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徐通锵叶蜚声《语言学纲要》学习指导书课后习题答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4 4:22:09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言来进一步认识这一点,同样的意义,不同的语言选择的语音形式各不相同的;同样的语音形式,在不同的语言中往往代表不同的意义。例如表示“成本着作”这样的意义,汉语用“shū”表示,英语用[buk]表示,这正是语言任意性的表现。

6.同样表示“父亲、母亲”,汉语用“baba mama”,英语用“father mother”,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呢

汉语和英语表示同样意义的词语,语音形式完全不同,这种差别是由语言符号的任意性特点决定的,正因为语言符号的形式和意义之间没有必然的本质的联系,所以不同民族的人在确立语言符号的形式时作了不同的选择,从而造成了语言的差异。 7.为什么人类会有如此多的语言 人类之所以有多种多样的语言,是因为不同民族在创造语言时,选择了不同形式的符号表示意义,形成了差异,形成了各种各样的语言。人类社会有这样多的语言,正好说明了语言符号的任意性特点。

8.为什么说语言符号在所有符号中是最重要、最复杂的一种

①语言符号具有以少驭多的生成机制,具有生成新的结构的能力,具有生成性和开放性。一般符号表达的意义是固定的,因而不能生成新的意义,使用者不可能在使用过程中灵机一动,来个新的创造。而语言符号则可以表达无穷无尽的意义内容,可以由较少的单位组合成较多以致无穷的单位,以少驭多可以说是语言符号和核心。比如有限的语素组成有限的词,有限的词组成无限的句子。

②同一般符号的构成相比较,语言符号是非常复杂的,可分不同的层级。语言符号可以说是人类创造的最为复杂的符号体系,符号单位最多,可以分为音位层和符号层,符号层又可分为语素、词、句子三层,每一层次都有相当数量的符号单位,经过组合可以生成数量无限的句子。而其它似的符号则非常简单,例如十字路口的红绿灯,只有红绿黄三种色彩的变化,军营的军号通过长短音的组合表示不同的意义,构成也很简单。 ③复杂个语言符号则可以表达丰富多彩的意义,人类任何复杂的思想,以及思想感情的微妙之处,都可以通过语言不但出来。比如汉语中可以用“死亡、逝世、殉职、就义、牺牲、驾崩、坐化、驾鹤西归、完蛋、蹬腿”表示不同身份的人的死亡,用“精细、精巧、精美、精致”表示美好的物品的一些细微差别。这样细腻地表达人类的感情的功能,除了语言符号,别的符号不可能做到。

9.语言符号的系统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①从语言的层级看,语言的各个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体现了语言符号的系统性,比如音素组合成音节,音节代表语素,语素组成词,词组成句子;②语言要素内部各个单位之间的相互联系体现了语言符号的系统性;③各个单位之间的组合具有功能上的联系,同时一个单位具有某种功能不能孤零零的,往往有许多具有功能的单位形成一个聚合,可以互相替换,语言单位的组合与聚合,体现了语言的系统性。 10.举例说明什么是组合关系,什么时聚合关系

组合关系是指两个同一性质的结构单位(如音位与音位、词与词等等)按照线性的顺序组合起来的关系。比如“吃”可以同“米饭、面条、馒头、东西”等组合出“吃米饭、吃馒头”等,它们之间的关系就是组合关系,组合关系反映了人类语言单位组合的规则。

聚合关系是指语言结构某一位置上能够互相替换的具有某种相同作用的单位(如音位、词)之间的关系。例如“吃米饭”,其中的“吃”可以用“做”替换,“米饭”可以用“馒头”替换,“吃”和“做”之间的关系就是聚合关系,聚合关系体现了语言单位的功能类别,凡是具有聚合关系的词语,往往具有相同的功能。

《语言学概论》学习辅导书参考答案(第三章) 一、填空题

1.音素 是从自然属性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2.国际音标是以 拉丁 字母为基础构成的,通常把它放在方扩号中,与一般字母区别开来. 3.从物理属性角度看,语音具有 音高 音重 音长 音质四个要素,汉语的声调,就是由于 音高 的变化形成的.

