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文学》在线考核(总分 100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儿歌
答:儿歌是以低幼儿童为主要接受对象的具有民歌风味的简短诗歌。它是儿童文学最古老也是最基本的体裁形式之一。 2、寓言
答:寓言是用比喻性的故事来寄托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的文学体裁,字数不
多,但言简意赅。
3、幼儿生活故事
答:幼儿生活故事是幼儿故事体裁的一个大类,它是以现实的幼儿为主要人物,以他们的日常生活、活动为题材的故事。
4、幼儿散文
答:幼儿散文是为幼儿创作,适合他们欣赏的篇幅短小、知识性强、写法自由、文情并茂的一类文章。幼儿散文是散文的一部分,它具有散文的一般特点。 幼儿散文与成人散文是从接受对象的特殊性而区分出的两个概念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简述幼儿文学的文体分类。 答:
唱诵类:儿歌、幼儿诗。
讲述类:幼儿童话和寓言、幼儿故事、幼儿散文。 综合类:图画故事、幼儿戏剧。
2、简述幼儿文学语言的创作要求。
1
答:对幼儿文学作品语言的要求:一是可接受性,即作品中的语言要适合幼儿的理解水平;二是超前性,即作品中的语言,要稍稍超出幼儿的实际理解能力,以不断提高他们的言语水平。
3、简述幼儿文学的功能。 答:
1、引导幼儿从自然人向社会人的发展。 ①幼儿文学要向幼儿传达日常的生活知识。 ②幼儿文学还需传递社会的道德规范。 2、增长幼儿的知识,培养幼儿的求知兴趣。 3、丰富幼儿的语言和情感,提高思维和想象能力。 4、培养幼儿的美感,提高审美能力。 5、愉悦幼儿的身心,培养活泼开朗的性格。
4、简述幼儿图画书的文字要求。 答:
(1)这里所说的文字,包含两种含义,一是有文图画故事中的文字,一是无文图画故事中的构思。二者总的要求是要符合幼儿的兴趣、爱好和接受水平,符合幼儿文学语言的要求。
(2)要有可视感和动感。 (3)要有节奏感。
(4)精练、准确、生动、有色彩。
三、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结合作品阐述幼儿童话的基本特征及其表现手法。
2
答:童话故事是文学宝库中一颗闪烁着耀眼光芒的翡翠明珠,是一部不朽的文学瑰宝。它以美丽神奇、曲折动人、扣人心弦的故事和其独特的文学艺术魅力折服了世界上一代代的老少读者。
童话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 它启迪儿童心灵,陶冶幼儿性情;它培养幼儿美的情趣,丰富幼儿知识;它培养幼儿热爱劳动,鄙视懒惰,反对邪恶与暴力的优良思想品德;它培养幼儿诚实、机智和勇敢的精神;它是发展幼儿创造力和智力的优秀读物。
基本特征
(1)融入幼儿心理特征的艺术幻想是幼儿童话的最基本特征。 (2)切合幼儿审美情趣的表现手法。
(3)人物形象以类型化人物形象为主且以拟人为主体。 (4)单纯明快而富有趣味的叙事方式。 表现手法:
(1)拟人;人性和物性的统一,不过现代童话作家已经开始突破这一规则。例如:《笨狼的故事》“善良可爱”、“稚拙”、“憨傻”。
(2)夸张:童话中的夸张往往需要和想象紧密相连。
(3)象征:童话在本质上是一种象征的艺术。“丑小鸭”、“灰姑娘”、“青鸟”等童话形象经由故事传达到人类生活各领域,已经形成了固定的象征意义。
四、作品分析题(20分)
1、试析叶圣陶的幼儿诗歌《小小的船》的艺术特点。
3
小小的船(叶圣陶) 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 小小的船儿两头尖, 我在小小的船里坐, 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答:
《小小的船》是一首充满儿童情趣和幻想的写景诗,叶圣陶通过诗歌的形式描写了秋天夜空的美丽景色。这首诗韵律协调,音乐性很强。作者选用了生动形象的比喻,描写了色彩鲜明的自然景物。课文前两行写月儿的美,引起儿童丰富的想象,把弯弯的月儿比作小船。后两行写\我\坐在小船里尽情地欣赏美丽的碧空和满天的繁星。诗中有景,有情,有韵,孩子们读起来心情愉快,朗朗上口,便于在读中陶冶儿童美的情操。教学中如何从一年级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入手,联系儿童的生活实际,体现形式和内容的直观性、形象性,创设情境以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是上好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为激起孩子学习诗歌的兴趣,那就要把诗歌描写的意境,先推到孩子的眼前,进而让他们走进去,这中间就需要运用情境教学了。因为诗歌注重情感的抒发,表达了诗人对生活中人物、景物、事件的爱憎和感叹。诗歌描写的场景和儿童生活的经验,往往是相通的或是相关的。在教学时,我们就要想办法,将诗的意境与儿童的生活经验沟通。儿童生活中经历过的,他们就觉得特别亲切,教学从这儿入手,利用儿童的积累唤起儿童的亲切感,他们就会带着一种朦胧的抒情的情绪状态,进入诗境。
4
情境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手段,它符合儿童的思维特点,运用得好学生犹如身临其境。这样不但可以激发兴趣,而且可以活跃思维。因此便让孩子们闭上眼睛,一边听音乐,一边感受那满天的小星星,多美啊!用这种艺术的手段,出现在课堂上,孩子特别亲切,觉得那美丽的弯月就在眼前。这段导入,把诗的内容,诗中的景一一月亮,诗中的人一一那个看月亮的小朋友\我\,连同写诗的人都揉入一个美妙的境界中,而孩子不知道什么时候,也进到这诗境中。最后让学生为图画配上声音,目的在体会图中小女孩轻松、欢快的心情,以及被那美丽的星空所陶醉的神情,激起学生共鸣,让他们想象自己也坐在月亮船上,邀游于闪烁的星空,是多么自由自在,多么愉快。学生有了这样的感受,老师再进行指导,就能把短文的意境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展现出来。
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