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江苏省各市(区)政府工作报告汇总
各位代表,本届政府任期即将结束。回顾过去的四年,我们在创新提升中锐意进取,在科学发展中加快转型,推动了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再上新台阶,全区呈现出政通人和的良好局面。 四年来,区域经济健康发展,综合实力得到新提升。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着力拓展发展空间,推动经济由外延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转变。科技对经济的贡献度明显提高,唯晶科技、普住光网络、优视杰信息等企业成功引进,奥特佳、天膜科技、南京普天等企业快速发展,2011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31%,比2007年提高15个百分点。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富士通、华泰人寿、天福茗茶等企业成功落户,宜家家居、红星美凯龙建成开业,晨光1865、双龙街产业园等优质载体建成使用,大明路汽车街、卡子门家居商圈等特色片区辐射力明显增强。2011年地区生产总值、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分别比2007年增长76%和88%。
四年来,风光带建设成效显著,人文秦淮彰显新特色。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内涵,加快夫子庙景区扩容升级,全力打造人文秦淮品牌。夫子庙-秦淮风光带软硬件水平明显提升,配套服务功能大幅增强,成功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南京市夫子庙秦淮风光带条例》由省人大颁布实施。区域内明城墙全线贯通,海峡两岸首次联办灯会,秦淮灯会成为国内外知名节庆文化品牌。古琴艺术〃金陵琴派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大报恩寺遗址考
9
2012年江苏省各市(区)政府工作报告汇总
古取得重大发现,佛顶骨舍利盛世重光,?夜泊秦淮?水上实景节目累计演出超过700场,景区知名度显著提升。
四年来,城市建设有力推进,人居环境得到新改善。坚持布局优化、活力再造,深度开发城市空间资源,高标准提升城市功能。老城南保护与复兴纳入全市十大功能板块,完成老城拆(搬)迁超过100万平方米,门东历史文化街区风貌初步显现,门西历史文化景区建设加速推进。基础设施功能不断完善,完成道路拓宽改造15条,配合做好京沪高铁、南京南站、地铁3号线等国家和省、市重点工程;新扩建排水设施和路段管网21处,实施水环境治理工程12项,基本消除淹水片区。人居环境持续优化,整治出新小区60多个、房屋800余幢、街巷道路180余条,新建广场、游园绿地53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提高到41%。灯光亮化、广告店招出新率达60%,全面实施市容管理,强力整治难点顽症,区域综合环境明显改善,为全市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检查作出积极贡献。
四年来,群众生活显著改善,富民惠民取得新实效。紧紧围绕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切实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以创业带动就业,加快发展个私经济,全面取消个体工商户管理费和集贸市场管理费,加大创业扶持和就业援助力度。认真落实岗位补贴、社保补贴等政策,发放灵活就业人员社保补贴6837万元。累计完成职业技能培训超过1万人,实现就业近2.3万人次,
10
2012年江苏省各市(区)政府工作报告汇总
援助困难群体就业5757人。加大困难群体帮扶力度,累计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8000余万元。深入推进社会保险扩面征缴,累计新增社保参保人员4.3万余人。改造老城危旧房153万平方米,建设保障性住房70万平方米,4000余户家庭居住条件明显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07年增长61%。
四年来,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和谐秦淮建设取得新突破。注重教育内涵发展,教学质量稳步提高。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逐步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建立健全人口计生?世代服务?体系,切实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加快社区软硬件建设,全区47个社区服务用房全部达标,社工队伍得到进一步优化。加快推进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累计增加机构养老服务床位518张。《秦淮年鉴》荣获全国年鉴评比特等奖,我区先后获得?全国首批养老服务社会化示范区?、?全国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区?、?省十一五人口协调发展先进区?、?省国防教育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回顾过去四年的工作,我们深深体会到:
必须抢抓机遇谋发展。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和国内宏观政策的调整,我们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主动适应形势变化,不断优化发展环境,牢牢把握老城南保护与复兴、科技创业特别社区建设等重大机遇,狠抓项目推进,破解融资难题,创新运作模式,
11
2012年江苏省各市(区)政府工作报告汇总
老城魅力更加显现,载体建设进展顺利,为秦淮未来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实践证明,只有解放思想,抢抓用好重大发展机遇,才能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阔步前进。
必须彰显特色创优势。秦淮人文资源丰富,历史底蕴深厚。我们坚持向文化要生产力,找准文化与经济、文化与科技的结合点,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推动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发展优势。我们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重点做好文化旅游这篇大文章,提档升级夫子庙-秦淮风光带,发掘、利用老城南历史文化遗存,提升秦淮灯会品牌影响力,形成了区域发展的独特竞争力。实践证明,只有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身特色,才能赢得发展新优势。 必须改善民生促和谐。民生连着民心。我们以改善民生为根本,体察民情、尊重民意,把发展经济与富民惠民统一起来,把现代化建设与利民安民结合起来。千方百计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不断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全面改善城区人居环境,努力让发展成果最大限度惠及于民。实践证明,只有牢固树立发展为民的理念,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信任与支持,为经济社会持续跨越发展营造良好氛围。
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四年来取得的成绩,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支持帮助的结果,是各民主党派、群众团体、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的结果,是全
1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