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魂教学实录
一、 复习回顾,揭示任务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接着来学习第22课:梅花魂,齐读课题。请拿出课前任务单。
师:首先,看任务单的第一题,我们请一个小组领我们复习上节课所学的主要知识。你准备好了吗?
请四组同学领读学习。
生1:我会读112页,读读记记。请同学们和我一起读。
同学们还要注意:“分外”、“抹净”、“低头折节”中加点字的读音。请...跟我读??。
生2:我会写本课的生字。其中“幽”的笔顺不好写,请同学们和我一起写??。
生3: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知道作者回忆了外祖父的五件事:
第一件事是吟诗落泪;第二件事是珍爱梅图;第三件事是不能归而哭;第四件事是赠墨梅图;第五件事是送梅花绢。(师板书)
生4: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还知道了《梅花魂》中的“魂”是“精神”的意思。梅花魂就是指梅花的精神。
师:他们表现得怎么样?(师生评价)
(同学们真是太棒了,回答地很准确。相信这节课你们一定表现得更加精彩!)
二、 品读梅花魂,指导朗读
师:同学们请看课前任务单的第二题,请同学们小组内统一意见,做好分工,准备交流。
师:哪个小组交流?(六组交流)
生1:我们组认为:课文第13段介绍了梅花的精神,其中能体现梅花精神的句子是“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大家同意吗?
师:你们真是会读书的好孩子!(出示课件)请大家齐读这句话,要读出梅花的精神来。(生读,师板书:品格、灵魂、骨气)请六组同学继续交流。
生2:我们认为就在这段中,外祖父介绍梅花的句子是“旁的花??最有骨气的!”同学们同意吗?我们认为:外祖父喜欢梅花。我们是从“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这里体会到的。
师:你知道“愈”是什么意思吗?
生3:是“越”的意思。“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就是“越是寒冷,越是风欺雪压,花开得越精神,越秀气”的意思。别的花没有的特点,梅花却有,可以看出外祖父喜欢梅花。
师:说得真好,你是告诉大家,我们要带着喜爱之情来读这三句话是不是? 请你和大家一起带着喜爱之情来读这三句话。(生读) 师:我听出了喜爱之情。请继续交流。
生4:我们还认为在这一段中“她”不仅仅是指“梅花”,还指中华民族有气节的人物。他们共同的精神是: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
(电脑出示这句话)
师:是啊,这就是他们的梅花精神!
师:同学们,这种精神太让人敬佩了,让我们集体大声朗读这句话。(集体读)
师:读得太好了,我听出你们的敬佩之情了
师:我们中华民族这么有气节的人物,你们都知道谁呢?用一两句话说说理由。(生说)
师:你们知道的真不少,老师也想给大家介绍几个这样了不起的人物。 (播放微视频)
师:听了这激动人心的歌曲,看了这些了不起的人物事迹,你有什么感受? 生1:他们都像梅花一样,是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人。 生2:他们都是我们中华民族有气节的人物。 生3:他们都具有梅花魂。
师: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具有梅花魂,也就是我们中华的民族精神。(板书)
3、师:(出示13自然段到“像这梅花一样”)文章中,像这种借某一事物的特点,来比喻人的一种品格的写作方法就是“借物喻人”,这是我们新学的一种写作方法,同学们要记住它。(板书,齐读)
4、(理解秉性)出示“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师:请大家看,这是外祖父送给作者的话,秉性是什么意思?(本性)梅花的秉性就是指梅花的精神。
师:外祖父是想让作者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生:像梅花一样做一个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人。 生2:希望我做一个有爱国心的人。板书:爱国心。 师:你说得太好了,相信你也一定会成为一个这样的人。
师小结:正因为看似平常的梅花,却融注了了无数有气节人物的英魂,漫漫几千年的中华史,有气节的人物怎能说得清,道得完呢?让我们饱含深情再读这段吧!(出示13整段)
三、体悟眷恋
1、师:外公送莺儿墨梅图时,她还小,她并不懂得外公送的含义,外公的这番话她也许不能深刻理解。通过学习这件事你懂了吗?
生1:外公送我墨梅图,是希望我像梅花一样做一个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人。
生2:外公有一颗爱国心,梅花在他心中就是祖国的象征,希望我也有爱国心。
师:说得真好,相信同学们一定能成为有爱国心的人。 师:课前任务单第三题,课文中还有哪些莺儿不懂的吗? 生1:外公为什么会吟诗落泪?
生2:外公因为我弄脏了墨梅图而大发脾气? 生3:外公不能回国,却像小孩一样哭起来? 生4:临别时送我血色梅花绢?(师标“?”)
2、师: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结合课前任务单第三题,选出一件事找原因、谈感受,准备讲给莺儿听,讲给大家听。
交流:哪个小组想交流?
师:你想告诉莺儿的是哪件事?(五组交流)
生1:我想告诉莺儿的是珍爱墨梅图这件事。外公之所以大发脾气是因为我弄脏了墨梅图。而在他心中梅花象征着祖国,玷污梅花就像玷污祖国一样,他深深地爱着自己的祖国,这梅花当然玷污不得。
师:五组同学特别会利用学过的知识,通过对“赠墨梅图”的学习,告诉莺儿外公大发脾气的原因。你们组想告诉大家什么呢?
生2:我想告诉大家的是对外祖父的语言和动作描写很精彩。
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妈:“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这是对外公的语言描写;训罢,便用保险刀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这是对外公的动作描写。从对外公的语言和动作描写中可以看出外公分外爱惜这幅墨梅图。
师:你说得也很精彩,还想告诉大家什么?
生3:我想告诉大家的是“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 是一个反问句,也就是说“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不得的。 “一枝画梅,有什么稀罕的呢?”这也是一个反问句,作者在心里想“一枝画梅没有什么稀罕的。”
师:反问句的语气很强烈,你们组认为应该如何朗读呢?
生4:读外公的语言要气愤、读动作要轻要慢,读我的心理要疑惑。 师:请你们组范读外公的语言、动作以及我的心理。(五组读) 评价:生评价五组同学的表现。
师结:五组同学不仅告诉莺儿“外祖父大发脾气”的真正原因,也告诉大家人物描写的好处,还对反问句有深刻地体会。他们在合作学习中能从知识、情感、朗读等方面进行学习。同学们今后应该向五组同学学习,给点掌声。
3、师:你还想告诉莺儿的是哪件事?(一组交流)
生1:我想告诉莺儿的是“吟诗落泪”这件事。我们组认为“每当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之类的句子,常会有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这句话最能表达外祖父对祖国的思念之情。
师:抓重点句体会情感是个好办法。
生2:我想告诉莺儿的是:“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都是思乡诗,外公他永远都回不了祖国,更见不到思念的亲人,这个诗句正好勾起了他对故乡、对亲人的思念,所以就落泪了。
生3:从这些诗中我感受到外祖父是多么想回到祖国妈妈的怀抱啊! 师:说出了自己真切感受。
生4:我想告诉大家的是:读这句话就应该读出外祖父对祖国的思念之情。生读这句话。
师:我听出了外祖父的思念之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