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肇庆市历史文化资源调查报告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10/25 10:52:34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鼎湖山则是广东四大名山之首,景区中的庆云寺是广东四大名刹之一,其独特的东方建筑风格闻名中外。景区内的荣睿纪念碑,是为纪念日本入留学僧荣睿大师圆寂端州而建,1979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同时,鼎湖山从山麓到山顶依次分布着沟谷雨林、常绿阔叶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等森林类型。而保存较好的南亚热带森林典型的常绿阔叶林是有400多年历史的原始森林。这里还有野生高等植物1843种,栽培植物534种,其中珍稀濒危的国家重点保护植物23种,以鼎湖山命名的植物有30多种,鼎湖山因其独特的研究价值闻名海外,被誉为华南生物种类的“基因储存库”和“活的自然博物馆”。1956年,成为我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1979年又成为我国第一批加入联合国科教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保护区。目前,鼎湖山已成为研究开发生态休闲文化的理想基地。

此外,500公里环市公路把城区的星湖风景区、德庆的盘龙峡、封开的龙山、四会的贞山、广宁的竹海大观、怀集的燕岩、高要的广新生态园和鼎湖九龙湖等全市十几个景点景区联成一个旅游网络。近年来,每年前来观光的中外游客近400万人次。

目前,随着人们观赏水平的提高,文化旅游已成为风景名胜区的主要内容。纵观肇庆的风景名胜区,普遍存在重自然风光,轻人文内涵的现状。热衷于建新景点、完善基础设施,而对景区千百年历史的文化资源却不加以挖掘利用,如作为旅游核心区的星岩景区,千百年来留下了许多动人的故事,美丽的传说就未有充分整理利用。更难听到,天造地设、鬼斧神工的七堆山如何形成的,未有地质变化等来释解。利用七星岩这品牌开发反映历史文化的纪念品严重缺乏,与文化系统结合反映肇庆历史文化的歌舞,民间戏剧等进入旅游景区。不进行合理有效的整合和展示,使景区的历史内涵和文化品位不能凸现。因此,在今后的规划中要对具有重要历史文化价值的七星岩、鼎湖山景区和封开的龙山、怀集的燕岩等风景区进行重点规划,丰富文化内涵、提升文化品位、打造文化特色、重朔文化旅游新形象。

二、肇庆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的建议

肇庆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工作,由于有市委、市府的高度重视,有建设文化名市的所言所策,有全市文化交流的多年不懈努力,有全社会的共同关注与参与,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存在的问题仍然很多,还有许多重点课题在前面,需要花大力气去解决。

(一)摸清核对,深入论证、形成成果。

按照市委宣传部、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意见》的要求,从今年6月份起,对全市的历史文物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普查。证明了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肇庆,拥有极为丰富的历史遗产,具有独特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为了使丰富而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进一步得到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还需作进一步的摸底核对,这是实施保护、利用工作的主要前提。现存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近现代代表性建筑及重要史迹,石刻等不可移动文物,历史文化街区、村镇数量、分布、时代、面积、保存状况、环境状况、文物价值和开发利用价值、馆藏文物数量、级别、品类、价值和保存状况等,都做到心中有数。此外,要加大对端砚等民间工艺、龙母诞等民间节庆非物资文化遗产作全面详细的统计,按技术要求和规范对非物资文化资源进行分类收集、整理,全面掌握其种类、数量、分布状况,生存环境和保护现状。在这次全面摸清核对的基础上,作出保护规划,将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要细化具体每一处文物的针对性保护措施。做好不可移动文物的“四有”工作,对未定级别的,迅速定级。同时,着手编辑出版全市的历史文化资源丛书。结合文化部“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的命名工作。在全市继续开展争创“广东省民族民间艺术之乡”和“优秀民间艺术师”的活动。这样才能起到保护和合理利用丰富多样的历史文化资源的作用,而且更重要的是加快经济与文化的结合,市、

县各级领导进行科学决策和借助文化资源发展地方经济的重要依据,为肇庆的对外交往和合作提供更广阔的空间,提高肇庆的知名度。

(二)加强责任,更新观念,保建并举。

加强对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既是我们文化工作者的崇高职责,也是建设文化名市工作的重要内容和现实要求。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建设的跨越发展,不可否认,我市的文化生态环境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从这次的普查中,我们可以看到,有许多不可移动的历史文物遭到不同程度的损坏,一些依靠口头或行为传承的非物资文化遗产也正在逐年消失,抢救保护历史文化资源,刻不容缓。因此,我们必须从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好历史文化名城,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按照文物保护法的要求,切实做好该项工作。

