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期中复习提纲
(对照提纲补充笔记) 第1课 我是中学生了
考点聚焦:
1、了解良好班风的基本要求。 2、建立良好班风的重要性。
3、积极参与良好班集体的建设。
4、为了尽快适应新的环境,应做好自我调整,做个阳光少年。 看书思考:
1、怎样才能成为好朋友?(相识的人成为好朋友的条件)P4 2、一个人为什么需要好朋友?(朋友的作用)P4
3、什么是班风?P4 4、良好班风的作用是什么?P4 5、优良班风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P5
6、怎样形成良好的班风?P5-P6(主要结合书本从我们学生角度谈谈) 7、营造良好班风的情感基础是什么?为什么?P6 8、如何适应新环境、适应学校新生活?P6 P8-10 9、做个阳光少年的实质是?P9 拓展分析
1、班风是指班级稳定的、具有自身特色的集体风范。是一个班级中大多数学生思想、学习、生活的等方面的共同倾向。
2、良好的班风能引导全班学生的言行,对个人的健康成长和优秀班集体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优秀的班风体现在精神风貌、学习氛围、同学关系等多方面。
3、优良班风的形成要靠班级中每一个人用行动去创造、去维护。爱心是营造良好班风的情感基础。
4、为能尽快适应新的环境,不仅需要有迎接挑战的勇气,还要么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上做出相应的调整;做好角色的转换;做好心理上调整;主动调整生活节奏,做个阳光少年。
第2课 天生我材必有用
考点聚焦:
1、了解自我评价的重要性。
2、初步掌握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的科学方法,形成比较清晰地自我整体形象。 3、培养自信,克服自卑,充分认识并发挥自身的潜能。 看书思考:
1、如何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P13 P14 P15 2、怎样真正认识和确立自己的价值?P14 3、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的方法:P15
4、为什么要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的意义) P16 5、什么是自信?P17
6、为什么要拥有自信?(自信的作用或意义)P16-17 7、怎样才能获得自信?P17或见笔记 8、自卑的含义以及自卑产生的原因:P18 9、怎样克服自卑?P6
10、为什么说勤奋是成功的基础?P20
11、怎样才能获得成功?P16 P17 P20 P21 12、自信与自满、自大的区别P20 拓展分析
1、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是一个人心理成熟的标志之一。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的
关键是要实事求是,既不高估也不低估。接受自己,诚实地对待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拿出勇气去突破自己,扬长避短,才能真正地认识和确立自己的价值。每个人都具有多方面的潜能,正确认识自己,努力发现和发挥自己的潜能,才能使自己得到充分的发展。
2、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必须掌握科学的方法,常用的方法有自我观察、自我反省、相互比较、咨询他人、科学鉴定等方法。全面地认识自己,不仅包括现实中的自己,还包括发展中的自己,即潜能。全面地认识自己,就能逐步形成清晰地自我形象。充分地认识自己,相信自己,超越自己,这是每一个成功者的基本素质。
3、自信是一个人成长与成才不可或缺的一种重要的心理品质,是生活中获得成功和快乐的重要因素。自信心是在对自己的自我肯定和充分估计的基础上相信自己力量的一种心理状态。自信的人能靠自己的力量使看似不可能的成为可能,使可能的成为现实。自信也是多次成功的积累,一个人感受成功体验越多。对自己就越充满自信。当个人对自己的能力、品质评价过低时,就会产生自卑感。一个人要取得成功,首先要有自信,还要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勤奋踏实地工作。
第3课 知耻近乎勇
考点聚焦:
1、了解自尊与自傲、虚荣的不同。懂得自尊是成才和成功者必备的心理品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的主要内容。
2、提高辨别是非、善恶、荣辱的能力,努力培养个人的知耻之心。 看书思考:
1、什么是羞耻感?(含义)P23+羞耻感是一种强烈的心理反应。 2、为什么要有羞耻之心?(羞耻之心的作用、意义)P24-26
1) 对个人:羞耻之心,是自觉抵制不良诱惑的一种精神力量。一个人有了羞耻心,在受到??不做有损自己人格的事情。
2) 对个人的双重作用:能够催人奋进,也可能使人丧失对自己的信心。(犹如一把双刃剑)
3) 对社会的作用:羞耻之心对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和社会安定至关重要,对公民切实履行社会道德义务,树立道德责任感,具有普遍的实际意义。
4) 对民族国家的作用:自尊知耻可以转化为一种精神力量,可以转化成为民族的凝聚力,“勿忘国耻”可以激励中国人自尊、自信、自立、自强,从而促进民族复兴和国家富强。 3、如何培养羞耻之心?
1) 对个人:提高自己辨别善恶、是非、美丑的能力。(知耻) 自觉地按照社会要求去履行义务,不做有损自己人格的事情。
2) 对社会:在社会中要培养羞耻之心,就要按照社会道德和法律的要求,养成良好的
行为习惯,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
3) 对国家:正视民族、国家的耻辱,将这种耻辱转化为民族凝聚力,增强民族自尊心
和责任感,主动承担责任。 4、对待羞耻的不同方式及其结果?
