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导学案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导学案
一、知人论世
1、作者
辛弃疾(1140-1207),字,号,(朝代)著名的爱国词人。 2、诗词风格
豪放派代表作家,与苏轼并称“ ” ,词风。
二、弄清典故,分析情感
稼轩的词长于用典,这首词用典最为突出,可以说是一句一典。 1、本词中共用了几个典故? 2、具体分析典故中包含的情感 典故一:孙权。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此句是怀念孙权的。
(1)、孙权做了什么事值得作者怀念他 (2)、“舞榭歌台”指什么? (3)、表现什么情感? (4)、体现了什么思想主张?
典故二:刘裕。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这句是怀念刘裕的,这个典故所表现的作者的感情与上一个是否一样?
1、刘裕有何功绩?
2、试比较刘裕与南宋皇上的不同表现。 3、作者对刘裕的感情如何? 4、这表现了作者怎样的观点?
典故三:刘义隆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1、刘义隆是个怎样的人? 2、北伐结果如何?
3、作者对刘义隆北伐持何态度?
1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导学案
典故四:佛狸祠
下六句“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实际描写了两种场面,想一想这两种场面一样吗?
1、“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描写的是什么时候的什么场面? 2、“烽火扬州路”指什么?
3、二者对比表现了作者什么情感?
典故五: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1、廉颇和作者在对待国家这方面有何相同之处? 2、国家对待廉颇和作者这方面有何不同之处? 3、“凭谁问,---?”的“凭”如何理解? 4、这表现了作者什么心情?(悲愤)
三、思维拓展
“英雄”一词在南宋时期的诗词作品中经常出现,呼唤英雄成了那个时代的声音。辛弃疾更是通过赞颂自己心中的英雄来抒发自己的爱国之志,请你试着运用类似的方法写一段200字左右的文段,借心中的英雄来抒发自己的志向。
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