4.人类发音器官分 动力 发音体 共鸣腔三大部分, 共鸣腔 部分主要作用是调节气流,许多不同的音素,就是这一部分的变化形成的.

5.音素分 元音 和 辅音 两大类,其区别的根本点是发音时气流在口腔中是否受阻 .

6.元音的音质是由 舌位前后 舌位高低 圆展与否三个方面决定的,例如“A”是 舌面央 低 不圆唇 音.

7.辅音的发音特征是由 发音部位 发音方法 决定的.例如”P”是 双唇 不送气 清 塞 音. 8.具体语言中具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的最小语音单位就是音位.

9.音位变体可分 自由变体 条件变体 两类.例如汉语某些方言中,声母”l”可以无条件地换成”n”这两个音位是 自由变体 .

10.汉语音节可分 声母 韵母 声调 三部分,其中韵母又可分韵头 韵腹 韵尾. 11.”四呼”是指 开口呼 齐齿呼 合口呼 撮口呼

12.人们在说话的时候,常常把豆腐说成touf,这种音变现象叫做语流音变 .

二、单项选择题

1.音位从 社会属性 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 2.音素i和y的差别是由 音质 的差别形成的. 3.[p][t][k]都是 塞音 .

4. [p’][t’][k’]三个音素的区别是发音部位 不同. 5.口腔中最为灵活的发音器官是 舌 .

6.元音和辅音最本质的区别是 气流是否受阻 . 7.元音[o]具有下列发音特征中的 圆唇高元音 . 8.汉语普通话语音系统中没有发音部位 齿间 . 9.与国际音标[X]相对应的汉语音素是h .

10.按”四呼”来给汉语音节中的韵母归类, ong属于 合口呼 . 三、辨别正误

1.×(音素不具备有区别词形的作用,音位具有区别词形的作用。) 2.×(国际音标有的使用合体字母,而不是双字母,例如、等。) 3.×(元音的音质由三个方面决定,舌位高低只是其中一个方面。) 4.×(声母和韵母是汉语语音学的分类,不是普通语音学的分类。) 5.×(还有圆唇与否的区别。)

6.×(它们是同一音位的条件变体。) 7.√

8.×([g]表示的不是汉语拼音中的g,是浊塞音,普通话语音系统中没有浊塞音。) 9.√ 10.√

四、名词解释

1.音质:就是声音的个性特色、声音的品质。

2.元音:发音时口腔呼出的气流不受任何阻碍而形成的音是元音。 3.送气:发辅音时,有较强的气流通过喉部,就是送气。

4.音位变体:同一个音位在不同位置上的代表音素,就是音位变体。 5.区别特征:就是一个音位与另一个音位相互区别的发音特征。

五、分析题(*说明:因无法输入国际音标,故有些地方用汉语拼音标写。请大家在做练习时注意将汉语拼音改写为国际音标(可参见《学习指导书》P188)。 舌面前、低、不圆唇元音 A 舌面央、低、不圆唇元音 ɑ 舌面后、低、不圆唇元音 y 舌面前、高、圆唇元音 p 双唇、不送气、清、塞音 b 双唇、浊、塞音 d 舌尖前、浊、塞音

t‘ 舌尖前、送气、清、塞音

2.根据描写指出音素(6分,每小题1分) ①[ e ]

②[ ](反写的c、见教材P61) ③[ y ] ④[ p ]

⑤[ ](拼音的ch、见《学习指导书》P188) ⑥[ ](拼音的x、见《学习指导书》P188)

3.指出汉语普通话中下列音位的区别特征(6分,每小题1分) ①送气与否不同,前者不送气,后者送气。 ②圆唇与否不同,前者不圆唇,后者圆唇。

③舌位的高低不同,前者是高元音,后者是半高元音。 ④舌位的前后不同,前者是舌位前,后者是舌位后。 ⑤发音部位不同,前者是舌尖前音,后者是舌面前音。 ⑥发音方法不同,前者是清辅音,后者是浊辅音。 六、问答题

1.人类发音器官分为哪几部分各部分的作用是什么

人类发音器官可分动力、发音体、共鸣腔三大部分。动力部分控制气流的进出,为发音提供动力;发音体部分主要的发出声音,这部分主要作用的是声带;共鸣腔部分包括口腔和鼻腔、咽腔,主要作用是调节气流,发出各种各样的音素。 2.音高和音重在汉语中是否区别意义举例说明.

