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深圳市深圳实验学校高一(下)第一阶段考试
化学试题
时间:90 分钟 满分:100 分
第一卷(共 48 分)
一、选择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30 分) 1、下列离子中半径最大的是( )
+ A.NaB.Mg2+ C.O2 ̄
2、下列表示反应中相关微粒的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 A.原子核中有 10 个中子的氧离子: B.N2 的结构式:N=N C.Cl?的结构示意图: D.H2O2 的电子式:
-D.F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8O2 和 16O2 互为同位素
B.核内中子数为N 的 R2+,质量数为 A,则该离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A-N-2 C.C60 和 C70 是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不同核素 D.具有相同质子数的微粒一定是同一种元素
4、同一主族的两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差不可能是( ) ...A.16 B.26 C.36 D.46
5、在 CO2 中,Mg 燃烧生成 MgO 和 C。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元素C 的单质只存在金刚石和石墨两种同素异形体
B. Mg、MgO 中镁元素微粒的半径:r(Mg2)>r(Mg) C. C.在该反应条件下,Mg 的还原性强于C 的还原性 D. D.该反应中化学能全部转化为热能
+
6、钠、铝、氧、氯四种元素两两之间只以离子键结合的化合物有( ) A.2 种 B.3 种 C. 4 种 D.5 种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I 的原子半径大于Br,HI 比 HBr 的热稳定性强 B.P 的非金属性强于Si,H3PO4 比 H2SiO3 的酸性强 C. Al2O3 和 MgO 均可与NaOH 溶液反应
D.SO2 和 SO3 混合气体通入 Ba(NO3)2 溶液可得到BaSO3 和BaSO4
8、2020 年是元素周期表发表 151 周年,期间科学家为完善周期表做出了不懈努力。中科学院院士张青莲教授曾主持测定了铟(49In)等 9 种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被采用为际新标准。铟与铷( 37Rb)同周期。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In 是第五周期第 IIIA 族元素 C.原子半径:In>Al
B.115 In 17 49 的中子数与电子数的差值为 D.碱性:In(OH)3>RbOH
-
9、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元素 a、b、c、d,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 1、6、7、1。a的电子层结构与
-
氦相同,b 和c 的次外层有 8 个电子,c和 d+的电子层结构相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1 / 6
A.元素的非金属性次序为c>b>a
B.a 和其他 3 种元素均能形成共价化合物 C.d 和其他 3 种元素均能形成离子化合物
D.元素 a、b、c 各自最高和最低化合价的代数和分别为 0、4、6
10、下列有关性质的比较,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的是( ) ..A. 酸 性 :H2SO4>H3PO4 B. 非 金 属 性 :Cl>Br
C. 碱 性 :NaOH>Mg(OH)2 D. 热 稳 定 性 Na2CO3>NaHCO3
11、下列由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操作及现象 A 向盛有 Na2SiO3 的溶液中滴加一滴酚酞,然后逐滴加入稀盐酸至溶液红色褪去,试管中有凝胶生成 B 向某溶液中滴加氯水后再加入 KSCN 溶液,溶液呈红色 C 向 NaBr 溶液中滴入少量氯水和苯,振荡、静置,溶液上 层呈橙红色 D 加热盛有 NH4Cl 固体的试管,试管底部固体消失,试管口有晶体凝结 结论 非金属性:Cl>Si 溶液中一定含有 Fe2+ -Br的还原性强于 Cl- NH4Cl 固体可以升华
12、下列各变化中属于原电池反应的是( ) A.在空气中金属铝表面迅速氧化形成保护层 B.金属钠长期放置在空气中变质
C. 红热的铁丝与冷水接触时,表面形成蓝黑色保护层
D. 锌与稀硫酸反应时,加入少量CuSO4溶液可使反应加快
13、发生下列物质变化时,所克服的粒子间相互作用属同种类型的是( ) A.氯化铵与乙醇分别受热变为气体 B.碘与干冰分别受热变为气体
D.NaHSO4 受热熔化与 NaHSO4 于水变为溶液 C.氯化钠与氯化氢分别溶解在水中
14、下列反应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是吸热反应的是( ) A.锌粒与稀硫酸的反应 B.灼热的木炭与CO2 反应 C.甲烷在氧气中的燃烧反应 D.Ba(OH)2 ·8H 2O 晶体与 NH4Cl 晶体的反应
15、X、Y、Z、M、N 代表五种金属,有以下反应: ①Y 与 M 用导线连接放入稀硫酸中,M 上冒气泡;
