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一
【知识梳理】
方向:自 向 ,从北极上空看呈 ;从南极上空 看呈 。
周期:一个 年, 日 时 分 秒。
形状:近似正圆的 。 1.公转 轨道: 近日点: 初。
远日点: 初。
角速度: 点较快, 点较慢。 速度: 线速度: 点较快, 点较慢。 2.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 (1).地球运动是 与 的叠加。 (2).黄赤交角:指 平面与 平面的交角,目前是 。 (3).影响:使太阳直射点在 之间往返运动,并使地面获得太阳的辐射能量因时因地而变化。 【探究重难点】
探究一 教材P14图1.17地球公转轨道。 1.地球公转和自转的方向是否一致?
2.据下图分析,地球从图中A点公转到B点与从C点公转到D点所用时间相比有何差异(AB与CD等距)?为什么?地球从A点开始公转,又回到A点时所用时间是多少?
【考例】 关于下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此图为公转轨道图,公转轨道是正圆 B.地球过A点时的运动线速度略大于B点 C.地球运行至A点时大致是1月初 D.地球从A点出发再返回到A点所需的时间恰好为1恒星年
探究二 黄赤交角
【考例】 (1
(2)图中字母代码表示的含义是:A为 星;B为 面;C为 面。α、β两角中, 为黄赤交角,度数是
(3)黄赤交角度数与回归线度数关系是 。
(4)地球在公转过程中表现出的特点是 和 基本不变。
(5)假如黄赤交角变为30°则全球的直射范围与极昼极夜范围有何变化?在图上画出。
探究三 太阳直射点
根据我们绘制的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示意图讨论下列问题
⑴ 太阳直射点一直向南移的时段是 ⑵ 太阳直射点一直向北移的时段是
⑶ 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且一直向南移的时段是 ⑷ 地表各点一年中接受阳光直射的次数:
①南、北回归线上的各点一年中有 次阳光直射的机会。 ②南、北回归线间的各点一年中有 次阳光直射的机会。 ③南回归线以南、北回归线以北的各点一年中 阳光直射机会。 ⑸回归线与极圈数值的关系 。
(6)区分二分二至与近日点与远日点的关系 【考例】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指出直射点移动路线上B、C、D三处的节气名称和所在的纬线名称:B ,C ,D 。
(2)写出∠α的度数和表示的含义以及存在的结果。
(3)直射点在C处的运动方向为向 (南或北),D处的运动方向为向 (南或北)。
(4)当黄赤交角变大时α的度数会 (变大或变小),温带的范围会 (变大或变小)。 【课堂检测】
1.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的原因是( A. B. C. D.
2.当地球公转运行到远日点附近时,地球上可能出现的地理现象是( A.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都较快 B. C.D.
3.下面四幅图中,正确表示地球绕日公转示意图的是(
A.①② B. C.③④ D. 4.当太阳直射点逐渐南移时,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A. B. C.此时间段内的3月21 D. 5.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地 B. C. D. 6.每年的劳动节到国庆节,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是( A.先向南再向北 B. C.一直向南 D. 7.读“地球公转及其轨道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B.地球运行至A点时大致是1 C. D.地球过A点时的运动线速度略小于B
8.若黄赤交角由现状变至23°31′,则会引起的现象是(
A.北极圈范围增大,南极圈范围减小 B. C.7月份南半球中低纬地区昼长与夜长的比值减小 D. 9.2006年6月4日以来,福建省中北部持续发生暴雨和特大暴雨,致使闽江支流建溪和霍同溪发生50 )
A.B.C.D.
10.夏至日,下列哪个地点单位面积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最多( A. B. C. D. 11.读“地球绕日公转二分二至日
(1)在图中用箭头标出地球自转和公转方向。大致标出近日点和远日点的位置。
(2)图中A、B、C、D四地位于近日点附近的是 ,位于远日点附近的是 。 (3)当地球运行到C点时,公转速度较 ,此时南半球为
(4)自地球公转到C点开始,过D点到A点,在此时段,地球公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有何变化
(5)地球公转自B—C—D与自D—A—B
12.
(1)当太阳直射点位于A点时,为 日,当太阳直射点位于D点时,为 (2)当太阳直射点由B点移动到D
(3)太阳直射点从A点到再次回到A点的时间间隔为 (4)太阳直射点位于图中
【学习反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