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大纲
《分子生物学》教学大纲
供药学专业(药物化学方向)(本科)使用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分子生物学是从分子水平来研究生命现象的科学,是现代生命科学的“共同语言”,其核心内容是通过生物的物质基础——核酸、蛋白质、酶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功能及其相互作用等运动规律的研究来阐明生命现象的分子基础,从而探索生命的奥秘。
本课程侧重于核酸的分子生物学,从基因展开,围绕DNA复制,转录,表达和调控等方面给予论述。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系统而深入地掌握核酸分子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帮助学生扩大知识面,拓宽专业口径,为学生以后应用分子生物学的手段研究新药以及在分子水平上研究药物代谢规律,阐明药物作用的机理奠定基础。
二、课程基本要求
本课程分为掌握、熟悉、了解三种层次要求。掌握的内容要求理解透彻,能在本学科和相关学科的学习工作中熟练、灵活运用其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熟悉的内容要求能熟知其相关内容的概念及有关理论,并能适当应用。了解的内容要求对其中的概念和相关内容有所了解。
考试内容中掌握的内容约占70%左右,熟悉、了解的内容约占30%左右,了解及大纲外内容不超过5%。
本大纲主要的参考教材为《药学分子生物学(第4版)》(张景海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年7月),该教材属于“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讨会‘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学校药学专业第七轮规划教材”。
三、课程基本内容及学时安排
本课程36学时,主要分为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为药学分子生物学基础,主要介绍了基因的结构、DNA复制、RNA转录、蛋白质翻译、细胞信号转导、常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等分子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第二篇药学分子生物学应用,主要介绍了药物基因组学、药物基因组学、药物蛋白质组学、基因工程药物制备原理等分子生物学在药学领域应用的相关知识。
第一篇 药学分子生物学基础
第一章 基因与基因组(3学时)
【掌握】
1. 基因的分子生物学定义。 2. 基因的分子结构。 3. 基因组的概念。
4. 原核生物基因组的特点。 5. 真核生物基因组的特点。 6. 基因组学的概念。
7. 遗传图、物理图、基因图、转录图的概念及意义。
8. 一些重要的概念:结构基因,操纵子,断裂基因,内含子,外显子。 【熟悉】
1. 基因的功能。
2. 基因组学分类及研究内容:结构基因组学,功能基因组学,比较基因组学,药物基因组学,疾病基因组学。
1
教学大纲
3. 人类基因组的结构特点。
4. 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研究内容及意义。
5. 一些重要的概念:重叠基因,顺式作用元件,反式作用因子,启动子,增强子,沉默子,终止子,重复序列、基因家族。 【了解】
1. 基因概念的发展;基因的分类。 2. 基因与疾病的关系。 3. 线粒体基因组结构特点。 4. 后基因组计划。
第二章 DNA的复制、损伤与修复(4学时)
【掌握】
1. 遗传学的中心法则。
2. DNA复制的一般特征:半保留复制,双向复制,复制的起点、复制子、复制叉、复制方向、复制终点,半不连续复制,复制的高保真性。
3. 与复制起始相关的酶及其作用:解螺旋酶、引物酶、单链 DNA结合蛋白、拓扑异构酶。
4. 原核生物DNA聚合酶的分类、功能。 5. DNA连接酶的作用。
6. 原核生物DNA复制的基本过程。 7. DNA损伤的概念。 8. 点突变的概念。 【熟悉】
1. 原核细胞复制起始点的结构特点。 2. 真核生物DNA聚合酶的分类、功能。