②M、N 为电极,与N 的盐溶液组成原电池,电子从 M 极流出,经过外电路,流入N 极; ③Z+2H2O(冷水)=Z(OH)2+H2↑; ④水溶液中,X+Y2+=X2++Y。
则这五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
A.Z>X>Y>M>N B.Z>Y>X>M>N C.Z>X>Y>N>M D.X>Y>M>N>Z
二、选择题(共 6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8 分)
-
16、X 元素的离子X2,核外电子数为 m,中子数为 n,w g X 的氢化物中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
17、最新报道:科学家首次用 X 射线激光技术观察到 CO 与O 在催化剂表面形成化学键的过程。反应过程的示意图如下:
2 / 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O 和O 生成 CO2 是吸热反应 B.在该过程中,CO 断键形成C 和O
C.CO 和O 生成了具有极性共价键的 CO2 D.状态Ⅰ→状态Ⅲ表示 CO 与 O2 反应的过程
18、根据下表信息,判断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部分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及主要化合价: 元素代号 原子半径/nm 主要化合价 A.M 元素的金属性大于L 元素
B. 单质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的剧烈程度为 L D. M 与T 形成的化合物具有两性 L 0.160 +2 M 0.143 +3 Q 0.112 +2 R 0.102 +6、-2 T 0.066 -2 19、用 KOH 溶液做电解质溶液,利用反应 6NO2+8NH3=7N2+12H2O 构成电池的方法,既能实现有效消除氮氧化物的排放,减轻环境污染,又能充分利用化学能,装置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电流从右侧电极经过负载后流向左侧电极B.电极 B 发生还原反应 C. 电极 A 极反应式为:2NH3 - 6e- = N2 +6H+ D. 当有 4.48 L NO2(标准状况) 被处理时,转移电子为 0.8 mol 20、化学反应可视为旧键断裂和新键形成的过程。化学键的键能是形成(或拆开)1mol 化学键时释放(或吸收)的能量。已知白磷(P4)和 P4O6 的分子结构如下图所示,现提供以下化学键的键能(kJ/mol):P—P键:a,P—O 键:b,O=O 键:d(a、b、d 都是正数)。则反应 P4(白磷,s)+3O2(g)= P4O6(s)的能量变化为( ) A.吸收(6a-12b)kJ 的能量 B.释放(6a-12b)kJ 的能量 C.释放(12b-6a-3d)kJ 的能量D.吸收(6a+3d-12b)kJ 的能量 21、X、Y、Z、W 是短周期元素,X 元素原子的最外层未达到 8 电子稳定结构,工业上通过分离液态空气获得其单质;Y 是短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Z 元素的单质存在于火山喷发口附近或地壳的岩层里; W 元素比 Z 元素多一个质子。下列有关这些元素性质的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 A.X元素的氢化物的水溶液显碱性B.Y元素的单质可以与强碱溶液反应 C. Z元素的单质在一定条件下能与X元素的单质直接反应生成ZX3 D.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Z < W 3 / 6 第二卷(共 52 分) 三、填空题(共 4 题,共 52 分) 22.(15 分)(1)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 Si 位于元素周期表第 周期第 族; ② NH4Cl 分子中存在的化学键类型有 ③用电子式表示MgF2 的形成过程: ④用“>”或“<”填空: 原子半径 Al Si 离子氧化性 热稳定性 CH4 沸点 SiH4 NH3 HCl Na+ Mg2+ (2) 把与下列元素有关性质相符的曲线标号 A-E 填入相应空格中: ,写出HClO 的电子式: ; ; ①第ⅡA 族元素的价电子数 ; ②第三周期元素的最高化合价 ; ③碱金属单质熔点 ; Na+、Mg2+、Al3+、P3-、S2-、Cl-的离子半径 ; ④第三周期离子 ⑤第二、三周期元素随原子序数递增原子半径的变化 。 23.(13 分)下表是元素周期表主族元素的一部分。 V W X Y Z 已知短周期元素V 是地壳中最多的金属元素。 (1) Z 的元素符号是Se,其原子序数是 ; (2) 写出工业上冶炼V 的单质化学方程式: ; (3) W 的最高价氧化物不溶于水,但能溶于烧碱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 请用一个方程式证明非金属性 Y>X: ...不同化学性质的推测,举例并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编号 化学性质推测 示例 1 2 氧化性 ; ; (5) 探寻同一主族元素性质的一些共同规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在下表中列出对 H2ZO3 各种 化学方程式 H2ZO3+4HI=Z↓+2I2+3H2O 24.(10 分)请回答下列问题: 4 / 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