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时厂家给出的数据是已经折算好的,不必再折算。 2、 新标准中厂家仅提供一个最大短路损耗Pkmax。 RT(100%)2PkmaxUN RT(50%)?2RT(100%) ?22000SN3、三绕组变压器按其三个绕组在铁芯上排列方式的不同,有两种不同的结构,即升压结构和降压结构。
三、 自耦变压器的参数和数学模型
就端点而言,自耦变压器完全等同于普通变压器(画图),而自耦变压器的实验也和普通变压器相同,故自耦变压器的参数计算和等值电路和普通变压器相同。
特殊的是容量归算问题:因为自耦变压器的第三绕组的容量总小于变压器的额定容量。有时厂家提供的实验数据中不仅短路损耗Pk甚至电压百分值Uk%也是未经归算的数值,因此也需要归算。
(二)、教学手段
板书和多媒体结合,引入大量的图片来讲解。启发学生到室外多观察如分裂导线的形状、绝缘子的形状等。
(三)、板书设计
简要画出变压器实验的示意图,准确画出三绕组变压器等值电路图,一直留在黑板上,便于参数讲解。电阻和电抗的计算公式对比写,以便观察区别。
(四)、作业:习题集2-2-3、2-2-4、2-2-5
课时单元:7 (一)、教学内容
2-5电力网络的数学模型
一、标么制及其应用 1. 有名制和标么制 标么制的定义、优点。
a:线电压和相电压的标么值数值相等。 b.三相功率和单相功率的标么值数值相等。
五个基准值中只有两个可以任意选择,其余三个派生。通常是,先选定三相功率和线电压的基准值SB 、UB 。然后求出每相阻抗、导纳和线电流的基准值。
2. 基准值之间的标么值换算
对于不同基准值之间的标么值要进行换算,例如,某发电机的同步电抗标么值xd?是以电机自身的SN、UN为基准,若待计算的电力网络基准为SB、UB,则必须对其进行归算
2SBUN xd(B)??xd?2SNUB3. 标么值的电压级归算
两条途径:
(1)将网络各元件阻抗、导纳以及网络中各点电压、电流的有名值都归算到同一电压级——基本级,然后除以与基本级相对应的阻抗、导纳、电压、电流基准值
(2)是将未经归算的各元件阻抗、导纳以及网络中各点电压、电流的有名值除以由基本级归算到这些量所在电压级的阻抗、导纳、电压、电流基准值。
(二)、教学手段
以板书为主。用人的高度比较的例子说明多电压级网络标幺值归算的必要性。
(三)、板书设计
有名值和标幺值的参数计算对比写,标么值的电压级归算方法只写要点。基准值的归算要详细写出过程。
(四)、作业:
习题集 2-3-1、2-3-2、2-4-1、2-4-3
《电力系统分析基础》课程教案(3)
一、讲授题目:简单电力网络稳态分析和计算 二、教学目的:
使学生掌握简单电力网络中功率分布和电压分布的手算方法。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1、电力线路和变压器中的电压降落、功率损耗和电能损耗的计算方法;
2、对简单辐射形网络,在已知条件不同时,用逐段推算法确定节点电压和传输功率的
方法;
3、环网和两端供电网初步功率分布的计算及功率分点的确定; 4、环网及两端供电网的分解及潮流分布的计算。
难点:1、对简单辐射式网,当已知的功率和电压不是同一节点的时(如:已知首端功率和末
端电压),用逐段推算法确定其他节点电压和传输功率的方法;
2、环网及两端供电网的分解; 3、电磁环网的潮流计算。
四、教学手段:
1、对基本元件(电力线路和变压器)的电压降落和功率损耗的计算方法进行详细讲解,并对计算公式进行归纳和总结,为后续简单电力网潮流分布的计算打下基础;
2、在学生掌握了简单辐射形网络潮流分布计算方法后,对环网和两端供电网潮流计算方法的讲解,采用先讲解总体思路,接着提出需解决的问题,最后解决问题的方法(思路:将环网和两端供电网分解为辐射形网络;提出问题:如何分解?解决方法:求初步功率分布,找功率分点),使学生有一个清晰的思路,加深理解; 3、对于难点问题,采用简单举例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
五、教学过程、时间分配:
教学内容 电力线路和变压器中的电压降落、功率损耗和电能损耗的计算方法 电力线路的运行特性分析,辐射形网络中潮流分布的计算 两端供电网中初步功率分布的计算,功率分点,两端供电网的分解及潮流分布的计算 单电压等级环形网的潮流计算,电磁环网的潮流计算及复杂电力网中的网络变换原理及方法 学时数 2 2 2 2 8 教学过程 时间分配 合计 六、实验:无
七、习题:习题集3-1-1、3-1-2、3-1-4、3-2-6、3-2-7、3-2-9、3-2-14、3-2-15
课时单元:8 (一)、教学内容
3-1简单电力线路运行状况的计算和分析 一、电力线路运行状况的计算
1、电力线路的电压降落和功率损耗
可以运用电路原理求解电流、电压等,但要进行复数运算,不利于手算,手算时尽量避免复数运算。以下公式采用相电压和单相功率推导,然后拓展到线电压和三相功率。
11~22?Sy2?GU2?jBU2
22~~~??S2??Sy2?P2??jQ2? S2?2?2P2?2?Q2P2?2?Q2~?Sz?R?jX??PZ?j?Qz 22U2U2~~~???Sz?P??S1??S21?jQ1
11~?Sy1?GU12?jBU12??Py1?j?Qy1
22~~~S1?S1???Sy1?P1?jQ1
?与实轴重合。则由 取U~?S2???U???U12?U??2??Z ?????X?XP2?R?Q2P2?R?Q2??U?P2??jQ2可得U(R?jX)?(U?)?j() 122U2U2U2?X?XP2?R?Q2P2?R?Q2再令U2???U;??U
U2U2??(U??U)?j?U 将上式改写为U12则又可得U1?(U2+?U)2?(?U)2
??tg?1?UU2??U
如果已知始端电压和始端功率求末端电压和功率则从左向右推导。(1)功率损耗的公式不
变,功率逐级相减。(2)电压损耗的公式如下。(3)相量图不同。
注意:(1)以上公式完全适用于三相系统。
(2)电压计算公式中,使用同一点的电压和功率。
相关推荐: