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芦花荡说课稿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23 16:20:42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芦花荡>说课稿

《芦花荡》说课稿

教材分析 说教材:

题目是《芦花荡》,它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的教学内容,具体编排在第一单元第二课。这一单元收录的五篇文章有三篇是新闻,一篇书信,一篇小说,都是与战争有关的内容。可见编者是用战争题材的作品来让学生了解过去的历史,来了解正义战争的威力与非正义战争的罪恶。我所说的这篇小说,它通过塑造生动典型的人物形象,反映中国人民面对抗日战争的勇气与威力、信心与信念,揭示的是中华民族的抗争之魂,永不示弱的民族之气,体现了“以其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勇武精神。《芦花荡》是中学语文教材传统篇目,是孙犁的“白洋淀纪事之二”(之一是他的另一篇小说《荷花淀》),作者借用主人公——一个极不惹人注意但有小个性的人物,设置了一个简单且在情理之中的情节,表现了中华民族抗战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的主题。

说学情:

八年级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上看,对小说的阅读已有一定的感性认知和具备初浅的理性分析能力,这是教师引导学生寻味小说中人物生活、思考、憎爱和追求的依据与出发点。虽然班级学生语文素质良莠不齐,一部分学生底子薄,基础差,但本文文字浅显,通俗易懂,情节引人入胜,再加上有一部分学生对抗日战争题材的故事已相当熟悉或怀有深切的情感,所以课堂上应通过激趣促使学生保持浓厚的注意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揣摩文中如诗如画的景物描写,感受老头子丰满的艺术形象。

2.过程与方法:以教师点拨,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探究为主,感知人物性格,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不怕艰险、豪迈乐观、斗志昂扬的英雄气概。 教学重点

1.学会分析一般小说的方法。

2.通过体味这个故事的传奇色彩,感知主人公的英雄性格。 3.探究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的作用。 教学难点

1 <芦花荡>说课稿

1.人物性格核心的理解

2.揣摩文中如诗如画的景物描写 教学方法

以讲授法讨论法为主,辅之以多媒体教学。 学法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教具 黑板、多媒体等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设想

本文在教学上将重点抓住人物来进行分析,通过阅读引导,使学生能够比较准确的把握老头子的性格特点,从而进一步掌握人物塑造与分析的方法,在人物分析的同时,对环境描写,氛围营造等进行一定程度分析。教学时要牢牢的把握老头子这一主线。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铁道游击队的故事相信大家都很熟悉,它发生在齐鲁大地上,充满了传奇色彩。其实,在抗日战争时期,类似的传奇故事数也数不清。比如,在冀中平原,在美丽的白洋淀上,就有这么一个老头子,年龄将近六十岁了,可他仍像年轻人一样,毅然投入到抗日战争的洪流中去。并且以他的勇敢和智慧,狠很地教训了敌人。今天,我们来学习著名作家孙犁的一篇小说——《芦花荡》。

结合注释简介作家作品。(幻灯①显示课题、作者) 二.检查预习情况.

★学生展示预习成果,老师补充、总结,学生适当做笔记 附【预习作业】 (幻灯片②展示) 1.掌握下列多音字

(1)提:提( )防 提( )纲 (2)疟:疟( )子 疟( )疾 (3)喝:吆喝( ) 喝( )水 2.词语积累:

(1)诗情画意:富有诗和画的意境。 (2)自如:活动或操作不受阻碍。

(3)穿梭:像织布的梭子来回活动,形容来往频繁。 (4)胆寒:害怕。

(5)阴森:阴沉,害怕。

2 <芦花荡>说课稿

(6)提防:小心防备。 (7)尖利:尖锐;锐利。 (8)能耐:技能,本领。 (9)悠闲:闲适自得。 (10)央告:央求。 (11)阴惨:阴沉暗淡。

(12)水淋淋:形容物体上水往下滴的样子。 (13)转弯抹角:沿着弯弯曲曲的路走,比喻说话、做事不直截了当。 (14)抱怨:心中不满,数说别人不对;埋怨。 (15)歇凉:乘凉。 (16)吆喝:大声喊叫。 (17)遮掩:遮蔽,遮盖。

(18)现眼:方言,出丑丢脸的意思。

(19)打牙跌嘴:方言,才夸口就出丑丢脸的意思。 3. 学生根据预习情况介绍作者以及创作背景. ( 读幻灯③作者介绍)

孙犁,现代小说家、散文家,“荷花淀”派代表作家。《白洋淀纪事》是他最负盛名和最能代表他创作风格的一部小说和散文合集,它主要反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建国初期,冀中平原和冀西山区一带人民在中共领导下进行战争、土地改革、劳动生产、互助合作以及移风易俗的生活情景。其中《荷花淀》等作品,已成为广泛流传的名篇。

三.介绍小说的基本常识。

★在此之前已经学习过小说,在这里先复习小说的有关知识,为后面根据小说的定义及三要素展开课文奠定基础,,学会小说的分析方法,这里贯穿本课的教学重点

(幻灯④小说的定义及三要素)

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样式。 三要素:人物、环境、故事情节。

四.通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学生四人一小组讨论后回答,教师明确答案,锻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在读的过程中,通过体味这个故事的传奇色彩,感知故事情节。 设计两个思考问题(幻灯片⑤展示思考问题)

3 <芦花荡>说课稿

1.文章题为“芦花荡”,前八自然段交代了与芦花荡有关的哪些内容?(学生通读前八段后回答,不清楚时教师做引导分析) 明确:

⑴ 环境:敌人包围的苇塘。 (幻灯⑥社会环境描写,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抗日战争:从敌人、炮楼、躲避战火等分析) ⑵ 人物:

①老头子:神奇的老英雄(从年龄、任务分析) ②战士:情绪乐观、信心十足(从“响”字分析) ③敌人:监视苇塘(从两个“提防”分析)

2.在这样的环境中,“芦花荡”内发生了什么事情?(学生速读后文简述故事,教师引导总结) (幻灯⑦展示) 明确:情节

开端——护送, 发展——受伤,

高潮、结局——复仇

3.请自由细读文章, 准备复述故事。

★在三要素明确的基础上,让大家复述故事情节,对小说再次整体把握,理清作者写作思路.紧扣本课教学重点

①口述:小说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用“这是……”复述。 ☆学生自由发挥, 答案不求一致 例如: (幻灯⑧展示)

这是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一个故事 这是讲述一个老英雄的故事

这是讲述一个老英雄护送两个小女孩的故事 这是讲述一个老英雄为受伤的女孩报仇,痛打几十个鬼子的故事。。。。。 ②分小组总述:

☆要求同上,但必须有时间、地点以及基本的故事情节,老师做适当的纠正引导(幻灯片⑨展示)

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一个老头子撑着一只小船,在白洋淀里无数次地穿过了敌人的夜间封锁,为游击队运输粮草、护送干部。他不带一枝枪,只靠那只灵巧的篙和水鸭子似的游水本领,在万亩苇塘里穿梭,从未发生一次意外,靠了他,游击队才维系了淀里淀外的交通联络。但有一次他护送两个女孩子在夜间穿越封锁线时,撞上了敌人

4

搜索更多关于: 芦花荡说课稿 的文档
芦花荡说课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6amtl0pdgm17c193744e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