3. 真核生物DNA复制的基本过程:复制起始点的特点;复制的基本过程。 4. 端粒及端粒酶的作用。
5. 逆转录病毒复制的基本过程。
6. DNA损伤的类型和原因:点突变(转换或颠换)、碱基插入、碱基缺失、移码突变,自发突变、诱变突变。
7. DNA损伤修复的主要方式及作用原理:尿嘧啶糖基酶系统,错配修复,无嘌呤修复,光复活修复,甲基转移酶修复,切除修复,重组修复系统,SOS修复。 【了解】
1. 特殊类型的复制:线粒体DNA的复制,噬菌体和病毒DNA的复制。 2. HIV与艾滋病的关系。 3. 限制与修饰作用。
4. DNA损伤修复系统在药物研究中的应用。
第三章 转录及其调控(5学时)
【掌握】
1. 原核生物转录酶及相关因子:RNA聚合酶的组成及各亚基的功能;?因子的功能。 2. 原核生物转录的基本过程。
3. 真核生物RNA聚合酶的分类及功能。 4. 真核生物mRNA的成熟。
2
教学大纲
5. RNA编辑的概念及意义。 6. 复制与转录的异同点。 7. 原核生物转录调控的特点。 8. 乳糖操纵子转录调控机制。 9. 色氨酸操纵子转录调控机制。 【熟悉】
1. 转录因子的概念及功能。
2. 真核生物转录过程(以RNA聚合酶II为例)。 3. 真核生物tRNA的成熟。 4. 真核生物转录调控的特点。 5. 真核生物转录水平调控。 6. 转录因子的结构域。 【了解】
1. 真核生物rRNA的成熟。 2. 真核生物转录前调控。 3. 真核生物转录后调控。
第四章 翻译及其调控(4学时)
【掌握】
1. 蛋白质的合成体系的构成。 2. mRNA在蛋白质翻译中的作用。
3. 遗传密码子的概念及特点:方向性,连续性,兼并性,摆动性,通用性。 4. 氨基酸的活化及氨基酰-tRNA合成酶作用特点、意义。 5. 原核生物翻译的基本过程。
6. 一些重要的概念:开放阅读框架,多顺反子,单顺反子,SD序列 【熟悉】
1. 核糖体(rRNA)的组成、结构及在蛋白质翻译中的作用。 2. tRNA在蛋白质合成中的作用。 3. 真核生物翻译的基本过程。
4. 蛋白质合成与抗生素、干扰素作用机制的关系。 5. 蛋白质合成后的折叠。 6. 蛋白质合成后的加工。
7. 蛋白质的转运与定位:信号肽假说,导肽假说,分泌型蛋白靶向输送至胞外机制。 8. 翻译起始的调控:转录因子的调控作用,5'-AUG的调控作用等。 【了解】
1. 蛋白质合成与动植物毒素的关系。
2. 蛋白质的转运与定位:线粒体、细胞核、溶酶体过氧化酶体等细胞器蛋白质的定位;内质网膜蛋白质的插入和定位。
3. mRNA稳定性对翻译水平的影响。 4. 小分子RNA对翻译水平的影响。
5. 蛋白质降解速率对蛋白质翻译的调节作用。
第五章 细胞信号转导基础(4学时)
【掌握】
3
教学大纲
1. 细胞信号转导的概念。 2. 信号转导的基本过程。
3. 细胞内信号转导的相关分子的类型及其作用:第二信使,酶分子,调节蛋白(G蛋白,衔接蛋白)。
4. AC-cAMP-PKA信号转导途径。
5. 受体酪氨酸激酶介导的信号转导途径。 6. 细胞信号转导的特性。 【熟悉】
1. 细胞信号分子的概念,主要的分类及作用方式。 2. 受体的概念,受体的主要分类及作用方式。 3. 受体与信号分子的结合特点。
4. G蛋白的概念、分类、分子结构及功能。 5. PLC?-IP3/DG信号转导途径。
6. 酪氨酸激酶偶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途径。 7. 胞内受体信号转导途径作用特点。 【了解】
1. 受体丝氨酸/苏氨酸激酶介导的信号转导途径。 2. 依赖于受调蛋白水解信号的转导途径。 3. 信号转导与分子靶向药物的关系。
第六章 常用分子生物学技术(5学时)
【掌握】
1. 分子杂交技术的基本原理。 2. 目的基因的概念。
3. 聚合酶链反应的原理及其应用。
4. cDNA文库的概念及其构建的基本原理。 5. RNA干扰技术的基本原理。 【熟悉】
1. 分子杂交技术的基本过程、应用。 2. 基因敲除技术的基本原理。 3. siRNA设计的一般原则。 【了解】
1. 构建基因敲除动物的基本方法。 2. siRNA制备方法。
3. RNA干扰技术在药学中的应用。
第二篇 药学分子生物学应用
第七章 药物基因组学(3学时)
【掌握】
1. 药物基因组学的概念、主要研究内容及其意义。 2. 个体化合理用药概念。 【熟悉】
1. 药物基因组学与个体化合理用药的关系。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