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细菌为什么需要营养物质?
( 1 )合成原生质的构成物
营养物质的分子可作为一个单位并入一种菌体成分中,或者经过分解后转化为较简单的分子,再合成为菌体成分。
( 2 )产生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
构成原生质为物质在参予生命活动时都能产生能量,但有些称为能量物质的如葡萄糖,在分解时能放出较多的能以供细胞生命活功之用 ( 3 )调节新陈代谢
另外一些营养物质如维生素等,既不能供给能量,也不是构成原生质的物质,但在细菌的新陈代谢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2、
细菌遗传物的物质基础与变异
细菌遗传与变异的物质基础:细菌染色体、质粒、转位因子
细菌染色体即细菌的核质,是一个裸露的环状双螺旋DNA长链,在细菌内以超螺旋形式缠绕成团,但是缺少组蛋白,没有核膜包绕。基因为DNA片段,是决定细菌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
质粒:质粒是细菌染色体以外的遗传物质,是存在于细胞质之中的环状闭合的双链DNA质粒,具有自我复制的能力,可自行丢失或经人工处理质粒,可以转移。质粒有相容性和不相容性,几种不同的质粒同时共存于一个细菌内称相容性。
转位因子:细菌基因组中能改变自身位置的一段DNA序列, 形态和结构的变异、毒力变异、菌落变异、耐药性变异
3、
细菌的快速诊断方法 (1)PCR技术
设计病原体基因的特异引物,细菌标本(不经培养)经过简单裂解、变性后,就可在PCR仪上进行扩增反应,经过25~30个循环,通过琼脂糖电泳即可观察扩增结果,检出病原体。这种技术的特点是简便、快速。
(2)基因探针技术
用标记物标记细菌染色体或质粒DNA上的特异性片段制备成细菌探针,待检标本经过短时间培养后,经过点膜、裂解变性、预杂交和杂交后,利用探针上标记物发出的信号可以知道杂交结果并判断病原体的性质。 二、检测抗原
(1)抗原检测与分析(2)培养(3)生化反应(4)直接涂片显微镜检查 4、病毒感染的过程以及CPE 一、检测核酸
细胞病变作用(cytopathic effect, CPE):
病毒大量复制过程中可损伤细胞核、细胞膜、内质网、线粒体,导致细胞裂解死亡。在体外实验中,通过细胞培养和接种杀细胞性病毒,经过一定时间后,可用显微镜观察到细胞变圆,坏死,从瓶壁脱落等现象,称之细胞病变作用。 感染过程
病毒通过多种途径(水平传播、垂直传播)进入机体,并在细胞中增殖的过程称为病毒感染。
吸附、穿入、脱壳、生物合成(子代病毒核酸复制、蛋白质合成)及装配与释放五个阶段
一·微生物的种类与分布
1非细胞型微生物无典型的细胞结构和产生能量的酶系统,由蛋白质和一类核酸(DNA或RNA)等组成,只能在易感的细胞内增殖,病毒属此类
2·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细胞核分化程度低,呈环状裸DNA团块,无核膜和核仁,除核糖体外无其他细胞器。包括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和放线菌。3·真核细胞微生物 细胞核分化程度高,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胞质内有核糖体、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完整的细胞器。真菌属此类。
微生物在自然界分布极为广泛,土壤,矿层、空气以及江河湖海等都有微生物存在,以土壤中数量最多。在人类与动物的体表以及与外界相通的地方都有大量微生物。 二·人体正常菌群与条件致病菌
条件致病菌的概念 由于宿主免疫防御功能下降、寄居部位改变及菌群失调等因素的影响,某些正常菌群可引起宿主疾病,将其称为条件致病菌 三·细菌的大小与形态
根据其单个细菌外形的不同可将其分为球菌(双球菌、链球菌、葡萄球菌)、杆菌(可分为棒状杆菌、分枝杆菌、双歧杆菌 其大小长短粗细差异较大)、螺旋菌(弧菌、螺菌)。 四·细菌的结构
所有细菌都具备的基本结构为细胞壁(G+厚,G-薄)、细胞膜(磷脂和蛋白质组成)、细胞质及核质 , 此外还有荚膜、鞭毛、菌毛、芽孢等特殊结构 荚膜 某些细菌细胞壁外包绕一层黏液样物质
鞭毛 是由细菌细胞质伸出菌体外的细长而弯曲的丝状物,细菌的运动器官,某些细菌鞭毛与致病有关
·菌毛 鞭毛更细,与运动无关, 普通菌毛、性菌毛
芽孢 某些细菌在一定环境条件下,胞质脱水浓缩,在菌体内部形成一个圆形或卵圆形的小体,是细菌的休眠形式 五·细菌的生理 细菌的生长曲线
