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课题申报书模板精选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office模块”校本课程开发和实践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 (一)问题的提出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应用渗透到各行各业各个领域,要求每个职业人都会应用,而不再仅是专业人员的领域,具有非常广阔的普遍性。如何能够让高中学生在较少的课时内学习到更多的计算机office应用知识,是当前高中计算机教学必须解决的问题。特别是我们的学生文化水平参差不齐,很多学生经常上网玩游戏、聊天等,但对于应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等专业知识却一窍不通。
从近些年一些国家在改革中等教育结构中,将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统合成综合高中的趋势看,普通高中强化技术课程,形成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在技术学习内容上的统整和学习资源上的共享机制,这将成为众多国家关注的问题。现在我们使用的统编出版的教材知识更新慢,而且内容简单,已经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需要。下学期湖北省进入新高考,选课走班成为一种趋势,学生职业规划需要知识和技能支撑。目前我校还没有自己的校本教材,职业规划研究也涵待起步,因此,很有必要开发适合学生现状,能够提高学生office理论、操作能力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校本教材,为学生职业规划奠基,为学校校本课程开发探路。有效地实现这一目标,将有助于学校“面向每一位学生,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为学生多样化发展铺路”办学理念的落实。 (二)课题的界定 1.普通高中:本课题中主要研究对象为我校学生,尽管最近我校被评为“黄石市示范高中”,但是学生生源起点仍然不高,本课题主要立足于本校范围来研究实施。 2.校本课程:校本课程是由学校部分教师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与国家课程相比,在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课程编制、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呈“三位一体”的态势,将会更符合本校学生实情。
3.office模块:Office是美国微软公司(Microsoft)出品的一个办公软件,此套件包含了大家最常用的文字处理软件Word、电子表格软件Excel和演示文稿软件PowerPoint。目前各行各业office办公软件是每一个从业者必备的信息技术技能。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国内教育界对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有很多,主要有两个研究方向,是对校本课程理论层次的研究,诸如校本课程发展的研究、评价的研究、实施策略的研究。在知网输入“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字段进行检索,检索结果共有17条,如郑茜的《徐州市第三十四中学信息技术校本课程的个案研究》、韦国的《基于信息技术的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等。从研究问题来看,部分专家学者由于离实际课堂教学较远,研究大多宏观地论述信息技术校本课程的实施与评价上,没有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理解学生的需求;而另一方面, 信息技术教师由于自身的角色束缚,大多研究比较微观, 主要集中在具体课程的教学设计、具体知识的讲授和教学方法上。如何更多地关注学生的信息应用能力提升的需求、如何关注信息技术工具性及服务于其他课程学习的需求角度的研究则十分少见。从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上来看,研究者大多以小学或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内容为研究对象,而对高中信息技术研究很少,对高中信息技术的单独office模块的研究,在检索时未找到系统的研究信息,面对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office模块的实际问题与学生以后职业规划的需求,我们认为开展高中信息技术校本课程的研究是很有必要和价值。 (四)选题意义和价值
1.选题意义:从课程标准出发,以学生的实际需求为立足点,本研究的目标为:通过对校本课程开发理论的研究,在分析高中信息技术课程选修模块教学现状的基础上,开发“office模块”校本课程,并搭建课程平台,为学生选课走班提供支撑,同时为学生职业
规划课题、课题界定、研究现状、选题意义、研究价值、理论依据、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创新之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施步骤
优秀课题申报书模板精选
规划奠定基础。 2.选题意义:
2.1通过高中信息技术学科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形成专题化、多样化、结构化的“教”与“学”资源,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和运用能力。
2.2研究校本课程开发的相关理论用于指导本校信息技术校本的开发与实践,在运用中对这些理论进行相应拓展。
2.3通过本校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的个案研究,探究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开发的一般流程、方法及存在的问题等,为高中信息技术校本课程的开发提供经验启示。 二、课题理论依据、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创新之处 (一)课题理论依据
1.高中信息技术学科课程标准。标准中提出:“信息技术课程要体现5大理念,即:①提高信息素养,培养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②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打造终身学习的平台;③关注全体学生,建设有特色的信息技术课程;④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倡导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实践;⑤注重交流与合作,共同建构健康的信息文化。”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在一定的社会情境下,学习者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一定的学习材料,通过主动探究、主动发现,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获得的,而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获得的。
