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一、重点内容:
1. 生理学的定义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2. 生理学的研究水平及整合概念; 3. 内环境与稳态;
4. 生理功能的三大调节系统; 5. 生理功能的自动控制理论。 二、问题
1. 人体生理功能活动的主要调节方式有哪些?各有何特征?其相互关系如何? 2. 何谓内环境和稳态?有何重要生理意义? 3. 简述人体机能活动的自动控制原理。 三、双语词汇:
内环境(internal environment) 稳态(homeostasis)
神经调节(nervous regulation) 体液调节(humoral regulation) 自身调节(auto regulation) 正反馈(positive feedback) 负反馈(negative feedback) 反馈(feedback) 反射弧(reflex arc)
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 一、重点内容:
1. 跨膜物质转运的形式及其机制; 2. G蛋白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3. 动作电位、静息电位及其形成机制; 4. 局部兴奋和动作电位的引起机制;
5. 神经-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及影响因素; 6. 肌肉收缩机制。 二、问题:
1. 试述细胞膜物质转运的形式及机制。
2. 何谓钠泵?其运转机制以及生理意义是什么?
3. 试述主要的信号跨膜转导路径,并简述G蛋白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过程。 4. 何谓静息电位、动作电位?其形成原理是什么? 5. 试比较局部电位与动作电位的区别。
6. 在生理过程中,人工地轻度增加细胞外液K+浓度时,细胞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有何改变?为什么?
7. 试述神经-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过程。
8. 骨骼肌细胞的兴奋-收缩耦联与Ca2+有何关系? 9. 横桥有何特性?其在肌丝滑行中有何作用? 10. 试比较单收缩与复合收缩的特点及意义。
1
三、双语词汇:
液体镶嵌模型(fluid mosaic model) 单纯扩散(simple diffusion) 通透性(permeability)
易化扩散(facilitated diffusion)
化学门控通道(chemiscally-gated channel) 电压门控通道(voltage-gated channel) 载体(carrier)
主动转运(active transport) 被动转运(passive transport)
继发性主动转运(second active transport) 钠-钾泵(Na+-K+ pump) 出胞(exocytosis) 入胞(endocytosis)
跨膜信号转导(trasmembrane signal tranduction) 跨膜信号传递(trasmembrane signaling) 促离子型受体(ionotropic receptor)
机械门控通道(mechanically-gated channel) 配体(ligand) 受体(receptor)
G蛋白耦联受体(G-protein coupled receptor) 促代谢型受体(metabotropic receptor) 酪氨酸激酶受体(tyrosine kinase receptor) 原癌基因(cellular proto-oncogene) 兴奋性(excitavitity) 刺激(situmlus)
膜电位(memgrane potential) 静息电位(resting potential) 动作电位(action potential) 超级化(overshot polarization) 去极化(depolarization) 复极化(repoarization)
阈刺激(threshold situmlus) 全或无定律(all or none lacal) 神经冲动(nerve impulse)
终板电位(endplate potentail)
兴奋-收缩耦联(excitation-contraction coupling) 滑行学说(slideing theory) 前负荷(preload) 后负荷(afterliad)
等长收缩(isometric contraction) 等张收缩(isotonic contraction)
2
第三章 血液生理 一、重点内容
1. 两个渗透压的概念及其生理意义; 2. 红细胞与血小板生理特性;
3. 生理止血的概念、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4. 血液凝固过程;
5. 纤维蛋白溶解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二、问题
1. 水分子的移动与渗透压有何关系? 2. 简述血浆渗透压的形成及其意义。
3. 贫血或缺氧时红细胞生成增加的机理是什么? 4. 血小板有何生理功能?
5. 比较内源性凝血与外源性凝血的区别。
6. 从生理角度试述慢性肝病后期(如肝硬化等)伴有胆道阻塞的病人为何易于出血? 7. 为什么输血时要做交叉配血试验?
8. 为什么不能称O型血者为“万能输血者”?
9. O型女性与其他型(A、B、AB)男性结婚,以及Rh阴性女子与Rh阳性男子结婚是否可能产生新生儿溶血,为什么? 三、双语词汇 血浆(plasma)
血浆蛋白(plasma proteins) 血小板(platelets)
晶体渗透压(crystal osmotic pressure) 胶体渗透压(colloid osmotic pressure) 造血(hemopoiesis)
造血干细胞(hemopoietic stem cells) 血红蛋白(hemoglobin)
可塑变形性(plastic deformation) 悬浮稳定性(suspension stability)
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 红细胞渗透脆性(osmotic fragility) 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 血液凝固(blood congulation) 凝血因子(coagulation factors) 凝血酶(thrombin)
内源性凝血途径(intrinsic pathway) 外源性源凝血途径(extrinsic pathway) 纤维蛋白溶解(fibrinolysis) 纤维蛋白溶解酶(pasmin) 纤溶酶原(plasminogen)
纤溶酶原激活物(plasminogen activator) 血型(blood group)
3
凝集原(agglutinogen) 红细胞凝集(agglutination) 凝集素(agglutinin)
第四章 循环系统 一、重点内容
1. 心肌细胞电活动的离子机制; 2. 心脏泵血机制及过程; 3. 评价心脏泵血功能的指标; 4. 影响心脏泵血功能的因素; 5. 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 6. 心血管反射;
7. 重要体液因子的心血管作用及其机制; 8. 冠脉循环。 二、问题
1. 试述心室肌动作电位的特点及形成原理。
2. 试述心肌细胞中快反应细胞与慢反应细胞的区别。 3. 试述快慢反应自律细胞4期自动除极的形成机制。 4. 试述心肌动作电位和心电图的关系。
5. 何谓心动周期?在一个心动周期中心房和心室活动的顺序是怎样的?心率加快时,对心动周期有何影响?
6. 试述评价心脏泵功能的指标及生理意义。
7. 分别增加心室的前负荷和后负荷对心输出量有何影响? 8. 试述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 9. 试述影响静脉回流的因素。 10. 微循环是如何进行调节的?
11. 试述心交感神经的生理作用及其作用机制。 12. 试述心迷走神经的生理作用及其作用机制。 13. 人体动脉血压是如何保持相对稳定的?
14. 试述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对心血管的生理作用。 15. 试述冠状循环的特点及其血流量的调节。 三、双语词汇
期前收缩(premature systole) 代偿间歇(compensatory pause) 自动节律性(autorhythmicity) 房室延搁(atrioventricular delay) 心动周期(cardiac cycle) 每搏输出量(stroke volume) 心输出量(cardiac output) 心指数(cardiac index)
射血分数(ejection fraction) 心力贮备(cardiac reserve)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