迟缓期(Lag)迟缓期的长短随接种的菌种,菌龄及菌量而异,一般为最初培养的1~4小时 对数期(Log)指数期研究细菌的最佳时期
稳定期(Stationary)活菌数保持相对稳定。此期细菌的形态、染色性和生理性状有所改变。抗生素的产量比较高
衰退期(Decline) 衰退期的细菌难以进行鉴定
六·细菌的人工培养
培养基 将适合细菌生长繁殖的各种营养物质合理配制而成的基质。培养基制成后必须经灭菌处理 按营养组成和用途不同分类: 基础培养基:营养培养基:选择培养基:鉴别培养基:厌氧培养基: 人工培养细菌意义:鉴定与研究细菌;诊断与治疗感染性疾病;制备生物制品;在基因工程中的应用
七·消毒与灭菌
消毒:指杀死物体上病原微生物的方法,但不一定能杀死细菌芽孢和非病原微生物。一般消毒剂只能杀死细菌的繁殖体,不能杀死芽孢
灭菌:指杀死物体上所有微生物(包括细菌芽孢在内的所有病原微生物和非病原微生物)的方法无菌指物体中无任何活的微生物存在
方法:热力、紫外线、电离辐射、滤过、干燥、低温 八·细菌的遗传与变异
形态和结构的变异,菌落变异,毒力变异,耐药性变异
转位因子:细菌基因组中能改变自身位置的一段DNA序列,分为三类: (1)插入序列IS:除了与转位功能有关的基因外,不带有任何其他基因
(2)转座子Tn :除了与与转位功能有关的基因外 ,还有一些特殊的基因,如耐药性基因;可在染色体或质粒上,需要转坐酶,插入点必须有反向重复序列
(3)Mu噬菌体:是具有转位功能的大肠埃希菌温和噬菌体,可随机插入宿主DNA中,转移之后原来位置还有 九·细菌的感染与免疫
细菌的致病机制:致病菌致病性强弱的程度称为毒力,包括侵袭力(黏附素 ,荚膜与微荚膜,侵袭性物质,细菌生物被膜)和毒素(外毒素,内毒素)
外毒素 蛋白质,毒性强 择性毒性作用,引起特殊的临床症状;抗原性强不耐热 内毒素 脂多糖 毒性弱 耐热;不能脱毒为类毒素;至发热反应 G-菌
十.细菌感染的检查方法
标本的采集与检测:①尽可能在疾病早期及使用抗菌性药物之前采集②根据致病菌在患者不同病期的体内分布和排出部位,采集相应的标本③严格无菌操作,避免被杂菌污染④采集的标本尽快送检 ⑤血清学检查需采集感染早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液,分离血清⑥标本作好标记,详细准确填写化验单
十一·细菌学各论
病原性球菌:根据其革兰染色将其分为革兰阳性和革兰阴性菌,前者有葡萄球菌、链球菌等;后者有脑膜炎奈瑟菌、淋病奈瑟菌 1?葡萄球菌属
形态与染色:单个细菌呈球形,无鞭毛、无芽孢,在体内可形成芽孢,革兰阳性菌
培养特性:兼性厌氧或需氧,普通琼脂平板孵育,形成圆形、隆起、表面光滑、不透明的菌落;因菌种不同可产生金黄色、白色或柠檬色的脂溶性色素,从而使菌落带上颜色
生化反应:多数菌株能分解,产酸不产气。致病菌株能分解甘露醇,产酸。触酶阳性,该点可与链球菌区分
抗原:大多数金黄色葡萄球菌表面有荚膜多糖,有利于细菌黏附到细胞或生物合成材料表面;还有存在与细胞壁的具有群特异性的多糖抗原;还有大多数葡萄球菌A蛋白(SPA),SPA可与人和哺乳动物IgG的Fc片段非特异性接合,而IgG分子的Fc片段仍能同相应抗原分子发生特异性结合。SPA与IgG结合后的复合体具有抗吞噬、促细胞分裂、引起超敏反应、损伤血小板等多种生物学活性
分类:根据色素、生化反应可分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腐生葡萄球菌,前两者为条件致病菌,后者一般不治病
抵抗力:对理化因素抵抗较强,对碱性染料如龙胆紫染液敏感,对青霉素和红霉素高度敏感 致病物质
①凝固酶 游离凝固酶,分泌至菌体外,被血浆中的协同因子激活后,使液态的纤维蛋白原变成固态的纤维蛋白而使血浆凝固;结合凝固酶位于菌体表面,是菌株表面的纤维蛋白原受体,可与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交联而是细胞凝聚
②毒素包括葡萄球菌溶素、杀白细胞素、肠毒素、表皮剥脱毒素
人体对葡萄球菌有一定的天然免疫力 微生物学检查法 (1)直接涂片镜检
(2)分离培养和坚定 参考标准产生金黄色色素、有溶血性、凝固酶和耐热核酸酶试验阳性、能分解甘露醇产酸
(3)葡萄球菌肠毒素检查 多采用ELISA法,也可用特异性的核酸杂交或PCR技术检测
2.·肠道杆菌
肠道杆菌属于肠杆菌科,是革兰阴性杆菌
(1)正常菌群,但当宿主免疫力下降或细菌寄居部位改变可称为条件致病菌 (2)病原菌如伤寒沙门菌、志贺菌
(3)由正常菌群转变而来的致病菌,如大肠埃希菌由于获得质粒或噬菌体等毒力因子后成为致病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