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12浙大远程教育物理化学作业答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19 15:15:01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三、填空题

1. 已知肥皂液的表面张力为σ,则空气中半径为 r的肥皂泡所受的附加压力为Δp = 4σ/r 。 2. p 平、p 凹和 p 凸分别表示平面、凹面和凸面液面上的饱和蒸气压,则三者的关系是p 凹<p 平<p 凸 。

3. 20℃时,水的饱和蒸气压为 2337.57Pa,密度为 998.3kg·m-3,表面张力为 7.275×10-2N·m-1,则半径为 10-9m的水滴在 20℃时的饱和气压为 6864.83Pa 。 4. 25℃时, CaCO3 大块固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为 1.533×10-2mol· dm-3, 密度为 2960kg· m-3,与水的表面张力为 1.387N·m-1,则 25℃时半径为 2×10-7m 的 CaCO3 小颗粒固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为 1.983×10-2 mol·dm-3 。

5. 已知某温度下液体A、液体B和它们之间的表面张力分别σA=7.5×10-2 N·m-1, σB=3.2×10-2 N·m-1,σA-B=1.2×10-2N·m-1,则 A 在 B 表面的铺展系数等于-5.5×10-2N·m-1 ,A 不能 在 B 表面铺展(填“能”或“不能” )。 6. 当表面活性剂的 HLB 值在 10 附近时,亲水亲油能力均衡。

7. 将 200g HLB = 8.6 的表面活性剂与 300g HLB=4.5 的表面活性剂进行混合,所得混合物的HLB= 6.14 。

8. 对于化学吸附,当吸附温度升高时,吸附速率 增大 ,吸附量 减少 。 9. 兰格缪尔吸附等温式的线性形为 V=Vm*bp/(1+bp) 。

10. 根据表面活性剂分子溶于水后是否电离,表面活性剂可以分为离子型和 非离子型 两大类。

四、问答题

1. 为什么气泡和小液滴总是呈球形?

??答:根据杨-拉普拉斯公式?p???1?1?,弯曲液面的附加压力Δp,其大小与与弯曲液面的

?rr??12?曲率半径r成反比,力的方向指向曲率半径的圆心。当液滴或气泡不是球形时,球面上各点受力

的方向和大小各不相同(见右图),只有液滴或气泡为球形时,球面各点受力平衡,因此它们总是呈球形。

2. 如图所示,水平放置的毛细管,装有少量湿润性液体。问:管内液体最后平衡位置在何处?为什么?

??答:答:根据杨-拉普拉斯公式?p???1?1?,弯曲液面的附加压力Δp,其大小与液体的表

?rr??12?面张力σ成正比,与弯曲液面的曲率半径r成反比。毛细管中的液体两侧表面张力相同,影响附加压力的是弯曲液面的曲率半径。管中液体为凹液面,r < 0 , 附加压力Δp的方向指向液体

外部,左侧液面曲率半径较小,因而向左的附加压力较大,使液体向左移动,直至两侧的曲率半径相同处为最后平衡的位置。

3. 什么是溶液的表面吸附?为什么会产生溶液的表面吸附?

答:溶液的表面层浓度与本体浓度不同的现象称为溶液的表面吸附。由于溶液的表面张力与浓度有关,为了降低表面张力,使表面张力增大的溶质分子将自动从表面层向本体转移,而使表面张力减小的溶质分子将自动从本体向表面层转移,形成浓度差;同时,为了使系统的熵值尽可能大,溶质将从高浓度向低浓度方向扩散,使表面层浓度与本体浓度趋于均一。这两种相反的作用达平衡时,就产生溶液的表面吸附。

4. 什么是表面活性剂?其结构特征如何?

答:能显著降低溶液表面张力的物质称为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都是两亲分子,即同时具有亲

第21页共27页

水的极性基团和亲油的非极性基团。

5. 什么是胶束?什么是临界胶束浓度?

答:当浓度增加到一定程度时,表面活性剂分子在溶液中形成疏水基向内,亲水基向外的多分子聚集体,称作胶束或胶团。形成胶束的最低浓度被称作临界胶束浓度。 6. 表面活性物质如何起增溶作用?

