个质子的质量大,但中子数可能多于质子数,故C错;相对原子质量的标准是12C原子质量的
1。 12答案:A
9.原子序数为x的元素甲在周期表中位于A、B、C、D四元素的中间(如右图所示),A、B、C、D四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和,其中不可能的是(镧系、锕系、0族元素除外)( )
A.4x B.4x+6 C.4x+10 D.4x+14
解析:从元素周期表结构中周期相隔的原子序数入手,同族相隔为0或10或14,B+C为2x,A+D为2x+余数;余数只能是0、10、14,不会是6。 答案:B
10.碳元素有多种同位素,其中14C具有放射性,它能自发放出某种射线,而衰变成其他元素。考古学对出土生物遗骸的年代断定可以使用多种方法,其中较精确的一种是基于14C放射性的方法。但被断定的年代一般不超过5万年。
(1)下列考古遗址发现的遗物中能用14C测定年代的是______________。 A.战国时曾侯乙墓的青铜编钟(距今2 400年) B.马家窑文化遗址的粟(距今5 300年) C.秦始皇兵马俑(距今2 200年) D.元谋人的门齿(距今170万年)
(2)从微观来看,12C和14C的相同点是______________,不同点是______________。 答案:(1)B (2)质子数相同 中子数不同(或答:质量数不同)
11.下列14种不同粒子:2H、35Cl、16O、1H、28Si、37Cl、29Si、3H、17O、18O、1H35Cl、2H35Cl、337
HCl,其中,
(1)有____________种不同的核素。
(2)有____________种不同的元素。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子互称同位素。 答案:(1)10 (2)4 (3)1H、2H和3H 35Cl和37Cl 16
O、17O和18O 28Si和29Si
12.根据原子结构分析,在下列①—⑩的十种微粒中,属于原子的是____________,属于离子的是____________,属于同种元素的是____________,属于同位素的是____________。(式中Z为质子数,N为中子数,e-为电子数)
①26Z,30N,24e- ②26Z,30N,26e- ③36Z,48N,36e- ④36Z,44N,36e- ⑤14Z,14N,14e- ⑥14Z,16N,14e- ⑦33Z,42N,33e- ⑧35Z,44N,35e- ⑨35Z,44N,36e- ⑩35Z,46N,35e-
答案:②③④⑤⑥⑦⑧⑩ ①⑨ ①和②,③和④,⑤和⑥ ⑧、⑨和⑩ ③和④,⑤和⑥,⑧或⑨与⑩ 拓展探究
13.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表中所列的字母分别代表某一化学元素。
(1)表中所列元素中:
属于短周期元素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属于主族元素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e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____________的位置是第周期、____________族。 (2)下列组元素的单质可能都是电的良导体。
A.a,c,h B.b,g,k C.c,g,l D.d,e,f 答案:(1)b、h、j、a、c、f、i、l、m a、b、c、d、f、h、g、i、j、k、l 四 ⅣB (2)AD
14.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族 周期 2 3 4 ⅠA ③ ⑩ ⅡA ④ 11 ○ⅢA ⑤ ⅣA ⑥ ⅤA ⅥA ① ⑦ ⅦA ⑧ 12 ○0 ② ⑨ (1)写出下列元素符号:①_____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____,⑦________________, 11________________。 ○
(2)在这些元素中,最活泼的金属元素是________________,最活泼的非金属元素是
________________,最不活泼的元素是________________。
(3)在这些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中,酸性最强的是________________,碱性最强的是________________,呈两性的氢氧化物是________________,写出三者之间相互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这些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小的是________________,原子半径最大的是________________。
(5)在③与④中,化学性质较活泼的是________________,怎样用化学实验证明?
在⑧与○12中,化学性质较活泼的是________________,怎样用化学实验证明?
答案:(1)N Si S Ca (2)K F Ar
(3)HClO4 KOH Al(OH)3 3HClO4+Al(OH)3====Al(ClO4)3+3H2O,HClO4+KOH==== KClO4+H2O,KOH+Al(OH)3====KAlO2+2H2O (4)F K
(5)Na 可以用它们跟水反应的实验证明:钠跟水剧烈反应,放出氢气,生成强碱;Mg跟水缓慢反应,放出氢气,生成中强碱。Cl 可用氯气通入溴化钠溶液的实验证明:溶液呈棕红色,发生的反应为Cl2+2NaBr====2NaCl+Br2。
15.X、Y、Z是主族的三种非金属元素,它们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下表所示。试回答: Z Y X (1)X元素单质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
(2)Y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___________,Y与Na所形成的化合物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 (3)Z元素的名称是___________,从元素原子得失电子的角度看,Z元素具有___________性;若从Z元素在周期表中所处位置看,它具有这种性质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在元素周期表中,非金属元素居于周期表的右上方,用排除法可确定X只能位于第2周期ⅦA族(F),Y位于第3周期ⅥA族(S),Z位于第4周期ⅤA族(As)。 答案:(1)F2
(3)砷 非金属性和金属 Z位于元素周期表中金属和非金属的交界线附近
课后集训
基础达标
1.碱金属与卤素所形成的化合物大都具有的性质是( )
①高沸点 ②能溶于水 ③水溶液能导电 ④低熔点 ⑤熔融状态不导电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④⑤ D.②③⑤ 解析:它们的化合物应是离子化合物,所以其沸点高,能溶于水。 答案:A
2.下列有关同位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电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两种粒子间的互称 B.质量数不同,核电荷数相同的原子间的互称
C.质子数相同,电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粒子间的互称 D.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粒子间的互称
解析:同位素是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原子间的互称。 答案:B
3.对碱金属元素,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大,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依次增大 B.单质的熔沸点依次降低 C.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碱性依次增强 D.单质的还原性依次减弱 解析:同一主族的金属元素自上而下,原子半径依次增大,熔沸点降低,对应碱的碱性增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