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Ⅱ)
[目标导读] 1.结合教材P20图2-6,阐明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并和精子的形成过程进行比较。2.在复习有丝分裂遗传物质变化的基础上,归纳减数分裂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数目的变化规律。
[重难点击] 1.卵细胞和精子的形成过程的比较。2.减数分裂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等数目的变化规律。
1.精子的形成过程
2.下面是有丝分裂核DNA、染色体、染色单体及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变化曲线图,试标出纵坐标表示的含义。
课堂导入
人类的繁衍,必不可少的就是卵子。卵子是人体最大的细胞,也是女性独有的细胞,是产生新生命的母细胞。卵子是由我们通常所说的女性性腺——卵巢产生的,卵子是如何形成的呢?
1
探究点一 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结合教材P19图2-4、P20图2-5,完成下面对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分析,并和精子的形成过程进行比较。
1.卵细胞的发生场所
卵细胞是在人和哺乳动物腹腔内的卵巢中形成的,在其内部有许多发育程度不同的卵泡,卵细胞就位于卵泡的中央。 2.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1)归纳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2
(2)比较卵细胞和精子形成过程的不同点(以动物为例) 场所 精子 动物睾丸 1个精原细胞 ↓染色体复制 1个初级精母细胞 ↓ 2个次级精母细胞(等大) 卵细胞 动物卵巢 减数第一 次分裂 减数第二 次分裂 2个次级精母细胞 ↓ 4个精细胞 细胞质分裂 变形 结果 均等分裂 精细胞变形,成为精子 产生4个有功能的精子 初级和次级卵母细胞不均等分裂 不经过变形 产生1个有功能的卵细胞,3个极体退化消失 相同点 (1)染色体的行为和数目变化规律相同,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①染色体都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复制; ②减数第一次分裂都有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和同源染色体分离; ③减数第二次分裂都有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2)产生的子细胞数目都是四个,且子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减半 归纳提炼
卵细胞和精子形成过程中图像的判断方法
活学活用
1.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有一些不同之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精、卵原细胞是通过减数分裂产生的
B.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可形成4个精子,而一个初级卵母细胞只形成一个卵细胞 C.精细胞经变形形成精子,而卵细胞的形成没有变形过程
D.在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中有极体产生,而在精子的形成过程中无极体产生 答案 A
解析 精、卵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精细胞和卵细胞,但是精、卵原细胞是通过有丝分裂产生的。
3
探究点二 减数分裂中染色体、DNA等数目的变化规律
减数分裂是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分析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核DNA和染色单体的数量变化,有助于加深对减数分裂实质的理解,请结合下列内容分析。
1.仔细观察下表中细胞图像,完成表中内容探究(假设生物正常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2N,核DNA数为2C) 细胞分裂图像 后期 末期 2N 4C 4N 2N→N 分裂次数 减数第一次分裂 分裂时期 间期 染色体数 2N DNA数 染色单 体数 2C→4C 0→4N 前期 2Nq 4C 4N 中期 2N 4C 4N 减数第二次分裂 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N 2C 2N N 2C 2N 2N 2C 0 2N→N 2C→C 0 4C→2C 4N→2N 2.结合上表数据,在给出的坐标系中画出相应的变化曲线,然后分析完成下列内容: (1)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答案
①染色体第一次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末期;原因是同源染色体分离,分别进入两个次级性母细胞,导致子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减半。
②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到与体细胞一样,原因是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导致细胞内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 (2)核DNA数目的变化
答案
①核DNA数目的加倍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原因是DNA分子的复制。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