答表面活性物质是通过形成胶团使溶质溶解在胶团中而起增溶作用。 7. 增溶作用与溶解作用有什么不同?

答:增溶作用是难溶性有机物“溶解”于浓度达到或超过临界胶束浓度的表面活性剂水溶液中的现象。它不同于溶解作用。溶解作用是溶质以单个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完全分散到溶剂中,每个溶质分子或离子完全被溶剂分子所包围,而增溶作用是难溶性有机物聚集在表面活性剂分子所形成的胶束中。

8. 表面活性剂有哪些重要作用?

答:表面活性剂的作用非常广泛,如增溶作用、润湿作用、乳化作用、发泡作用、洗涤作用等。 9. 什么是物理吸附?什么是化学吸附?

答:固体和吸附质之间由于范德华引力所引起的吸附称为物理吸附,固体和吸附质之间由于化学键力所引起的吸附称为化学吸附。

10. 固体吸附气体是吸热还是放热?为什么?

答:固体吸附气体通常是放热的。因为气体被吸附到固体表面,运动的自由度减少,即熵减少,△S<0。根据 G=H-TS ,当吸附自动发生时,△G<0,可推知△H<0,所以固体吸附气体通常是放热的

五、计算题

1. 20℃时,将半径为 3.5×10-4m的毛细管插入汞液,测得毛细管内外的汞面相差 16mm,汞与毛细管壁的接触角为 140°,已知汞的密度ρ=1.359×104kg·m-3,请问: (1)毛细管内的汞面上升还是下降 解:因为P静=(ρ液-ρ气)hg=ρ液hg 又 Δp=(2σ)/r,rcosθ=R, 所以 Δp=(2σcosθ)/R 因此 ρ液hg=(2σcosθ)/R

即 h=(2σcosθ)/(ρ液hgR)

根据汞与毛细管壁的接触角为 140°,θ>90,h<0,毛细管内液面下降,低于正常液面。 所以毛细管内的汞面下降。 (2)汞的表面张力

解:由上题公式h=(2σcosθ)/(ρ

hgR)得

0

σ=(ρ液hgR)/(2cosθ)

=[1.359×104*(-16)*9.8*3.5×10-4]/[2*(cos140)]/1000 =0.487N/m

2. 如果水中只有直径为 10-6m的空气泡,这样的水开始沸腾的温度是多少?已知 100℃时,水的表面张力σ=58.9×10-3N·m-1,摩尔气化热ΔvapHm=40.656kJ·mol-1。 解:已知水的M=18.015*10 σ= 58.9×10N·m

100℃时水的密度=958.4kg/m3 P=101.325kpa T=100+273=373 r=10-6/2=5*10-7

由开尔文公式得知:ln(pr/p)=(2σM)/(рRTr)

ln(pr/101.325)=(2*58.9*10-3*18.015*10-3)/[958.4*8.314*373*(-1*5*10-7)]

第22页共27页

-3

-3

-1

pr=101.1804 kpa

△P=(2σ)/r=[(2*58.9*10-3)/(1*5*10-7)]*10-3=235.600 kpa

P = pr+△P=101.1804+235.600=336.7804 kpa

根据克劳修斯-克拉伯龙方程 ln=(p2/p1)=[(-△vapHm)/R]*[(1/T2)-(1/T1)] T2=({ [R ln(p2/p1)]/ (-△vapHm)}+(1/T1))-1

=( {[8.314*ln(336.7804/101.1804)]/(-40.656*10-3)}+(1/373)) =410.77K(138℃)

3. 已知 298K时,σ汞-水=0.375N·m-1,σ汞- 苯=0.362N·m-1,σ水-苯=0.0326N·m-1,若将一滴水滴入苯和汞的界面上,其接触角多大? 解:根据杨氏公式 σS,g-σ

