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多项选择题:
( ABD )1、下列选项中,属于学习现象的有__________。 A见贤思齐 B望梅止渴 C蜘蛛结网 D谈虎色变 ( ABCD )2、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 A辨别学习是学会识别多种刺激的异同并对之作出不同的反应 B信号学习是经典性条件作用,学习对某种信号作出某种反应 C连锁学习是一系列刺激-反应的联合 D言语联想学习也是一系列刺激-反应的联合
( ABCD )3、下列关于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的表述,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 A 接受学习是低级的,发现学习是高级的 B 接受学习是高级的,发现学习是低级的 C 接受学习是机械的,发现学习是有意义的 D 接受学习是有意义的,发现学习是机械的
(ABC )4、下列学习理论观点中__________不是由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 A.接受学习 B.认知地图 C.潜在学习 D.观察学习 ( ABC )5、班杜拉指出,诱因来自__________。
A、直接诱因 B、替代诱因 C、自我生成诱因 D、间接诱因
三、填空题:
1、学习是个体在一定情景下由于反复地经验而产生的___行为或行为潜能_____ 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2、经典条件作用理论中,条件反射形成的基础是___条件刺激;____与___无条件刺激;_____ 在时间上多次重合或相继出现,___条件刺激_____通过这一方式与无条件反应建立暂时联系,从而形成经典条件作用。 3、行为主义学习观和_观察学习_______学习观的本质差别在于,学习是否有“心”的参与。
4、斯金纳认为,在行为实验中,强化方式是最容易控制的、最有效的变量。强化的类型多种多样,包括__连续强化______ 和____间隔强化____ 、固定比例强化和变化比例强化、固定时间强化和变化时间强化等。 5、托尔曼认为,学习的实质是形成__认知地图______,他得出系统的依据来自于____位置学习____ 实验。 6、班杜拉将通过观察和模仿他人的行为而获得的学习称为____观察学习_____。
7、看到别人的行为受到强化因而自己的相应行为倾向间接地受到强化的情况叫做___替代强化_____ 。 8、观察学习中的强化往往是____替代____ 强化。
四、判断改错题:
1、人类学习与动物学习有共同点,但其不同点是根本的。 正
2、某教师对喜欢打小报告的学生采取故意不理会的方式,这是一种负强化。 误。“负强化”改为“消退”
3、桑代克认为,学习的形成受学习行为结果的影响,即学习的效果律。 正
4、爸爸因为小明打了妹妹而取消给小明零花钱,这是对小明的正惩罚。 误。“正惩罚”改为“负惩罚”
5、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认为,有机体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作出条件反应以后,与其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这一现象称之分化。 误。“分化”改为“泛化”。
6、划分机械学习与有意义学习的主要依据是学生是否理解学习材料。 正
7、在经典条件作用中,强化的作用是奖励有效的行为。 误。“经典”改为“操作”
8、走迷宫既属于意义学习又属于发现学习。 正
五、简答题:
1、举例说明什么是学习,学习行为具有什么特征?
答:学习是基于经验而导致行为或行为潜能发生相对一致的变化的过程。 学习的特征:
学习是以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改变为标志的。 学习引起的行为变化是相对持久的。 学习是由练习或经验引起的。
2、请根据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对具体训练内容设计一个最佳的强化程序安排。
答:强化原理是斯金纳最重要最基本的理论之一。利用斯金纳的强化原理对个体进行训练是一种重要的行为训练方法。
(1)斯金纳的强化原理
斯金纳认为,利用强化物诱使某一操作行为的概率增加的过程就叫做织。在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中,强化物指伴随于行为之后且有助于行为重复出现的概率增加的事物或事件。强化物每在相应的操作反应行为之后出现一次,我们就说这一操作反应行为得到一次强化。
第五章 课后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16-20. ACABB 21-25. ADCCB 26. C
( C ) 1、感觉是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_______属性的反映。 A、 本质 B、个别 C、整体 D、全部
( B ) 2、对事实类的信息,如字词、地名、人名、观点、概念等的记忆是___________。 A.内隐记忆 B. 陈述性记忆 C. 程序性记忆 D. 技能记忆
( D ) 3、后识记的材料对先前学习的材料造成的干扰被称为___________。 A.侧抑制 B.超限抑制 C.前摄抑制 D.倒摄抑制
( D ) 4、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觉并不立即随之消失,而是逐渐减弱,即感觉有一种暂留现象,这被称为___________。
A. 感觉对比 B. 感觉适应 C.感觉融合 D. 感觉后像 ( A ) 5、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遗忘速度是___________。 A. 先快后慢 B. 先慢后快 C. 逐渐加快 D. 前后一样 ( C ) 6、研究表明短时记忆的容量是__个组块。 A、3±2 B.、5±2 C、7±2 D、 9±2
( B ) 7、日常生活中所看到的电影、动画等都是利用了__________的原理制作的。 A.自主运动 B.动景运动 C.相对运动 D.诱导运动
( A ) 8、记忆时间短暂,记忆的容量大,记忆的信息未经任何加工,具有形象性,这属于:___________。 A、感觉记忆 B、知觉记忆 C、短时记忆 D、形象记忆 ( B ) 9、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知觉的基本特性:___________。
A、理解性 B、规律性 C、整体性 D、恒常性
( D ) 10、放在水中的筷子,看上去是弯的,但我们认为它是直的。这是知觉的:___________。 A、选择性 B、理解性 C、整体性 D、恒常性 ( C ) 11、短时记忆的编码方式主要是___________。
A.语义编码 B.动觉编码 C.视觉编码 D.听觉编码 ( C ) 12、乔治·斯波林进行图象记忆的实验使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 A.整体报告法 B.重学法 C.部分报告法 D.节省法
( B ) 13、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和回忆先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叫___________。 A.前摄抑制 B.倒摄抑制 C.正迁移 D.负迁移
( B ) 14、关于感觉的差别阈限,以下那项不属于韦伯(Weber )定律: ___________。 A、韦伯分数是一个常数 B、每个最小可觉差主观相等 C、仅在中等刺激强度范围有效 D、不同感觉系统韦伯分数差异很大 ( B ) 15、以经历过的情绪或情感为内容的记忆叫做___________。 A 逻辑记忆 B 情绪记忆 C 动作记忆 D 形象记忆
( A ) 16、象棋大师和新手对棋局进行复盘的差异最能说明:___________。 A、 短时记忆系统容量有限 B、 短时记忆容量存在个体差异 C、组快的大小与人的知识经验有关 D、 短时记忆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 C ) 17、完成信息从一个记忆阶段转移到另一个记忆阶段的关键是:___________。 A. 编码 B. 强化 C. 复述 D. 抑制干扰
( A ) 18、感觉与知觉最本质的差异体现在:___________。 A. 选择性 B. 理解性 C. 适应性 D. 稳定性
( B ) 19、“月明星稀,月暗星密”这是属于:___________。 A. 感觉适应 B. 感觉对比 C. 联觉 D. 知觉后像
( D ) 20、 把下图知觉为圆形时,遵循的知觉组织原则是___________。
A、闭合原则 B、连续原则 C、相似原则 D、邻近原则
( D ) 21、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深度知觉单眼线索的是___________。 A、空气透视 B、纹理梯度 C、运动视差 D、视轴辐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