要认真处理好“保护、抢救、利用、管理”的关系,全面准确地领会贯彻文物保护工作的十六方针,确立“保建并存”的新观念,增强合理利用发挥社会和经济效益就是最好的保护的意识。彻底改变目前一些地方、单位“保护为主、抢救第一”,讲得多,努力做,而“合理利用,加强管理”意识差,不会做的被动局面。把抢救和保护放在首位的基础上,在“利用”、“管理”方面,要采取积极的态度,稳妥的办法,不能把文物保护与经济发展,与群众文化生活割裂开来,要善于运用与时俱进的创新意识和工作方法来处理和解决问题,使文物在有效保护中合理利用,在合理利用中有效保护。增强文化文物工作与经济工作的有机融合,在注意社会效益的同时,也要追求适当的经济效益。

(三)创新体制,整合资源,打造品牌。

去年,市委提出了建设文化名市的战略目标,并且着手制定“十一五”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规划,为文化事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然而,就文物保护角度而言,从这次的普查中,许多地方单位都反映资金短缺,难以有效地保护历史文化资源。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进行体制创新。市委、市府将根据《文物保护法》及省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建设文化大省的若干配套经济政策的精神,在市场准入,放宽搞活,征缴税费,引进人才等方面,对文化产业给予足够的发展空间。对一些已经具备保护条件,国家政策允许开放利用的文物单位,在严格保护和加强管理的前提下进行合理利用,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文化旅游是文化产业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必须以文化产业的全新理念去审视旅游业,从这次的普查中,我们可以看到,肇庆旅游业有深厚独特历史文化背景为基础,广信文化、端砚文化、宋文化、包公文化、等等。故此,整合资源,不仅在文化系统内整合资源,更应在与旅游的结合上整合资源,充分发挥肇庆历史文化资源特有的历史价值,以文化品牌提升旅游层次,以旅游产品来展示肇庆的历史文化底蕴,建立文化——旅游——经济的产业链条,最终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走文旅结合之路,必须根据肇庆的实际,形成特色,打造品牌。重点发展“一带、两廊、三主题”。

一带即:重点建设肇庆城区西江北岸的历史文化旅游带。保护开发历史资源,形成白沙龙母文化景区、梅庵禅宗文化旅游区、宋城墙文化旅游区、七星岩历史文化旅游区、阅江楼历史文化旅游区、四塔历史文化旅游区、端砚历史文化旅游区、鼎湖山庆云寺宗教文化旅游区,鼎湖蚬壳洲与砚洲历史文化旅游区九大区域。近期要重点做好开发、建设、保护以宋城墙、包公府衙为重

点的古宋城文化景区,把它建成西江流域宋代政治名人史迹的展示基地、宋代建筑文化展示基地、宋代民俗文化风情的展示基地;建成旅游观光、娱乐休闲,特色商贸的文化景点;建成肇庆人文景观的核心,并与星湖、鼎湖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这个全市自然景观的核心融为一体,成为肇庆新的文化旅游的品牌。

二廊,指西江历史文化走廊和绥江历史文化走廊。两江历史文化走廊,主要是开发建设从砚洲岛,蚬壳洲和羚羊峡的历史文化资源,开发以七星岩岩洞,千年诗廊,摩岩石刻,水月宫等历史人文景观和道教文化;开发建设以宋城为主体的宋文化景区;完善德庆悦城龙母庙的保护和建设;完善封开古广信文化,古岭南土著文化有关景点的保护和建设,配合肇庆城区西江北岸的历史文化旅游带,形成历史文化旅游精品。绥江历史文化旅游走廊建设,以四会玉器文化街、广宁竹子文化园、怀集金丝燕文化节和禅宗六祖文化等为连接点。进一步挖掘怀集等地的“贵儿戏”、“古代雅言音系”等丰富的民俗文化,配合广宁、怀集生态文化,建设绥江文化走廊。

三大主题,是指历史文化旅游,红色文化旅游,特色文化旅游,重点打造历史文化旅游。在这次历史文化资源普查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各类的历史文化资源,如龙顶岗古墓葬群、康乐中路三朝古墓遗址公园、古村落、古民居等,进一步加大对现有的历史文化资源和即将开发的历史文化资源的整理、包装、提升的力度,促进以岭南文化、龙母文化、宋文化、包公文化、端砚文化等具有肇庆特色的文化精品的进一步升华,增强我市历史文化旅游的竞争力。红色文化旅游,进一步完善,改造以阅江楼为中心的阅江楼景区,把它建成爱国主义教育和红色文化传播的基地。进一步保护开发、利用广宁县彭湃领导的农民革命运动发祥地之一、粤桂湘边纵队根据地的红色文化资源,形成红色文化旅游的经典。特色文化旅游,要定期举办四会柑桔、玉器文化节、德庆龙母诞文化节、端州端砚文化节、广宁竹子文化节、怀集金燕文化节、封开岭南古都文化节、高要饮食文化节、鼎湖生态旅游文化节。通过各种节庆提高地方知名度,美誉度,促进文化的传承、商机的挖掘、投资环境的改善,真正在保护中合理开发历史文化资源,把文化产业培养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文化名市建设和地方经济的协调发展。

搜索更多关于: 肇庆市历史文化资源调查报告 的文档
肇庆市历史文化资源调查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6cba58ez4e570pk9t1su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