错误方式:试图掩饰错误、逃避现实,或是采取不正当的方法来保全面子——往往会给自己带来更大的耻辱和痛苦。正确方法:“知耻”而“记耻”,由“记耻”而奋发——不断取得进步。
5、自尊心的含义?P27
6、自尊的重要作用和意义?自尊的力量是什么?P27 P28 1) 自尊心是人们前进的动力,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品质。
2) 自尊是成才和成功者必备的心理品质,是一个人成才与成功的重要条件。
7、自尊与虚荣、自傲的区别?P29 8、如何维护自尊(笔记)
1) 平等待人、尊重他人,才能获得他人尊重
2) 把握好自尊的“度”:自尊不自弃、自尊不自傲、自尊不虚荣 3)保持自尊的“弹性”:
自尊的人要懂得宽容,要有一种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
还要学会用幽默或其他方式去化解生活中的一些矛盾和尴尬。
第4课 人格不可辱
考点聚焦:
1、了解人格尊严权的相关内容,尤其是要知道姓名权、名誉权是人格尊严权的重要组成部分。
2、了解法律对姓名权的有关规定。 看书思考: 1、相关法律对于保护姓名权的规定,尤其是要分清是哪部法律的相关法条做出的规定。P32
2、如何对待给别人起绰号问题?P33
绰号并非都具有侮辱性,但故意给人取不雅的绰号,部分场合随意喊别人的绰号,其实质是取笑别人,是一种不尊重人的表现,侵犯了别人的人格尊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应慎之又慎。 3、如何珍惜名誉?P34-35
一个人要求别人尊重自己的名誉,首先自己要爱惜和尊重自己的名誉,还要学会尊重他人的名誉。
一个人有了信誉才能获得良好的名誉,如果失去了信誉,也许今天他暂时可以欺骗别人,甚至获得利益,但是迟早会身败名裂。
4、你是如何理解“诚信”的?P35(关于诚信的知识注意总结)5、人格尊严权的含义及内容:P36
6、法律如何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权?P36
7、当我们的人格尊严权受到侵害时,应该怎么办?P36 8、如何理解顾客是上帝?P37
9、如何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P37-38
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不做有损人格的事,才能真正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被人误会是常有的事,有些误会甚至可使一个人的名誉受损,我们应当学会用正确的方法,消除误会,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
10、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五条规定,注意没有消费权一说;知道对于公民来说,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
第5课 敬人者 人恒敬之
考点聚焦:
1、知道受人尊重的奥秘,了解人与人平等的基本内涵。
2、学会正确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不平等”现象,懂得如何去尊重他人、平等待人。 看书思考:
1、受人尊重的奥秘:P44 2、尊重他人的意义:
1) 从个人角度:人都有强烈的自尊心,特别要求他人尊重自己,只有尊重他人,才能
得到别人对自己的尊重。
2) 从社会角度:人们生活在一起需要相互尊重。只有彼此尊重,社会生活才能和谐,
大家才能心情舒畅,从而更好地学习和生活。
3、如何理解“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P46
1) 人格上:是平等的。人与人之间,虽然有家境的好坏,天分有差异,社会地位有不
同,但在人格上是平等的。任何人的人格尊严都不容侵犯。
2) 法律上:是平等的。都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
的义务,任何人不论职务高低、功劳大小,只要违反法律,就要负法律责任。 4、尊重别人的前提:认识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看清谁是谁的前提)
5、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对待家境贫富,智力差异,父母职务不同等等这些人与人之间的差异?P49+我们要承认这些差异,正确认识这些差异,这并不表示人与人之间在人格和法律上的不平等。
6、学会平等尊重他人需要我们怎么做? (1)认识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
(2)我们要平等待人,尊重他人,就必须做到不能以家境的贫富、??理由P49 (3)对熟悉的人要尊重,对不熟悉的人同样也要尊重。因此我们要平等尊重他人,还必须做到不凌弱欺生。
(4)平等尊重他人,要从自我做起,从点滴做起:对人有礼貌,——最基本表现;在公共场所爱护公共环境和设施,遵守公德和秩序——重要表现。总之,就必须掌握基本的交往礼仪和技能,??好习惯。
第6课 授人玫瑰 收留余香
考点聚焦:
1、理解和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含义,学会换位思考。
2、懂得爱不仅是一种内心的感动,更是一种行动,并懂得爱是有原则的。 看书思考: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含义:P54
2、努力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意义:如果我们能时刻注意并努力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人世间的纠纷就会大大减少,人与人的关系就会多一份和谐与温馨。 3、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关键:将心比心,推己及人(换位思考) 4、感受人间真爱,懂得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5、爱心的表现形式有哪些?P56爱心有时是惊天动地的,但更多的时候则在于点点滴滴的真情实意之中。??
6、爱心的内涵是什么?如何形成的?P57
7、关爱他人的意义(或如何理解“授人玫瑰,手留余香”)简写 1) 对他人:解决别人的困难,使他人生活更加快乐和幸福
2) 对自己:心灵的净化、精神的满足和道德的升华,我们的人生就更有意义和价
值。?? 3) 对社会:“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会变成美好的人间。”只有这样,社会才充
满祥和,人性才飘逸芬芳!
8、关爱也要讲原则:爱是一种关怀,是一种理解,是一种奉献。爱不能斤斤计较,不能患得患失,懂得友善的是非观念。对于“好心没好报”,面对他人的不理解,我们要从容,用自己的行动去证明自己的爱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