3.最近发展区理论。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指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也就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教师在教材内容的整合、学习资源的构建及课堂教学实践的过程中,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带有一定难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下一发展阶段的水平,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 (二)研究目标 1.教育目标
通过对信息技术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探究,初步形成一套专题化学生学习资源,丰富学生选课走班学习资源,提高学生office实际运用能力,最终内化为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
2.科研目标
通过对信息技术学科office模块教材内容的有机整合与优化,初步形成比较完善的office专题化课程体系,丰富学校校本课程。 3.工作目标
通过本课题研究,促进教师课程开发意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成长。 (三)研究内容
1.分别从教师与学生的角度,调查信息技术office模块课堂教学现状与学生知识需求; 2.针对现有信息技术课程资源office模块进行整合与优化,开发高中信息技术学科专题化教学校本课程;
3.从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课程内容、课程资源开发、校本课程教学策略、校本课程评价、校本课程开发流程等五方面进行研究。 (四)研究假设与创新
根据文献综述及问卷调查研究,课题组尚未发现以专题化课程整合、学案导学、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任务驱动式教学相结合的信息技术office模块校本课程研究,这种专题化高中校本课程开发研究对于同类学校、相同学科教师进行课程建设与课堂教学研究会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具有一定的实践借鉴价值,这也是本课题的创新之处。
规划课题、课题界定、研究现状、选题意义、研究价值、理论依据、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创新之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施步骤
优秀课题申报书模板精选
三、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施步骤 (一)研究思路
1.校本课程office模块编排的内容和目标:
1.1初级阶段:学生能用文字处理系统Word写一篇通知(操作步骤:(建立文档——输入内容——设置格式等),能用电子表格软件Excel制作一份座位表(建立表格文件——输入内容——设置单元格格式等),能用演示文稿软件PowerPoint制作一个简单的课文介绍(建立幻灯片文件——输入内容等)。
1.2中级阶段:学生能用文字处理系统Word写一份个人简介(建立文档——输入内容——设置格式——插入照片——设置图片格式),能用电子表格软件Excel制作一份班级期末考试成绩表(建立表格文件——输入内容——进行数据处理——设置单元格格式——输入表头——插入图表等),能用演示文稿软件PowerPoint制作一个汇报表演(建立幻灯片文件——输入内容——选择模板——插入新幻灯片——设置幻灯片切换方式等)。 1.3高级阶段:熟练运用每一个软件,可以制作出自己想要的成品。
2.课程开发实施评价设计:拟计划以访谈和问卷形式,形成课程评价机制。 (二)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阅读相关理论书籍和网络资料,参考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综合分析,寻求理论支撑,把握高中信息技术学科office模块课程资源、学习资源及课堂教学新模式的实践创新点。
2.调查法。通过教师问卷调查,了解当下高中信息技术课堂office模块教学的现状及教学困惑,寻找解决问题、提升教学效率的方法;通过学生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在学习office模块的需求与困惑,了解学科课程学习的重难点,了解学生在创新性应用信息技术为学习与生活服务方面的契合点,掌握研究的脉络 3. 行动研究法。通过课题组教师信息技术课程office模块教学实践,将专题化的课程资源整合与优化、专题化学案编制研究,把学科教学、学习资源开发、课程建设于一体,使之变成一种研究过程,以学习、实践、反思和重构为主线,在行动中实践探索,在反思中不断修正完善,不断实现课堂教学的实践创新。
4.经验总结法。在实践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课题研究重点,不断总结完善适合一中学生发展的信息技术office运用的课程资源、学案以及其他资源,特别是要注意积累成功的课堂教学案例和问题反思等研究素材。 (三)技术路线
(四)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2018年7月-2018年10月)课题准备阶段
1.通过文献研究,开展课题材料的搜集整理,成立课题组,进行理论学习和培训。 2.制定研究方案,召开开题会,进行课题分工与论证。 第二阶段(2018年11月-2019年8月)课题实施阶段
1.通过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了解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office模块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与需求,研究学科课程标准、学科特点和学生思维发展水平与特点,结合学生学业考试大纲,以office专题进行课程整合与优化。 2.根据问卷结果进行数据统计,寻找开发信息技术校本课程的基本原则。以高一信息技术课堂和高一选课走班教学为依托,针对office专题对应进行信息技术校本课程教学资料、学习资料的开发和整理,形成信息技术校本课程office模块教学策略,将其应用于课堂教学实践,并不断在学生学习与测验中加以求证。探索校本课程学习评价机制,确保校本课程良性运转。
规划课题、课题界定、研究现状、选题意义、研究价值、理论依据、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创新之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施步骤
优秀课题申报书模板精选
3.在日常教学实践中逐渐完善,形成基于本校实际的信息技术校本课程体系,编制信息技术office模块校本教材、学案集。
4.梳理研究过程,寻找我校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开发流程,并建立校本课程评价体系。 第三阶段(2019年9月-2019年12月)课题总结阶段 1.整理和完善课题研究所有档案材料。
2.提炼研究成果,并以专题化校本课程教材和学案集的形式呈现出来。 3.撰写研究报告,做好结题的相关工作,申请结题。
规划课题、课题界定、研究现状、选题意义、研究价值、理论依据、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创新之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施步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