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有关。所以植物人是指只有呼吸和心跳而没有其他活动的病人,他肯定没有受损伤的部位是脑干。 (4)肺是人体气体交换的主要器官。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有机物和氧气随血液循环到达组织细胞后,在细胞的线粒体内通过呼吸作用氧化分解释放能量,供给人体生命活动的需要。因此,第四节体育课时,小明参加100米赛跑后,大口喘气,吸入的空气迅速在肺中发生气体交换,使血液中的氧气含量增加。 (5)当外界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导鼓膜时,鼓膜的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这些细胞就将声音信息通过听觉神经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听觉中枢),这样就产生了听觉;因此感受声波刺激的细胞位于内耳的耳蜗内。 【点睛】
关键需要同学们对所学的知识全面系统的掌握。
37.每年的5月20日“中国学生营养日”,了解消化系统结构与合理营养的知识,有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请根据人体消化系统结构模式图和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回答问题:
(1)图2中“平衡膳食宝塔”第一层的食物,主要营养物质是_______ 消化这种营养物质的初始部位是图1中的[ ]________
(2)在消化系统中,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是[ ]________,进行该结构的观察实验步骤中,应该将该结构用________将其________,并放入盛有________的培养皿中。
(3)青少年处于长身体的关键阶段,在保证摄入足够的第一、第二层食物的同时,应多吃些处于第三层和第四层的食物,因为这些食物可以提供丰富的________。
(4)图1中标号________所示器官的分泌物能促进但不能对第五层食物进行化学性消化。
(5)某同学午餐常吃两份炸鸡翅、2根肉串、一杯牛奶。根据膳食宝塔的提示,这位同学的这份食谱明显缺少第________层和第________层的食物。
【答案】糖类 ②口腔 ⑦小肠 解剖剪 纵剖 清水 蛋白质 ④ 一 二 【解析】
【分析】
(1)从图中可知:①唾液腺、②口腔、③食道、④肝脏、⑤胃、⑥胰腺、⑦小肠、⑧大肠、⑨肛门。 (2)平衡膳食宝塔的第一级是含糖类丰富的食物,第二级是含维生素和无机盐丰富的蔬菜、水果类,第三级和第四级的食物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第五级是脂肪多的食物。 【详解】
(1)根据平衡膳食宝塔图示可以看出,“平衡膳食宝塔”第一级的食物,是大米、面包、薯类等食品,主要的营养物质是淀粉等糖类。淀粉的消化开始于口腔,被唾液淀粉酶分解为麦芽糖,在小肠内被彻底分解为葡萄糖。
(2)⑦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作用场所,这是因为小肠长约5~6 m,小肠内具有肠液、胰液和胆汁等多种消化液;小肠内壁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增大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的,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进行该结构的观察实验步骤中,应该将该结构用解剖剪将其纵剖,并放入盛有清水的培养皿中。
(3)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人体的生长发育、组织的更新等都离不开蛋白质;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因此应多食用“平衡膳食宝塔”中第三级和第四级的食物,这些食物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
(4)④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消化腺,肝脏分泌胆汁具有乳化脂肪(属于物理性消化)的功能,但不能对第五层食物(富含脂肪)进行化学性消化。
(5)某同学午餐常吃两份炸鸡翅、2根肉串、一杯牛奶,他的食物中具备了脂肪、蛋白质,缺乏维生素、糖类等物质。根据膳食宝塔的提示,“平衡膳食宝塔”第一级是含糖类丰富的食物,第二级是含维生素和无机盐丰富的蔬菜、水果类。因此该同学的这份食谱明显缺少第一和第二层的食物。 【点睛】
解答此题时,既要熟知平衡膳食宝塔中的每层食物的作用,又要熟知人体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缺少任意环节都会给解题带来麻烦。
38.为了探究废电池对水体的污染,李强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步骤: ①将一节5号电池破碎,浸泡在1000mL的清水中2~3天; ②在5只鱼缸上分别贴上标签A、B、C、D、E; ③在5只鱼缸中分别放入等量的清洁无污染的河水;
④在A、B、C、D、E五只鱼缸中分别加入0mL、50mL、100mL、200mL、400mL电池浸出液; ⑤再向各鱼缸中分别放入3条金鱼,定时喂同种饲料,观察并记录情况.结果见下表: A B C D E 所加浸出液的体积/mL 0 金鱼成活时间/天 50 100 200 400 7 1 一直生活良好 15 12 根据以上设计,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该同学提出的假设是_____.
(2)该实验第5步中,放入各鱼缸的金鱼必须是_____. (3)该同学的实验结论是_____. (4)该实验设置A组的目的是_____.
【答案】电池浸出液对水体有污染作用吗 同种、大小、生长状况都相同 电池浸出液对水体有污染作用,且电池浸出液浓度越大,污染越严重 作对照 【解析】 【分析】
实验设计的四个基本原则: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等量原则、科学性原则。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分析数据得出结论、表达与交流。 【详解】 (1)
(2)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因此,该实验第5步中,放入各鱼缸的金鱼必须是同种、大小、生长状况都相同。
(3)B废电池的浓度小,鱼活了15天,E废电池的浓度最大,鱼只活了1天;通过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废电池对水体有污染,而且电池浸出液浓度越大污染越严重。 (4)该实验设置A组的目的是形成对照。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理解对照实验的要求、废电池的危害。 39.下图是人体眼与脑的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
(1)我们既能看清近处物体,又能看清远处物体,这依赖于______(填序号)的曲度可以调节,使得光线折射后,物象总能落在______(填序号)上,最后的视觉形成于上图中的______(填序号)。 (2)我们在静止或者运动时,都能维持好身体平衡,这和图中_____(填序号)的调节有关,其主要是由_____组织构成的。
【答案】② ④ ⑥ ⑦ 神经 【解析】 【分析】
视觉形成的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小脑的主要功能是协调运动,维持身体的平衡。 【详解】
(1)视觉形成的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因此,我们既能看清近处物体,又能看清远处物体,这依赖于②晶状体的曲度可以调节,使得光线折射后,物象总能落在④视网膜上,最后的视觉形成于上图中的⑥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
(2)小脑的主要功能是协调运动,维持身体的平衡。因此,我们在静止或者运动时,都能维持好身体平衡,这和图中⑦小脑的调节有关,其主要是由神经组织构成的。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视觉形成的过程,小脑的功能。
40.如图是反射弧的结构示意图,(一)和(二)表示组成脊髓的两部分结构,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能够接受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的结构是________(用图中数字作答),图中的结构3表示的是________,图中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是________(用图中数字与箭头表示) (2)听到铃声走进教室的反射类型为________反射. (3)图中的(二)是脊髓结构的一部分,它的名称是________. 【答案】1 神经中枢 1→2→3→4→5 条件 白质 【解析】
试题分析:分析题图可知,该图是反射弧的结构,1是感受器,2是传入神经,3是神经中枢,4是传出神经,5是效应器.兴奋在反射弧上的传导是单向的,传导方向为1→2→3→4→5。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
(1)图中能够接受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的结构是感受器,图中的结构3表示的是神经中枢,图中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是1→2→3→4→5。
(2)听到铃声走进教室的反射类型为条件反射。
(3)图中的(二)是脊髓结构的一部分,它的名称是白质。 考点: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