S,l

l,g

cosθ

cosθ=(0.362-0.375)/0.0326=-0.39877 θ=113.5o

4. 用活性碳吸附 CHCl3 符合兰格缪尔吸附等温式,在 273K时的饱和吸附量为 93.8dm3·kg-1,已知 CHCl3的分压为 13.4kPa 时的平衡吸附量为82.5dm3·kg-1, 请计算: (1)兰格缪尔吸附等温式中的吸附系数 b;

解:兰格缪尔吸附等温式 Γ=Γm*(bp)/(1+bp) 82.5=93.8*(13.4b)/(1+13.4b) b=0.545kpa

(2) CHCl3的分压为 6.67kPa 时的平衡吸附量。 解:由兰格缪尔吸附等温式 Γ=Γm*(bp)/(1+bp) 由上题已知 b=0.545kpa-1

得Γ=93.8*(0.545*6.67)/(1+0.545*6.67)=73.6dm3/kg

第23页共27页

-1

第九章 胶体分散系统

一、判断题(正确打√,错误打×)

1. 大分子溶液又称为亲液胶体,溶胶又称为憎液胶体。 ( √ ) 2. 光的波长越短, 散射作用越强。 ( √ ) 3. 在稀砷酸溶液中通入过量 H2S制备硫化砷溶胶。在直流电场中,该溶胶的胶粒向正极定向移 动。 ( √ ) 4. 以 FeCl3 作为稳定剂制备得到的 Fe(OH)3 溶胶带负电。 ( × ) 5. 电解质对溶胶的聚沉作用,主要取决于反离子的浓度。 ( × ) 6. 溶胶粒子的大小通常可以用渗透压法测定。 ( × ) 7. ζ 电势的绝对值越大,溶胶越稳定。 ( √ ) 8. 墨汁是碳黑分散在水中的悬浮液,可以加入适量的动物胶使墨汁稳定。 ( √ )

二、选择题(选1个答案)

1. 分散相粒子半径在 的分散系统称为胶体分散系统。 ( A ) A.1~10nm B.10~100nm C.1~100nm D.1~1000nm

2. 溶胶是 。 ( D ) A.粗分散系统 B.胶体分散系统 C.均相系统 D.小分子溶液

3. 关于溶胶和大分子溶液,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 A.都是胶体分散系统 B.都是热力学稳定系统 C.都是热力学不稳定系统 D.都是多相系统

4. 是溶胶的动力学性质。 ( A ) A.布朗运动 B.电渗现象 C.电泳现象 D.丁达尔现象

5. 电泳现象表明 。 ( D ) A.溶胶粒子不带电 B.分散介质不带电 C.分散介质带电 D.溶胶粒子带电

6. 是溶胶的光学性质。 ( D ) A.沉降平衡 B.布朗运动 C.电泳 D.丁达尔现象

7. 使一定量的某种溶胶聚沉需要 1.00mol·dm-3CaCl2 溶液 20mL 或 0.002mol·dm-3Na2SO4 50mL, 则该溶胶 。 ( A ) A.带正电 B.带负电 C.不带电 D.可能带正电,也可能带负电

8. 大分子化合物对溶胶稳定性的影响是: 。 ( D ) A.稳定作用

B.破坏作用

C.大分子化合物量少时起稳定作用,量多时起破坏作用 D.大分子化合物量少时起破坏作用,量多时起稳定作用

三、填空题

1. 根据其形成的相态,分散系统可以分为 均相系统 和多相系统。

2. 按分散相粒径大小,多相系统又可以分为超微分散系统和 粗分散系统 。分散系统可以分为 粗分散系 、胶体分散系统和分子分散系统。

3. 溶胶的制备方法分为 分散法 和凝聚法。

4. 爱因斯坦 推导出布朗运动平均位移的公式。

5. 由于溶胶 粒子的直径小于可见波长 和 光学不均匀性 ,所以,溶胶具有明显的丁达尔现象。

6. KBr与过量的AgNO3溶液形成AgBr溶胶, 其胶团结构式 。

第24页共27页

搜索更多关于: 2012浙大远程教育物理化学作业答案 的文档
2012浙大远程教育物理化学作业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6am435aspk862m61dlco_6.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