音高指声音的高低,音重指声音的强弱,它们在汉语中都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汉语的声调就是由音高的变化形成的,同样的元音和辅音构成的音节,声调不同,意义就不一样,例如

“刀子”和“稻子”,就是通过声调区别的。音重也可以区别意义,比如轻重音就是由音重的变化形成的,比如“莲子”和“帘子”中的“子”,音重不同,意义就不一样。 3.元音和辅音有哪些方面的区别

①气流是否受阻,这是元音和辅音最本质的区别,发元音时,气流通过口腔一定不受阻,发辅音时,气流通过口腔一定在某个部位受到阻碍。

②发音器官各个部分是否保持均衡紧张,发元音时,发音器官各个部分保持均衡紧张,而发辅音时,只有构成阻碍的那部分器官紧张。

③气流强弱,发元音时,呼出气流不受到阻碍,因而较弱,而发辅音时,因为呼出气流必须克服阻碍才能释放出来,因而气流比较强。

此外,还可以通过声带振动与否和发音时时间持续久暂观察二者的区别。 4.举例说明什么是对立,什么是互补

音素间的对立关系是指不同的音素可以出现在相同的语音环境中,它们的差别能够区别词的语音形式和意义。判定对立关系的方法是找到一个语音环境,然后用替换的方法进行测试。例如汉语gāng,意思是“钢”,如果把其中第一个辅音g换成k,后面的韵母不变,成为kāng,那么词的语音形式变了,意思也变成了“糠”,可见,在这个音节中,[k]和[k‘]是不能互换的,[k]和[k‘]就是对立的关系。又如英语bad,意思是“坏的”,如果把其中的b换成d,这个词的语音形式变成了dad,与原来不同,含义也相应发生了变化,变成了小孩口语说的“爸爸”,可见,b和d是不能互换的,因此b和d之间的关系就是对立关系。 互补关系是指几个不同的音素各有自己的出现环境,它们从不在相同的语音环境中出现和互相替换。处在互补关系之中的几个音素不可能出现在相同的语言环境里,因而不能起区别意义的作用,我们就有可能把它们归并为一个音位,使它们成为这个音位的几个条件变体。例如汉语普通话[、a、A、ɑ]四个音素出现的语音环境是各不相同的,在正常情况下,出现[]的地方不会出现其他三个元音,[a]、[A]和[ɑ]的情况也是如此。这四个元音音素的出现环境互相补充,不会有对立现象。因此我们有可能把它们归入同一个/a/,让它们成为/a/的四个条件变体。

5.举例说明汉语音节结构的特点.

汉语(普通话)音节由声母、韵母、声调三个部分构成。声母由辅音充当,韵母由元音或元音加上鼻辅音构成,其他辅音不能出现在音节末尾,有的音节没有辅音声母,但绝对不能没有韵母和声调。在韵母中,有的音节没有韵头和韵尾,但绝对不会没有韵腹。

《语言学概论》学习辅导书参考答案(第四章) 举例解释下列名词

1.内部曲折:指的是依靠词根中的元音或辅音的变化来表达不同的语法意义的手段.如:(英语)foot(脚,单数)-feet(脚,复数),goose(鹅,单数)-geese(鹅,复数),build(建设,现在时)-built(建设,过去时)等.

2.后缀:是词缀的一种,粘附在词根语素的后面构成新词,如:汉语的\者\放在动词形容词(或语素)后面表示跟这个动作形状有关的人——作者,编者,长者,工作者,劳动者,等等.又如英语的-er/-or接在表动作的词(或语素)后面,表示跟该动作有关的人-worker(工作者),teacher(教师),publisher(出版者),translasor(译者)等等.

徐通锵叶蜚声《语言学纲要》学习指导书课后习题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6btvk4dtkr4n7xz5eecp3x5if1klmb00ayp_3.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